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茶

出處典籍:古今藥茶1000方

熱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40%
脾經 34%
胃經 18%
心經 6%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藿香茶中含有藿香,其原因主要有二:

  1. 解表化濕: 藿香性辛溫,具有解表散寒、化濕止嘔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感冒、嘔吐、腹瀉等症狀,而這些症狀正是藿香茶的主要功效。
  2. 芳香闢穢: 藿香氣味芳香,有較強的芳香闢穢作用,可以有效地驅散惡臭,清涼解暑,改善夏季濕熱環境下所帶來的睏倦不適。

藿香茶中加入綠茶,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相輔相成,增強功效:藿香具有清暑化濕、解表止嘔的功效,而綠茶則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二者搭配,能更有效地清熱解暑、化濕止嘔,對於暑濕感冒、中暑、噁心嘔吐等症狀,具有協同作用。
  2. 緩解苦味,提升口感:藿香氣味芳香,但略帶苦味,加入綠茶可以減輕其苦味,使茶飲更易入口,更適合日常飲用。綠茶清香的茶味也能與藿香的香氣相得益彰,提升茶飲的口感和風味。

藿香茶中加入冰糖,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調和藥性:藿香性辛溫,味微苦,偏於燥烈,易傷脾胃。冰糖性涼,味甘,能緩解藿香的燥性,使其更易於人體吸收,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大的負擔。

2. 改善口感:藿香茶味道偏苦,加入冰糖能中和苦味,使茶飲更易入口,提高患者服藥的順從性。

總之,冰糖在藿香茶中起到調和藥性、改善口感的作用,使藥效更佳,患者更容易接受。

主治功效


藿香茶:清涼解暑、芳香化濕的天然飲品

在中醫藥學的寶庫中,有一味歷史悠久的藥材——藿香,其具有獨特的芳香氣味和藥用價值,廣泛應用於各種疾病的治療和預防。而在中藥方劑中,由藿香、綠茶和冰糖組成的「藿香茶」,更是以其清涼解暑、芳香化濕的功效而聞名。

藿香:芳香化濕、祛暑止嘔

藿香,又名益母草、佩蘭等,是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葉片寬大,呈卵形或橢圓形,散發著濃鬱的芳香氣味。在中醫中,藿香被認為具有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等功效。它可以幫助驅除濕氣、祛除陰霾濕邪、助脾胃正氣、止嘔嘔吐、化濕和胃、止咳化痰、祛風除濕、解暑和胃、促進胃液分泌、增強消化能力、改善消化吸收功能等。

綠茶:清熱解毒、消暑生津

綠茶,是我國的主要茶類之一,其以鮮葉為原料,經殺青、揉捻、乾燥等工序製成,保留了茶葉中的天然物質,具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生津止渴、提神醒腦、降脂減肥等多種功效。綠茶中的茶多酚具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延緩衰老,降低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冰糖:清熱潤肺、止咳化痰

冰糖,是以蔗糖為主要成分的結晶糖,其性平甘潤,具有健脾胃、潤肺、清熱解毒、補血、清熱潤肺、止咳化痰、和胃降逆、補中益氣等傳統代功效。可緩解脾胃虛弱,肺燥咳嗽,熱毒引起的疾病,血虛萎黃,乾咳少痰,肺燥咳嗽、痰多粘稠,脾胃虛弱、胃寒嘔吐、呃逆、肺燥咳嗽等症狀。

藿香茶:清熱解毒、祛暑化濕

藿香茶,將藿香、綠茶和冰糖共同沖泡而成的飲品,具有清熱解毒、祛暑化濕、消暑生津、理氣和胃等多種功效。藿香的芳香化濕、綠茶的清熱解毒和冰糖的清熱潤肺等功效相輔相成,共同發揮作用,使藿香茶成為一味夏季清涼解暑、預防疾病的佳品。

藿香茶的用途:

藿香茶具有清熱解毒、祛除濕氣、調和中氣、驅除穢氣的作用,主要適用於以下症狀:

  • **感冒發熱:**藿香茶可以幫助發散風寒、清熱解毒,緩解感冒發熱、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
  • **胸悶腹脹:**藿香茶可以幫助化濕和胃、理氣消脹,緩解胸悶腹脹、嘔吐、腹瀉等消化不良的症狀。
  • **痢疾:**藿香茶可以幫助清熱解毒、祛暑化濕、止瀉痢疾,緩解痢疾引起的腹痛、腹瀉、裡急後重等症狀。
  • **瘧疾:**藿香茶可以幫助清熱退熱、祛除濕邪,緩解瘧疾引起的發熱、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
  • **口臭:**藿香茶可以幫助清熱解毒、化濕芳香,緩解口臭。

注意事項:

藿香茶雖然具有多種功效,但也要注意以下事項:

  • 藿香茶性微寒,脾胃虛寒者應慎用。
  • 藿香茶不適合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脾胃。
  • 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應慎用藿香茶。
  • 服用藿香茶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

總結:

藿香茶,是一款由藿香、綠茶和冰糖組成的中藥方劑,具有清熱解毒、祛暑化濕、消暑生津、理氣和胃等多種功效。它可以幫助緩解感冒發熱、頭痛、胸悶腹脹、嘔吐、腹瀉、痢疾、瘧疾、口臭等症狀。在夏季,藿香茶是預防中暑、清涼解暑的佳品。

傳統服藥法


藿香5、綠茶3、冰糖10。,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小孩、體質虛弱者慎用。
  2.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胃腸道不適。
  3. 本方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口臭頭痛瘧疾原發性高血壓慢性腎衰竭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嘔吐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噁心反胃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