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納谷散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固本: 人參性溫味甘,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納谷散旨在健脾益氣,補中益氣,人參可直接補益脾氣,並提升機體抵抗力,增強整體氣血運化功能,達到扶正固本的效果。
- 調和藥性: 納谷散中可能含有寒涼藥物,而人參性溫,可以起到調和藥性,防止寒涼藥物過度傷陽,避免藥性偏寒而影響療效的作用。
總而言之,人參在納谷散中扮演着補氣固本、調和藥性的重要角色,提升方劑整體療效。
納谷散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納谷散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而白朮能補益脾胃,增強消化吸收功能,從而改善脾胃虛弱導致的諸多病症。
- 燥濕止瀉: 白朮還具有燥濕止瀉的功效,能祛除脾胃濕氣,固澀止瀉,對於納谷散所治療的脾胃濕困、泄瀉等症狀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白朮作為納谷散的組成成分,可以有效地改善脾胃虛弱、濕困等病症,達到治療目的。
納谷散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利水滲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功效。納谷散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水濕內停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肢體困重等症狀。茯苓利水滲濕,可以幫助脾胃運化水濕,減輕脘腹脹滿,改善食慾不振等症狀。
- 健脾益氣:茯苓同時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可以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消化不良、乏力等症狀。納谷散中加入茯苓,可以幫助脾胃更好地消化吸收食物,提高機體的抵抗力。
納谷散中加入陳皮,主要原因如下:
-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納谷散以健脾和胃為主要功效,陳皮的理氣作用可以促進脾胃運化,改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
- 燥濕化痰: 納谷散中常配伍茯苓、白朮等健脾燥濕藥物,陳皮的燥濕化痰作用可以加強藥效,幫助脾胃排除濕氣,緩解痰多咳嗽等症狀。
納谷散方中包含山藥,主要原因在於其補脾益腎的功效。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滋腎固精等作用。納谷散本身為治療脾腎氣虛、飲食不化、腹瀉等症的方劑,而山藥的補脾益腎功效恰好能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加強補脾益氣、固腎止瀉的作用。
同時,山藥還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能夠促進消化,改善腹瀉症狀,進一步增強納谷散的療效。
納谷散中使用陳倉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和胃:陳倉米性溫和,味甘,具有健脾和胃、益氣止瀉的功效。納谷散以治療脾胃虛弱、食少便溏、腹脹便溏等症為主,而陳倉米可溫補脾胃,增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有助於緩解上述症狀。
- 固澀止瀉:陳倉米兼具收斂固澀之效,可止瀉止痢。納谷散中常配合具有收斂止瀉作用的藥物,如山藥、芡實等,共同發揮固澀止瀉的效果,進一步加強治療效果。
納谷散中包含大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補脾益氣:大棗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效。納谷散主治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等症狀,大棗能補益脾胃之氣,增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從而改善症狀。
- 調和藥性: 納谷散中多用寒涼藥物,如黃芩、黃連等,大棗的溫性可緩和藥性,避免寒涼藥物過度損傷脾胃,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使藥效更加溫和有效。
納谷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納谷散中多為辛溫燥烈之藥,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減少副作用的作用。甘草的加入,能使藥性更為平和,避免藥物過於猛烈而傷正氣。
-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解毒生津之功效,與其他藥物配合,能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甘草與白朮、茯苓等藥物配伍,能加強健脾利濕的作用;與黃芪、人參等藥物配伍,能增強補氣益氣的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納谷散」是一種傳統的補益方劑,主要成分包括人參、白朮、茯苓、陳皮、山藥、陳倉米、大棗和甘草。這些成分共同作用,具有補氣、健脾、益氣、止瀉、生津止渴、化痰、安神等多種功效。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理氣行氣方面,陳皮能行氣、燥濕、化痰,常用於濕阻氣滯痰凝所致之肺失宣肅、脾失健運之證。止咳化痰方面,陳皮能溫化寒痰,宣肺止咳,常用於濕痰咳嗽,寒痰咳嗽等。健脾胃方面,陳皮能行氣止痛、健脾和中,常用於脾胃氣滯證。消食化積方面,陳皮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腸內積氣,常用於食積、消化不良等。燥濕方面,陳皮能燥濕化痰,理氣健脾,常用於胸中痰飲、脘痞腹脹、脾虛食少、嘔吐泄瀉等。活絡止痛方面,陳皮能活絡止痛,常用於脾胃氣滯較甚,脘腹脹痛較劇者。
山藥具有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等功效。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有補氣益虛,生津止渴,健脾養胃的功效。山藥含有黏液蛋白、澱粉、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能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增強體質,緩解疲勞,增強體力。山藥還具有滋陰功效,可以改善皮膚乾燥、粗糙等症狀。
陳倉米具有健脾胃、益氣、生津止渴、止瀉、補血等功效。陳倉米可以健脾胃、益氣、生津止渴、止瀉、補血,適用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腹瀉、嘔吐、貧血等症狀。
大棗具有安神助眠、理氣行氣、止瀉、調經、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益氣補血、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其主要成分包括維生素B1、B2、C、鐵元素、黃酮類、皁苷類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凝血、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大棗適用於緩解因氣滯導致的各種不適症狀,改善腸道菌羣,促進腸道消化吸收,增強腸道功能,達到止瀉效果;可調經理氣,改善氣血不足、肝鬱脾虛等症;可止咳化痰,緩解咳嗽症狀;可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貧血癥狀;可補中益氣、健脾胃,改善氣血不足、脾胃虛弱等症狀;可補血養肝,促進肝臟新陳代謝,提高解毒能力;可健運脾胃,改善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大便溏薄等症狀。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總結:中藥方劑「納谷散」的主要成分是人參、白朮、茯苓、陳皮、山藥、陳倉米、大棗和甘草,具有補氣、健脾、益氣、止瀉、生津止渴、化痰、安神等多種功效。適用於痘疹不煩躁,發熱不厲害,痘瘡熱氣不大,但不想吃飯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人參、白朮、茯苓、廣皮、山藥、炙甘草、陳倉米、大棗、煨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合脾胃虛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納谷散, 出處:《救偏瑣言·備用良方》。 組成:人參、白朮、茯苓、廣皮、山藥、炙甘草、陳倉米、大棗、煨薑。 主治:痘疹,神不煩,熱不熾,痘不燥,而飲食不思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