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陸丸

商陸丸

SHANG LU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16%
脾經 16%
腎經 9%
肺經 9%
膀胱經 9%
小腸經 9%
心經 7%
胃經 7%
肝經 7%
膽經 7%
大腸經
脾經
腎經
肺經
膀胱經
小腸經
心經
胃經
肝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商陸丸以商陸為主要藥材,其原因主要有二:

  1. 商陸性寒,善於利水消腫: 商陸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對於水腫、腹水等症狀有顯著療效。商陸丸的組成中,以商陸為主,正是利用其利水消腫的特性,來治療相關疾病。
  2. 商陸可治療痺痛: 商陸除了利水消腫,還具有通絡止痛的功效。對於風濕痺痛、肢體麻木等症狀,商陸丸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因此,商陸丸以商陸為主要藥材,正是因為其獨特的藥性,可以有效治療水腫、痺痛等疾病。

商陸丸中添加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商陸丸主治濕熱蘊結所致的瘡瘍腫毒,而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抑制熱毒的蔓延,並促進傷口癒合。
  2. 瀉火除煩: 商陸丸中含商陸,其性寒,容易傷陰耗氣,而黃連味苦,入心經,可以瀉心火,除煩熱,避免商陸過於寒涼,導致脾胃虛寒。

總而言之,黃連的加入,可以平衡商陸的寒性,加強清熱解毒的效果,同時避免傷陰耗氣,起到協調藥性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商陸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水腫,小便不通,勿拘遠近」,意指無論水腫新久或輕重,凡因水濕停聚、膀胱氣化不利所致之小便癃閉,皆可應用。商陸性峻,專攻逐水通利,古人以單味成方,取其力專效宏,直達病所,通利二便,疏泄水濕。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材特性

    • 商陸根:苦寒有毒,歸肺、脾、腎、大腸經,傳統認為其「專於行水」,能「通二便,瀉水濕」。《神農本草經》載其「主水脹,疝瘕,痺,熨除癰腫」,《本草綱目》更強調「其性下行,專於行水」。此藥力峻猛,通過刺激腸道與腎臟,促進水分代謝,故古人用於頑固水腫。
  2. 炮製與劑型設計

    • 去毒性:去皮並久煎可減輕毒性,東向灶煎煮(可能取東方生發之氣,符合古代五行思維),反覆濃縮成丸,緩和藥性。
    • 丸劑緩攻:製成「梧桐子大」小丸,每次僅服一丸,控制劑量以避免過瀉,體現「峻藥緩用」的謹慎思路。
  3. 治療機理推論

    • 瀉下逐水:商陸所含皂苷類成分(如商陸皁苷)能刺激腸黏膜,引起腹瀉,同時增加腎血流,促進利尿,符合「開鬼門,潔淨府」的治水原則。
    • 氣化水行:水腫與小便不通,多因三焦氣化失司。商陸苦寒降泄,助肺肅降、脾運濕、腎利水,使停聚之水濕從二便分消。

三、配伍與應用特點

此方為「單行」之劑,不假他藥輔佐,反映古人對商陸逐水功效的肯定。其「合時勿令一切人見」的製法,或與古代秘方信仰有關,亦可能隱含對毒性的敬畏,強調操作謹慎。

總體而言,商陸丸體現「以通為用」的治水思路,針對實證水濕壅盛之證,通過峻藥緩投,達到瀉水消腫之效。

傳統服藥法


商陸根30斤(去皮)。
細切。以水八斗,東向灶煎減半,去滓,更煎,令可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丸。合時勿令一切人見。出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陰道炎排尿困難心內膜炎尿道炎心包炎慢性腎衰竭前列腺增生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腎絲球腎炎腹瀉全身性水腫

相同名稱方劑


商陸丸, 出處:《千金》卷十四。 組成:商陸根30斤(去皮)。 主治:風邪,狂惑。

商陸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九二。 組成:商陸、牽牛、赤小豆、蘿蔔子各等分。 主治:水氣浮腫。

商陸丸, 出處:《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商陸1兩,淨黃連半兩。 主治:水腫。小便不通,勿拘遠近。

商陸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九。 組成:商陸(切,焙)1斤,陳橘皮(湯浸去白,焙)2兩,木香1兩,赤小豆面4兩。 主治:湧水,諸般水腫。

商陸丸, 出處:《聖惠》卷五十四。 組成:商陸1兩,川芒消半兩,甘遂1分(煨令微黃),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芫花半兩(醋拌炒令乾),荛花半兩(微炒)。 主治:利小便,消脹滿。主治:水腫。

商陸丸, 出處:《聖惠》卷五十四。 組成:商陸1兩,川芒消半兩,甘遂半兩(煨令黃色),芫花半兩(醋拌炒,令乾),荛花半兩(微炒),麝香1分(細研),豬苓半兩(去黑皮)。 主治:利小便。主治:水氣遍身浮腫,及療酒客虛熱,當風飲冷水,腹脹滿陰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