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加味四斤丸

JIA WEI SI JIN WAN

出處典籍: 《濟生》卷三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1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腎經 23%
肝經 23%
心經 20%
脾經 17%
膀胱經 5%
膽經 5%
大腸經 2%
肺經 1%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肝腎俱虛,精血不足,足膝痠弱,步履無力,及受風寒濕氣,致腳痛腳弱者。

傳統服藥法

虎脛骨(酥炙)2兩, 天麻1兩, 宣木瓜(去皮瓤,蒸)1兩, 川烏(炮,去皮)1兩, 肉蓯蓉(酒潤,焙)半兩, 沒藥(別研)半兩, 乳香(別研)半兩, 川牛膝(洗,去蘆,酒潤)1兩半。
上為細末,入木瓜膏杵和,入少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70丸,空心、食前溫酒、鹽湯任下。

方劑組成解釋

虎骨性辛、溫。主治祛風通絡,強筋健骨。用於治療風濕痹痛,腳膝酸軟。

天麻性甘、辛、平、無毒。主治息風止痙、平肝陽、祛風通絡。主急慢驚風、抽搐拘攣、眩暈、頭痛、半身不遂、肢麻、風濕痹痛。

木瓜性酸、溫。主治平肝舒筋、和胃化濕。用於濕痹拘攣、腰膝關節酸重疼痛、吐瀉轉筋、腳氣水腫、肢体酸重、筋脈拘攣等症。

烏頭性辛、苦、熱、大毒。主治祛寒濕、散風邪、溫經、止痛、治風寒濕痺、歷節風痛、四肢拘攣、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頭風頭痛、寒疝作痛、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陰疽腫毒、麻醉止痛。

肉蓯蓉性甘,溫,鹹。主治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主腎陽虛衰、精血不足之陽痿、遺精、白濁、尿頻餘瀝、腰痛腳弱、耳鳴目花、月經衍期、宮寒不孕、腸燥便秘。

沒藥性苦、平。主治散瘀止痛、外用消腫生肌。用於跌打淤血腫痛、癰疽腫痛、胸腹諸痛、外用治瘡口久不收斂。

乳香性苦,辛,溫。主治活血行氣;通經止痛;消腫生肌。用於心腹諸痛、筋脈拘攣、跌打損傷、瘡癰腫痛、心腹疼痛、風濕痹痛、經閉痛經、腸癰。外用於消腫生肌、瘡潰不斂。

川牛膝性甘、微苦、平。主治祛風、利濕、通經、活血。生用散瘀血、消癰腫。治淋病、尿血、經閉、症瘕、難產、胞衣不下、產後瘀血腹痛、喉痹、癰腫、跌打損傷。熟用補肝腎、強筋骨。治腰膝骨痛、四肢拘攣、痿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四肢痿軟無力身體發低熱一足或雙足震顫動搖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四斤丸, 出處:《濟生》卷三。 組成:虎脛骨(酥炙)2兩,天麻1兩,宣木瓜(去皮瓤,蒸)1兩,川烏(炮,去皮)1兩,肉蓯蓉(酒潤,焙)半兩,沒藥(别研)半兩,乳香(别研)半兩,川牛膝(洗,去蘆,酒潤)1兩半。 主治:肝腎俱虛,精血不足,足膝痠弱,步履無力,及受風寒濕氣,致腳痛腳弱者。

加味四斤丸, 出處:《三因》卷九。 組成:蓯蓉(酒浸)、牛膝(酒浸)、天麻、木瓜乾、鹿茸(燎去毛,切,酥炙)、熟地黃、菟絲子(酒浸通軟,别研細)、五味子(酒浸)各等分(一法不用五味子,有杜仲)。 主治:肝腎臟虛,熱淫於內,致筋骨痿弱,不自勝持,起居須人,足不任地,驚恐戦掉,潮熱時作,飲食無味,不生氣力,諸虛不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附虎四斤丸

相似度 87%

大效牛膝丸

相似度 87%

五斤丸

相似度 87%

大四斤丸

相似度 73%

四斤丸

相似度 71%

乳香趁痛丸

相似度 66%

虎骨四斤丸

相似度 62%

木瓜丸

相似度 62%

增損四斤丸

相似度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