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半赤茯苓1兩,赤芍藥半兩,川芎半兩,半夏曲半兩,前胡2錢半,柴胡2錢半,青皮2錢半,枳殼2錢半,北梗2錢半,桑白皮(炒)2錢半,白茅根2錢半,燈心2錢半,甘草(炙)2錢半。
上銼細。
每服3錢,加生薑5片,蜜2匙,新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赤茯苓、赤芍、川芎、半夏曲、前胡、柴胡、青皮、枳殼、桑白皮、白茅根、燈心草、甘草組成。赤茯苓、赤芍、川芎、半夏曲、前胡、柴胡、青皮、枳殼、桑白皮、白茅根、燈心草均具有清熱利濕、活血化瘀的功效。甘草具有緩和諸藥的效力,調和諸藥的作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利濕、活血化瘀的功效,適用於酒面過度、房勞後、小便下血等症狀。但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
相關疾病
肺結核胃腸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茯苓調血湯, 出處:《直指》卷十六。 組成:半赤茯苓1兩,赤芍藥半兩,川芎半兩,半夏曲半兩,前胡2錢半,柴胡2錢半,青皮2錢半,枳殼2錢半,北梗2錢半,桑白皮(炒)2錢半,白茅根2錢半,燈心2錢半,甘草(炙)2錢半。 主治:酒面過度,房勞後,小便下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