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斤丸

五斤丸

WU JI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4.8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7%
肝經 20%
脾經 17%
心經 13%
肺經 6%
大腸經 3%
胃經 3%
膽經 3%
膀胱經 3%
腎經
肝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五斤丸方劑中包含木瓜,主要原因在於其行氣消積的功效。

木瓜味甘性平,歸脾、胃經。其性溫和,具有消食健胃的功效,可以幫助消化不良,緩解腹脹、腹痛等症狀。同時,木瓜還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可以舒緩氣滯引起的胸悶、脅痛等不適。

因此,五斤丸方劑中加入木瓜,可以有效改善消化不良、氣滯等問題,達到行氣消積的效果,有助於治療消化系統疾病。

五斤丸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活血通絡: 川牛膝性溫,味苦酸,入肝腎經,具有活血通絡、祛風止痛的功效。五斤丸主要針對腰膝痠軟、筋骨疼痛等症,川牛膝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利水消腫: 川牛膝還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可以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減輕水腫症狀。五斤丸中常加入其他利水藥材,如茯苓、澤瀉等,川牛膝與之配合,可以增強利水消腫的效果。

五斤丸方劑中包含肉蓯蓉,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滋補腎氣:肉蓯蓉性溫,味甘鹹,入腎經,能補腎陽,益精血,壯筋骨。五斤丸作為補腎壯陽之劑,以肉蓯蓉補腎填精,增強腎臟功能,提升藥效。

二、潤腸通便:肉蓯蓉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能改善因腎虛引起的便祕症狀。五斤丸方劑中也常包含一些寒涼藥物,肉蓯蓉的溫性可以緩解寒涼藥物的副作用,同時也能改善因藥物引起的腸道不適。

五斤丸中含有天麻,主要原因有二:

  1. 平肝熄風: 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止痙定痛的功效。五斤丸主要用於治療肝陽上亢、風痰上擾所致的眩暈、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而天麻的平肝熄風功效正好可以緩解這些症狀。
  2. 通絡止痛: 天麻能通絡止痛,對於因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療效。五斤丸中其他藥物如川芎、白芷等也具有一定的通絡止痛作用,與天麻相輔相成,加強了方劑的治療效果。

五斤丸方劑中包含虎骨,主要是因為其具有祛風濕、強筋骨的功效。虎骨作為傳統中藥材,在古籍中記載其能通經絡、止痺痛、消腫散結,並能治療風濕痺痛、筋骨疼痛、跌打損傷等症狀。因此,在五斤丸中加入虎骨,旨在改善患者的風濕痺痛、肢體麻木等症狀,並起到強筋健骨的作用。然而,隨著野生虎豹的保護意識提升,虎骨的使用現已受到嚴格限制,應選擇其他安全有效的替代藥材。

五斤丸中包含沒藥,主要原因有二:

  1. 活血化瘀止痛: 沒藥性溫,味苦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五斤丸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而沒藥的活血化瘀功效能有效改善瘀血阻滯,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2. 促進傷口癒合: 沒藥還有生肌斂瘡的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減少感染。五斤丸中加入沒藥,不僅能緩解疼痛,還能促進傷口癒合,有助於患者更快康復。

五斤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其主要作用在於活血化瘀、舒筋通絡。其中包含的烏頭,屬於中藥中的一種重要藥材,具有獨特的療效。烏頭的主要成分包括生物鹼,能夠強化血液循環,促進氣血流通,對於改善血瘀引起的疼痛、痙攣等症狀有顯著效果。此外,烏頭在用於五斤丸中,能夠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達到協同增效的作用。

然而,烏頭的毒性也不容忽視,使用時必須謹慎,特別是在劑量和使用部位上需要嚴格把控。傳統醫學經常在經驗和臨牀觀察的基礎上,調整方劑的配比,以求最大化療效的同時降低毒副作用。五斤丸的組成中加入烏頭,反映了中醫在治療過程中,對藥材特性及其相互作用的深刻理解與精細調配,體現了中醫藥的智慧與藝術。

五斤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之一是山藥。山藥在中醫中被廣泛應用,具有多種療效。首先,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能夠補脾胃的不足,提高消化功能,對於食慾不振和消化不良的患者尤為有益。此外,山藥還具有滋陰的作用,可以幫助潤肺、止咳,適合因陰虛引起的咳嗽症狀。其豐富的黏液蛋白和多糖成分,不僅可以增強身體的免疫力,還能促進細胞再生,對於體虛的患者提供了補充精氣的效果。五斤丸因其特有的配方,使山藥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能更好地發揮補益、健脾、潤肺的效果,對患者的整體健康產生積極影響。因此,山藥在五斤丸中的使用,正是基於其多方面的藥理作用和調理身體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五斤丸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五斤丸傳統應用於治療:

  • 精血不足所致腰膝痿弱無力
  • 腰腳緩弱、行步艱難
  • 腿膝無力等運動功能障礙
  • 寒濕腳氣等下肢水腫疾患

其特點在於長期服用可「活血駐顏,身輕體健」,具有補養與治療雙重功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君藥分析

  • 大木瓜(重用一斤): 味酸性溫,主入肝脾經,傳統認為能柔筋祛濕,針對腳氣水腫和筋脈拘攣。其酵素成分可能有助分解蛋白質,促進其他藥物吸收。

  • 肉蓯蓉(一斤): 補腎陽、益精血,針對精血不足之本。其多糖和苯乙醇苷類可能改善性腺功能和能量代謝。

  • 牛膝(一斤): 酒製增強活血下行之力,專治腰膝痠痛,引藥下行。含皂苷和蛻皮甾酮可能抗炎並促進蛋白合成。

臣藥配伍

  • 天麻(一斤): 息風通絡,與木瓜協同舒筋活絡。天麻素改善微循環,對風濕痹痛有效。

  • 虎骨(四兩): 傳統認為能強筋健骨(現代已禁用,可用狗骨或牛骨代),含膠原和礦物質可能促進骨骼修復。

佐使藥協同

  • 沒藥(四兩): 活血散瘀,助木瓜通利血脈。其揮發油成分有抗炎鎮痛作用。

  • 川烏頭(四兩): 炮製後毒性降低,保留溫經止痛功效,針對寒濕痹痛。烏頭鹼衍生物有局部麻醉作用。

  • 山藥(四兩): 補脾益腎,固護後天以養先天,含黏液質和多糖有滋養作用。

製劑特點

  • 以木瓜糊和浸藥酒製丸,既保留酵素活性,又利用酒行藥勢
  • 梧桐子大丸劑便於長期服用,酒鹽湯送服增強溫通之效。

治療原理推演

全方體現「補瀉兼施」原則:

  1. 補益精血(蓯蓉、牛膝、山藥)改善根本
  2. 祛除濕邪(木瓜、天麻)消除致病因素
  3. 強筋壯骨(虎骨、牛膝)修復組織
  4. 活血溫經(沒藥、烏頭)改善循環

通過補肝腎、祛風濕、活血絡三重機制,針對肝腎不足夾雜風濕瘀血的下肢痿弱病機,符合「治痿獨取陽明」與「肝主筋、腎主骨」的傳統理論。

傳統服藥法


大木瓜1斤(去皮瓤),牛膝1斤(去蘆頭,用無灰酒浸1宿,極乾,切,焙),肉蓯蓉1斤(酒浸1宿,切,焙), 天麻1斤(透明者,切,焙),虎骨4兩(塗酥,炙令黃),沒藥4兩(別研),川烏頭4兩(炮,去皮臍),山藥4兩。
常服活血駐顏,身輕體健。
上將木瓜爛蒸,研作糊,和眾藥末,如和不就,更用原浸牛膝酒打面糊搜勻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加至50丸,空心、食前溫酒、鹽湯任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五斤丸性味甘平,具有補益肝腎、強筋壯骨、活血通絡的功效,主治精血不足、腰腳緩弱、行步艱難、腿膝無力,及寒濕腳氣等疾。但五斤丸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過量會引起頭暈、心悸、嘔吐等症狀。因此,在服用五斤丸時,應遵醫囑,並注意以下事項:

  1.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2. 服用五斤丸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3. 服用五斤丸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4. 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腳氣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五斤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四。 組成:大木瓜1斤(去皮瓤),牛膝1斤(去蘆頭,用無灰酒浸1宿,極乾,切,焙),肉蓯蓉1斤(酒浸1宿,切,焙),天麻1斤(透明者,切,焙),虎骨4兩(塗酥,炙令黃),沒藥4兩(别研),川烏頭4兩(炮,去皮臍),山藥4兩。 主治:常服活血駐顔,身輕體健。主治:精血不足,腰腳緩弱,行步艱難,腿膝無力,及寒濕腳氣等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