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六聖丸中包含莪朮,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消積化滯:莪朮味辛、苦,性溫,能行氣消積,化瘀止痛。六聖丸主要用於治療積滯腹痛,而莪朮可有效消食化積,改善腸胃功能,緩解腹痛症狀。
- 活血化瘀:莪朮亦具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除瘀血,緩解疼痛。六聖丸中常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配合使用,共同發揮療效。
六聖丸中含有黃連,主要原因是其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肝、胃經,能清心火、瀉肝火、降胃火,對於熱毒熾盛、心煩失眠、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此外,黃連還能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生長,對於一些由細菌或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六聖丸中加入黃連,旨在通過其清熱解毒、瀉火燥濕的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目的。
六聖丸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其兩方面的功效:
- 理氣燥濕: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作用。六聖丸常用於治療脾胃不和、濕氣困脾等症,陳皮可幫助疏肝理氣,促進脾胃運化,並可燥濕化痰,解除濕氣對脾胃的困擾。
- 調和藥性: 六聖丸中多種藥材配伍,藥性可能偏寒或偏燥,陳皮性溫,加入其中可起到調和藥性,使藥效更平和的作用,避免藥物對人體產生過大的刺激或副作用。
六聖丸中加入生薑,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吐的功效。六聖丸常用於治療寒邪內侵所致的胃寒、嘔吐、腹痛等症,而生薑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這些症狀。
- 調和藥性: 六聖丸中含有許多寒涼的藥材,如黃連、黃芩等,生薑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性過寒,防止藥物對脾胃造成損傷。
六聖丸中加入木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肝、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六聖丸主治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木香可疏肝理氣,使氣機通暢,從而緩解疼痛,促進消化。
- 燥濕化痰: 木香還具有一定的燥濕化痰作用。六聖丸中,木香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祛除體內濕氣,化解痰濁,進一步改善肝氣鬱結所致的症狀。
主治功效
六聖丸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與藥理
六聖丸由莪朮、黃連、陳皮、生薑、木香五味藥材組成。各藥材的功效如下:
- 莪朮: 性味辛、苦,溫。具有行氣散結、消癥止痛之效,能破血行氣,消除體內積聚的癥瘕。
- 黃連: 性味苦,寒。具清熱燥濕、解毒涼血之效,可清除體內濕熱,對濕熱內蘊的積滯有效。
- 陳皮: 性味辛、苦,溫。具有理氣健脾、化痰和胃之效,能健運脾胃,促進消化,消除腹脹。
- 生薑: 性味辛,微溫。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散寒之效,可溫散寒邪,調和脾胃。
- 木香: 性味辛,溫。具有行氣止痛、調中化滯之效,能行氣止痛,促進腸胃蠕動。
綜合來看,六聖丸的藥理作用以行氣散結、消積導滯為主,輔以清熱燥濕、溫中散寒,使體內氣機暢通,積滯消散。
治療原理與主治病症
根據古籍記載,六聖丸主要用於治療小兒諸積,即小兒因飲食不節、脾胃功能失調所導致的積滯。其病理機制多為:
- 乳食積滯: 嬰幼兒因乳食不節,過食生冷、堅硬之物,導致脾胃運化功能失常,食物積滯於中焦,阻礙氣機運行。
- 外邪入侵: 體內積滯,脾胃功能虛弱,易受風寒之邪侵襲,導致體表不適,加重積滯。
六聖丸的治療原理是:
- 消積導滯: 莪朮、木香行氣散結、消癥止痛,推動積滯下行,消除腹部痞滿、脹痛。
- 健脾和胃: 陳皮理氣健脾,促進脾胃功能恢復,改善消化不良的狀況。
- 清熱燥濕: 黃連清熱燥濕,可清除積滯導致的濕熱。
- 溫中散寒: 生薑溫中散寒,可溫散寒邪,調和脾胃,改善腹冷等症狀。
綜上所述,六聖丸主治以下病症:
- 小兒積滯: 表現為腹痛膨脹、足冷肚熱、飲食不思、或嘔或噦、口噫酸氣、大便酸臭等。
- 食積疳積: 長期積滯可導致疳積,出現消瘦、發熱等症狀。
- 脾胃不和: 脾胃功能失調,導致消化不良,腹脹腹痛。
- 氣機阻滯: 因積滯導致氣機阻滯,出現腹部脹滿、疼痛等。
臨牀應用分析
《活幼心書》記載,針對嬰孩積證,需先用百傷飲發表,次當歸散溫動積滯,再用六聖丸重與寬利,後用勻氣散調補。此說明六聖丸適用於積滯較重的情況,且需配合其他藥物使用,可見六聖丸並非單一解決積滯問題的萬能藥,而是治療積滯的關鍵環節。
《証治準繩‧幼科》中亦記載六聖丸用於治療諸積,說明其療效廣泛,但需根據患兒虛實狀況靈活運用。
《幼科釋謎》亦提到六聖丸可用於治療小兒腹中有癖、不食、但飲乳等症狀,再次強調其消積導滯、健脾和胃的功效。
總體而言,六聖丸為治療小兒積滯的常用方劑,能有效消除積滯,恢復脾胃功能。其配伍合理,針對病機明確,臨牀應用廣泛。
傳統服藥法
莪朮(炮,銼)5錢,淨黃連5錢,陳皮(去白)5錢,白薑(炮)5錢,南木香2錢半。
和胃,主氣厚腸,消瘡快膈。
上除南木香不見火,余四味銼焙,同木香為末。
每1錢重。巴豆3粒(去殼膜心,存油,碎切),入乳鉢極細杵,同前藥末再拌勻,醋煮面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15-25丸,或35丸,五更初空心淡薑湯送下。利3-5行,勻氣散止補。常服助脾化積,進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燥熱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六聖丸, 出處:《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莪朮(炮,銼)5錢,淨黃連5錢,陳皮(去白)5錢,白薑(炮)5錢,南木香2錢半。 主治:和胃,主氣厚腸,消瘡快膈。主治:小兒諸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