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陳黃連湯

YIN CHEN HUANG LIA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

寒性指數

33
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5%
肝經 14%
心經 13%
脾經 13%
膽經 10%
大腸經 10%
肺經 6%
小腸經 3%
膀胱經 3%
心包經 3%
三焦經 3%
胃經
肝經
心經
脾經
膽經
大腸經
肺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4

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茵陳黃連湯

組成:茵陳蒿、黃連、黃芩、大黃、甘草、人參。

整體功效:清熱利濕、退黃。

主治:天行急黃,身如金色。

天行急黃,身如金色,是指由於外感風熱,或內傷濕熱,導致體內濕熱蘊結,阻遏脾胃運化,使水濕內停,不能正常排泄,從而出現面色發黃,身體發熱,口渴,小便黃赤,大便秘結等症狀。茵陳黃連湯具有清熱利濕、退黃的作用,可以緩解上述症狀。

文獻參考:《傷寒論》:「太陽病,發熱惡寒,脈浮,渴欲飲水,身黃,小便不利,大便硬,黃連湯主之。」

製法:將茵陳蒿、黃連、黃芩、大黃、甘草、人參放入鍋中,加水煎煮,取汁,分2次服用。

傳統服藥法


茵陳蒿1兩,黃連(去須)1兩,黃芩(去黑心)1兩,大黃(銼,炒)1兩,甘草(炙,銼)半兩,人參半兩。
上為粗末。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食後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茵陳黃連湯具有清熱利濕、退黃的作用,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氣。此外,本方含有大黃,有瀉下作用,因此脾胃虛弱、大便溏泄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黃熱病皮膚顏色發黃

相同名稱方劑


茵陳黃連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 組成:茵陳蒿1兩,黃連(去須)1兩,黃芩(去黑心)1兩,大黃(銼,炒)1兩,甘草(炙,銼)半兩,人參半兩。 主治:天行急黃,身如金色。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