治血湯

ZHI XUE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肺經 17%
心經 16%
腎經 15%
肝經 8%
胃經 8%
膽經 4%
三焦經 2%
大腸經 2%
膀胱經 1%
心包經 1%
脾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胃經
膽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治血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益氣補血: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生津、補血安神之功效。治血湯常用於治療血虛證,而人參的補血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面色蒼白、乏力氣短等症狀,提升整體氣血水平。
  2. 扶正固本: 治血湯通常用於治療因失血或氣虛引起的出血症狀,而人參能補益正氣,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減少出血,促進傷口癒合,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的體質。

治血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是為了健脾利濕,並輔助止血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益氣安神等功效。治血湯中因出血而損傷脾氣,導致氣血虧虛,水濕停滯。茯苓能健脾利濕,促進水液代謝,使脾氣健運,有助於止血效果。同時,茯苓也能安神寧心,緩解出血帶來的精神緊張,有利於患者恢復。

總而言之,茯苓在治血湯中起到健脾利濕,促進氣血生成,輔助止血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治血湯中加入黃耆,主要是基於其補氣固表、生血止血的功效,與方劑整體的治療目的相契合。

黃耆味甘性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生津養血、託毒排膿等作用。治血湯用於治療血虛、氣虛導致的出血症狀,而黃耆可以補益氣血,提升機體抵抗力,促進血液生成,從而達到止血的效果。同時,黃耆還可以固表止汗,防止因氣虛而導致的汗出過多加重出血。

治血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補脾益氣: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能補脾益氣、健脾燥濕,對於血虛兼脾氣虛弱者,可補益脾胃,使氣血生化充足,有助於止血。

2. 固攝止血:白朮具有收斂固澀之效,能收斂止血,並能固攝血分,防止血液外溢。對於因脾虛氣陷導致的出血,白朮能起到固澀止血的作用。

綜上所述,白朮在治血湯中,既能補脾益氣,又能固攝止血,有助於改善出血症狀,提高療效。

治血湯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回陽救逆,溫腎壯陽:附子性溫熱,具有回陽救逆、溫腎壯陽之功效,可溫煦脾腎陽氣,改善血虛寒凝所致的四肢厥冷、面色蒼白、脈微細等症狀。
  2. 助藥力,增強療效:附子性烈,能促進其他藥材藥效的發揮,增強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從而達到活血化瘀、止痛止血的功效。

總而言之,附子的加入可溫陽化瘀,增強治血湯的治療效果,對於血虛寒凝引起的各種病症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治血湯中加入沉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止痛,止血止瀉:沉香性溫,入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瀉的功效。對於因脾胃虛寒、氣血不足導致的腹痛、便血、崩漏等症,沉香可以溫暖脾胃,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止痛止血的效果。
  2. 行氣活血,調和氣血:沉香氣味芳香,具有行氣活血的作用。在治血湯中,沉香可以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進而達到止血止痛的效果。

沉香在治血湯中,起到溫中止痛、止血止瀉、行氣活血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血瘀,緩解疼痛,達到止血的效果。

治血湯中加入木瓜,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 木瓜性溫,味甘,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舒筋活絡、通經活血的功效。治血湯常用於治療血瘀所致的各種疾病,木瓜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情況,輔助治療效果。
  2. 健脾益胃: 木瓜亦能健脾益胃,增進食慾。治血湯中加入木瓜,可以避免藥物對脾胃造成過大負擔,有助於患者更好地吸收藥力,促進身體恢復。

治血湯方劑中包含羌活,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祛風解表: 羌活味辛性溫,善於疏散風寒,並能止痛。治血湯中常出現風寒、濕邪入侵引起的疼痛症狀,羌活能有效驅散外邪,緩解疼痛。
  2. 通絡止痛: 羌活具備通經活絡、舒筋活血的功效,能改善血瘀阻滯引起的疼痛。治血湯常用於治療血瘀疼痛,而羌活可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止痛的效果。

因此,羌活的祛風解表、通絡止痛功效,與治血湯的治療目的相符,故成為其重要的組成成分。

治血湯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治血湯主要針對血瘀所致的各種病症,川芎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狀態,並緩解疼痛。
  2. 升陽舉陷,調和營衛: 川芎還具有升陽舉陷的作用,可以提升陽氣,改善氣血運行,並促進營衛之氣的調和。對於血瘀導致的氣血不足、虛弱乏力等症狀,川芎可以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

因此,治血湯中加入川芎,可以有效地改善血瘀狀態,並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治療目的。

治血湯中加入紫蘇葉,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解表散寒:紫蘇葉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的功效。治血湯常用於治療血瘀兼有表寒的症狀,紫蘇葉可幫助驅散表寒,解除寒邪對血瘀的影響。

2. 行氣活血:紫蘇葉還具有行氣活血的功效,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狀況。紫蘇葉與治血湯中其他活血化瘀藥物配合,可更有效地改善血瘀症狀。

總之,紫蘇葉在治血湯中的作用是解表散寒,並輔助行氣活血,促進血瘀的改善。

治血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性甘平,具有調和諸藥、緩和藥性、解毒的作用。治血湯多用辛溫燥烈之藥,甘草可使其藥性平和,避免傷陰耗氣,確保用藥安全有效。
  2. 益氣健脾:甘草能益氣補脾,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血液生成,有利於改善氣血不足、血虛所致的病症。治血湯多爲血瘀、血虛等症所用,甘草的益氣健脾作用可爲治療提供輔助,提高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治血湯 」,主要成分是:人參,茯苓,黃耆,白朮,附子,沉香,木瓜,羌活,川芎,紫蘇葉,甘草, 主治功效是:疝氣腹痛,是指發生在腹股溝或陰囊部位的疼痛。疼痛可能為陣發性或持續性,且可能伴有腫脹、噁心、嘔吐等症狀。疝氣腹痛的常見原因包括:腹股溝疝氣、股疝氣、臍疝氣等。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如下:

  1.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3. 沉香性溫、味苦,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等功效。

  4.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5.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6.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7.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8. 木瓜具有祛風除濕、平肝息風、強筋骨、通經絡等功效。

  9. 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10.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11. 紫蘇葉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等傳統代功效。

綜上所述,中藥方劑「 治血湯 」,具有多種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疝氣腹痛。

傳統服藥法


人參1錢,茯苓1錢,黃耆1錢,白朮1錢,炮附子1錢半,沈香1錢2分,木瓜1錢2分,羌活7分,川芎7分,紫蘇7分,甘草7分。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適合用於治療疝氣腹痛。但本方含有附子、沉香等有毒中藥,使用時需遵醫囑。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腹股溝疝氣睪丸疼痛腫脹

相同名稱方劑


治血湯, 出處:《嵩崖尊生》卷七。 組成:人參1錢,茯苓1錢,黃耆1錢,白朮1錢,炮附子1錢半,沉香1錢2分,木瓜1錢2分,羌活7分,川芎7分,紫蘇7分,甘草7分。 主治:疝氣腹痛。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