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硇砂丸方中包含木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歸脾、胃經。其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功效。硇砂丸主治胃痛、腹痛等症,木香可理氣止痛,緩解疼痛症狀,提高藥效。
- 健脾消食: 木香亦能健脾消食,改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問題。硇砂丸中含有硇砂等較寒涼的藥材,木香加入可中和寒性,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大負擔,並促進藥物吸收和消化。
硇砂丸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協同作用: 沉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腎經,具有行氣止痛、溫腎納氣之功效。與硇砂同用,可增強硇砂的溫陽散寒、止痛消腫之效,尤其對於寒凝氣滯、脘腹疼痛、腎陽虛寒等症效果更佳。
二、緩和毒性: 硇砂性寒,毒性較大,易傷陽氣。沉香性溫,能中和硇砂的寒性,減緩其對脾胃的刺激,起到保護陽氣、降低毒性的作用,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中藥方劑[硇砂丸]的組成中包含巴豆,主要是因為巴豆具有強效的通便作用。巴豆能夠促進腸道蠕動,改善由便秘引起的腹脹、排便困難等問題。在[硇砂丸]中,巴豆的添加能夠增強方劑的通便效果,有助於改善由便秘引起的健康問題。然而,由於巴豆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使用時需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劑量,以避免引發不適。
硇砂丸方劑中使用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行滯,消積化痰: 青皮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理氣行氣、消食導滯、化痰止咳之效。硇砂丸中常以硇砂、雄黃等具有較強毒性的藥物為主,青皮可以起到緩解藥性、降低毒副作用的作用,同時促進藥物流通,增強藥效。
- 助硇砂攻逐痰涎: 青皮能疏肝理氣,行氣化痰,有助於硇砂等藥物更有效地清除痰涎,達到治療目的。
綜上所述,青皮在硇砂丸中起到緩和藥性、增強藥效的作用,並與其他藥物協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劑[硇砂丸]的組成中,包含[銅綠]。銅綠在該方中起到清熱解毒、收斂生肌的作用。硇砂丸是一種外用藥物,適用於治療皮膚潰瘍、燒傷等症狀。銅綠能夠幫助清除傷口處的病原體,促進傷口愈合,同時還具有一定的防腐效果。在方劑中,銅綠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增強治療效果。然而,由於銅綠具有一定毒性,使用時必須注意控制劑量,以避免出現不良反應。
硇砂丸中含有硇砂,主要原因如下:
- 硇砂的藥性: 硇砂性寒,味鹹,具有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能清熱解毒,殺蟲止癢,對於一些熱毒引起的疾病,例如瘡瘍、腫毒、濕疹等,具有良好的療效。
- 方劑配伍: 硇砂丸通常與其他藥材配伍使用,例如金銀花、連翹、黃連等,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硇砂作為方劑中的主要藥材,可以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硇砂丸」,主要成分包括木香、沉香、巴豆、青皮、銅綠和硇砂,具有溫裡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瀉下、驅蟲殺蟲、清熱解毒、湧吐、止癢、退翳、止血、斂瘡生肌等功效,用於治療膀胱疝氣、外腎腫脹、痛不可忍等症狀。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木香主要用於治療胸腹脹滿、嘔吐腹瀉、腹脹滿痛、脾胃不和、氣滯血瘀、濕熱瀉痢、裡急後重、脾虛食少、消化不良、風寒咳嗽、哮喘、情志不舒、鬱鬱寡歡等證狀。
沉香性溫、味苦,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等功效。用於治療脾胃虛寒之脘腹冷痛、寒邪犯胃、嘔吐清水、胃寒久呃、虛喘證、寒凝氣滯之胸腹脹痛、以溫中止嘔、治寒凝氣滯之大腸閉不通、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咳嗽、哮喘、胸悶、上熱下寒、氣逆喘息、大腸虛閉、小便氣淋、男子精冷以及脾腎久虛、水飲停積、上乘肺經之咳嗽短氣、腹脅脹滿、小便不利等症狀。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青皮可疏肝理氣,活血化瘀,適用於肝鬱氣滯、經痛、跌打損傷等症狀。青皮還可以消積化滯,降氣止痛,常與山楂、神麴、麥芽等同用,以增強消積化滯之功。青皮能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胸悶脹滿、呃逆等氣滯症狀。
巴豆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傳統上用於治療寒邪食積、胸腹脹滿急痛、大便不通、泄瀉痢疾、水腫腹大、痰飲喘滿、喉風喉痹、癰疽、惡瘡疥癬、急性、慢性腸炎、慢性痢疾、急性闌尾炎、瘡瘍、腫毒、皮膚瘙癢等症狀。
銅綠性甘、辛、寒,入足陽明、胃經。具有湧吐、清熱解毒、驅蟲殺蟲、止癢、退翳、止血、解毒、斂瘡的功效。銅綠能促進嘔吐,瀉熱消食,寬中降逆。能清熱解毒,殺蟲止癢,消腫止痛,斂瘡生肌。此外,銅綠辛、澀、寒之性,兼具毒性,能驅逐各種蟲類,治療諸蟲積聚、疥癬惡瘡等蟲症。銅綠性寒,清熱解毒之力強,可治熱毒瘡瘍。辛散走竄,又能殺蟲止癢,故可治皮膚瘙癢,腳氣。銅綠具有止血的作用,可以治療吐血、衄血、血痢、崩漏等出血症狀。
硇砂丸方劑具有溫裡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瀉下、驅蟲殺蟲、清熱解毒、湧吐、止癢、退翳、止血、斂瘡生肌等功效,用於治療膀胱疝氣、外腎腫脹、痛不可忍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硇砂半兩,硫黃半兩(與硇砂同結為砂子,細研),芫花半兩(醋拌炒令乾),沒藥半兩,水蛭半兩(炒令黃),當歸半兩(銼微炒),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牡丹半兩,虻蟲半兩(炒令黃,去翅足)。
上為末,入砂子,研令勻,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5丸,空心以熱酒送下。
方中沒藥劑量原缺,據《普濟方》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硇砂丸, 出處:《理瀹》。 組成:蟾酥2錢,黃蠟2錢,巴霜1錢,羚羊角末5分,牛黃5分,麝3分,硇砂1分,冰片1分。 主治:痞癖。
硇砂丸, 出處:《本事》卷三。 組成:木香1兩,沉香1兩,巴豆肉(全者)1兩,青皮2兩(不去皮),銅青半兩(研),硇砂1分(研)。 主治:膀胱疝氣,外腎腫脹,痛不可忍。
硇砂丸, 出處:《博濟》卷二。 組成:硇砂2錢(好者,研),狼毒(銼碎,醋拌微炒乾)1兩,巴豆15枚(去皮膜,以醋1升,煮令紫色),鱉甲(醋炙黃香)1兩,芫花(醋浸1宿,炒黃色)1兩,乾漆1兩,硫磺1分(細研)。 主治:久積食,心腹脹滿,胸膈不利,痰實胃噎。
硇砂丸, 出處:《本事》卷三。 組成:硇砂半兩(研),荊三棱半兩(銼末),乾薑半兩(炮),白芷半兩(不見火),巴豆(去油)半兩,大黃1兩(别研),乾漆1兩(銼,炒令煙盡),木香1分,青皮1分(去白),胡椒1分,檳榔1個,肉豆蔻1個。 主治:一切積聚停飲,心痛。
硇砂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二二引《博濟》。 組成:硇砂半兩(水煎飛成霜),木香半兩,桂半兩(去粗皮),肉豆蔻半兩(去殼,炮),茴香子半兩(炒),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青橘皮半兩(去白,焙),陳橘皮(去白,焙)半兩,山芋半斤,木瓜2枚。 主治:脾元虛弱,冷氣攻上,飲食減少。
硇砂丸, 出處:《博濟》卷二。 組成:羊脛骨1條(去淨肉,用硇砂2兩,醋2升同煎,旋煎旋蘸,骨炙焦黃,以醋盡爲度,焙乾),木香1兩,白檳榔1兩,官桂1兩(去皮),人參1兩,牛膝1兩,茯苓1兩,鬱李仁1兩,附子1兩(炮),巴戟1兩(去心),薯蕷1兩,丁香1兩,沉香1兩,蓯蓉1兩,石斛半兩,阿魏半兩(用面3兩,先將醋化,溲作餅子,炙黃)。 主治:男子元臟虛憊積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