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補五香丸

NEI BU WU XIA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肺經 17%
胃經 15%
肝經 15%
腎經 10%
大腸經 8%
心經 8%
膽經 4%
三焦經 2%
脾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心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4

方劑組成解釋

內補五香丸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補腎,助陽氣升騰: 沉香性溫,味辛,入腎、脾經,具有溫腎納氣、降逆止嘔、行氣止痛之功效。對於脾腎陽虛、元氣不足、陽氣不升導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陽痿早泄等症狀,沉香能溫補腎陽,助陽氣升騰,緩解寒涼之症。

2. 調和氣血,促進藥效發揮: 沉香氣味芳香,能行氣活血,與其他藥物相配,可以起到調和氣血、促進藥效發揮的作用。例如,沉香與人參、黃芪等補氣藥配合,可以增強補氣效果,使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內補五香丸中加入木香,主要是利用其 行氣止痛、健脾消食 的功效。

木香味苦性溫,入脾胃經,能疏肝理氣,行氣止痛。對於脾胃虛弱,氣滯血瘀引起的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此外,木香也能 健脾消食,有助於促進消化,增進食慾,改善脾胃功能,進而提升整體的免疫力。因此,在內補五香丸中加入木香,能有效地改善脾胃功能,達到內補的效果。

內補五香丸中加入藿香,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芳香化濕,開胃健脾:藿香性辛溫,具有芳香化濕、開胃健脾之功效。內補五香丸主要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之症。藿香能促進脾胃消化吸收,增進食慾,有助於整體補益效果。
  2. 驅除濕邪,防止復發:內補五香丸常用於治療脾虛濕困導致的各種症狀。藿香能驅除濕邪,防止濕邪再次侵襲,有助於鞏固治療效果,預防復發。

內補五香丸中加入丁香,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止嘔降逆: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降逆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寒邪客胃所致的嘔吐、腹痛、消化不良等症,丁香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症狀。
  2. 行氣止痛,溫腎助陽:丁香還具有行氣止痛、溫腎助陽的作用。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腰膝冷痛等症,丁香能溫通經絡,緩解疼痛。此外,丁香還能溫補腎陽,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陽痿等症狀。

因此,內補五香丸中加入丁香,可以起到溫中散寒、止嘔降逆、行氣止痛、溫腎助陽等多重作用,增強丸劑的功效。

內補五香丸方中加入續斷,主要基於其補肝腎、強筋骨、止血生肌的功效。

續斷味甘苦,性溫,入肝腎經。其補肝腎之性,可充補肝腎精血,有助於改善因肝腎虛損導致的腰膝酸軟、筋骨無力等症狀;其強筋骨之效,則能增強筋骨的強度,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等疾病;其止血生肌的作用,則能促進傷口癒合,加速骨骼修復。

因此,內補五香丸中加入續斷,可增強整體方劑的補肝腎、強筋骨、止血生肌功效,有助於改善因肝腎虛損導致的各種症狀。

內補五香丸方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養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歸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養血生津之功效。方中加入生地黃,可滋養心肝腎陰,補血潤燥,改善因陰虛所導致的口乾舌燥、心煩失眠、頭暈目眩、皮膚乾燥等症狀。
  2. 緩解燥熱: 五香丸中含有肉桂、丁香、茴香等辛溫燥烈之藥材,容易造成燥熱上火。生地黃性寒,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的作用,平衡五香丸的燥性,避免其過於燥熱而傷陰。

內補五香丸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脾胃虛寒: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能養血柔肝,緩解脾胃虛寒導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五香丸本身偏溫燥,白芍的加入可以中和燥性,避免過於溫燥傷陰。
  2. 調和氣血: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的功效,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氣血不足導致的面色蒼白、四肢乏力等症狀。五香丸主要功效為補益脾胃,白芍的加入可以起到輔助作用,使補益效果更加全面。

「內補五香丸」方劑中包含「石長生」,其加入的理由主要有兩點:

  1. 補腎益精,固本培元: 石長生性溫,味甘苦,入腎經,具有補腎益精、固本培元的功效。對於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遺精滑精等症狀,石長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2. 溫陽散寒,助陽氣升發: 石長生亦能溫陽散寒,對於脾腎陽虛所致的畏寒肢冷、面色蒼白、食慾不振等症狀,石長生可起到溫補脾腎、助陽氣升發的作用。

因此,石長生在「內補五香丸」中能起到補腎益精、固本培元,溫陽散寒、助陽氣升發的功效,有助於整體方劑的療效。

內補五香丸中加入厚朴,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理氣健脾: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燥溼化痰的功效。內補五香丸以補益氣血爲主,加入厚朴可幫助脾胃運化,防止補而不達,更有效地將藥物精華輸送到五臟六腑。

2. 和解脾胃:厚朴能疏解脾胃之氣,調和脾胃功能,防止補益過度而導致脾胃負擔加重,進而影響藥效吸收。

厚朴與內補五香丸中其他藥物如肉桂、丁香等配伍,起到相輔相成、協同作用,共同達到補益氣血、健脾和胃的功效。

內補五香丸中添加敗醬草,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的功效。敗醬草性寒味苦,入肺、胃經,能清熱解毒,消腫排膿,對於因濕熱內蘊導致的各種炎症、瘡瘍、腫毒等具有較好的療效。

方劑中其他藥物可能偏於溫補或健脾,而敗醬草的寒涼性質可以起到平衡作用,避免藥性過於溫燥,並有助於清熱解毒,促進體內毒素的排出,提高藥效。

內補五香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氣益血: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養血、生津止渴之功效。五香丸本身以溫補脾胃為主,加入人參可增強其補氣益血之效,對於氣虛血弱、面色蒼白、乏力倦怠等症狀有較好療效。

二、溫陽助運:人參亦有溫陽助運之功,能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吸收功能。五香丸亦含有山藥、茯苓等健脾益氣之藥材,與人參相輔相成,共同增強補益脾胃之功效,進而促進身體氣血生化,達到整體調理的目的。

內補五香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健脾益氣: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五香丸主要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茯苓能健脾益氣,助消化吸收,提高脾胃功能,改善食慾不振,從而達到補益脾胃的目的。

二、利水滲濕:茯苓利水滲濕,有助於排除體內濕氣,防止濕氣困脾,加重脾胃負擔。五香丸中加入茯苓,可以避免藥物在體內積聚濕氣,保持脾胃的清爽狀態,促進藥物吸收,提高療效。

內補五香丸中加入虎骨,主要基於其祛風濕、強筋骨的功效。虎骨作為傳統中藥材,被認為具有溫經通絡、活血化瘀的作用,能有效緩解風濕痺痛、筋骨酸軟等症狀。古籍記載,虎骨入肝腎經,能補益肝腎,強筋壯骨,對於因肝腎虧虛導致的腰膝酸軟、行走不便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然而,近年來,隨著動物保護意識的提升,虎骨的使用受到限制。因此,在現代中醫臨牀應用中,通常會以其他藥物替代虎骨,以達到相似的療效。

主治功效


內補五香丸

內補五香丸是一種中藥方劑,由沉香、木香、藿香、丁香、續斷、生地黃、白芍、石長生、厚朴、敗醬草、人參、茯苓、虎骨等多種藥材組成。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等功效。

成份

  • 沉香:性溫、味苦,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等功效。
  • 木香:性溫、味辛,具有溫裡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 藿香:性溫、味辛,具有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等功效。
  • 丁香:性溫、味辛,具有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
  • 續斷:性溫、味甘,具有補陽、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利水消腫、安胎、通經絡、止血等功效。
  • 生地黃:性涼、味甘,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白芍:性微寒、味酸,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 石長生:性平、味甘,具有補腎、益精、強筋骨、健脾胃、補血等功效。
  • 厚朴:性溫、味辛,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 敗醬草: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排膿、活血化瘀之功效。
  • 人參:性微溫、味甘,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 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虎骨:性溫、味甘,具有強筋健骨、舒筋活絡、補腎壯陽、活絡止痛、續筋接骨、安神益智等傳統代功效。

主治

膿瘡,膿血太多,不能生出肌肉。

用法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事項

  • 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 孕婦、哺乳期婦女慎用。
  • 兒童、老人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 服藥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
  • 服藥後出現不適應,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總結

內補五香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膿瘡,膿血太多,不能生出肌肉。

傳統服藥法


沈香1兩,熏陸香1兩,木香1兩,藿香1兩,丁香1兩,續斷1兩,熟乾地黃2兩,白芍藥1兩,側子1兩(炮裂,去皮臍),石長生1兩,厚朴1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敗醬1兩,人參1兩(去蘆頭),白茯苓1兩,鹿角屑2兩,虎脛骨2兩(塗酥,炙令黃)。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食前以黃耆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內補五香丸, 出處:《聖惠》卷六十一。 組成:沉香1兩,熏陸香1兩,木香1兩,藿香1兩,丁香1兩,續斷1兩,熟乾地黃2兩,白芍藥1兩,側子1兩(炮裂,去皮臍),石長生1兩,厚朴1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敗醬1兩,人參1兩(去蘆頭),白茯苓1兩,鹿角屑2兩,虎脛骨2兩(塗酥,炙令黃)。 主治:癰,膿血至甚,不生肌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