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芩芍湯

QING HAO QIN SHAO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9%
肺經 15%
胃經 12%
肝經 11%
脾經 10%
腎經 8%
大腸經 7%
小腸經 5%
心包經 5%
膽經 4%
心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脾經
腎經
大腸經
小腸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青蒿芩芍湯

組成:

  • 青蒿
  • 白芍
  • 黃芩
  • 知母
  • 川貝母
  • 生地黃
  • 杏仁
  • 神麴
  • 淡竹葉

性味:

  • 青蒿:性寒,味苦
  •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
  • 黃芩:性寒,味苦
  • 知母:性寒,味苦、甘
  • 川貝母:性微寒,味苦、甘
  • 生地黃:性寒,味甘
  • 杏仁:性微溫,味苦、甘
  • 神麴:性甘溫,味甘
  • 淡竹葉:性寒,味甘

歸經:

  • 青蒿:歸肝、膽經
  • 白芍:歸肝、脾經
  • 黃芩:歸肺、大腸經
  • 知母:歸肺、胃經
  • 川貝母:歸肺經
  • 生地黃:歸肝、腎經
  • 杏仁:歸肺、大腸經
  • 神麴:歸脾、胃經
  • 淡竹葉:歸心、小腸、腎經

功效:

  • 清熱解毒
  • 瀉火除煩
  • 滋陰涼血
  • 潤肺止咳
  • 健脾消食
  • 化痰止咳
  • 安神除煩
  • 利尿消腫

主治:

  • 暑熱引起的發熱、頭痛、口渴、心煩、腹瀉等症狀
  • 溫病初起、暑熱夾濕證
  • 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乾舌燥、大便乾燥等症狀
  • 陰虛火旺引起的失眠、煩躁、盜汗等症狀
  • 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腹脹、腹瀉等症狀
  • 小便不利、水腫等症狀

用法用量:

  • 煎服,每日1劑,水煎服,分2次服完
  • 藥量需根據具體病情,由醫生辯證加減

禁忌:

  • 孕婦忌服
  • 脾胃虛寒、大便溏稀者忌服

總結:

中藥方劑「青蒿芩芍湯」主要由青蒿、白芍、黃芩、知母、川貝母、生地黃、杏仁、神麴、淡竹葉組成,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除煩、滋陰涼血、潤肺止咳、健脾消食、化痰止咳、安神除煩、利尿消腫等功效,主治暑熱引起的發熱、頭痛、口渴、心煩、腹瀉等症狀,溫病初起、暑熱夾濕證,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乾舌燥、大便乾燥等症狀,陰虛火旺引起的失眠、煩躁

傳統服藥法


青蒿1錢,白芍1錢半,黃芩1錢半,知母1錢,貝母1錢,生地3錢,杏仁(光)3錢,櫓豆皮1錢5分,神曲2錢,竹葉20片。
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青蒿為君藥,具有清熱解暑、化濕退黃的作用。白芍、黃芩、知母均為臣藥,具有清熱解暑、養陰生津的作用。川貝母、生地黃為佐藥,具有清熱化痰、養陰生津的作用。杏仁、神麴、淡竹葉為使藥,具有宣肺利水、化痰止咳的作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暑、養陰生津的功效,適合於治療伏暑的患者。但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青蒿芩芍湯, 出處:《醫方簡義》卷二。 組成:青蒿1錢,白芍1錢半,黃芩1錢半,知母1錢,貝母1錢,生地3錢,杏仁(光)3錢,橹豆皮1錢5分,神曲2錢,竹葉20片。 主治:伏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