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蘆湯

LOU L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集驗背疽方》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4%
脾經 12%
心經 12%
胃經 12%
大腸經 9%
肝經 9%
腎經 7%
膽經 7%
三焦經 6%
小腸經 6%
心包經 2%
肺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肝經
腎經
膽經
三焦經
小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漏蘆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表: 漏蘆湯主治外感風熱,常伴有發熱、咳嗽、咽痛等症狀。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效。其補氣作用可增強機體抵抗力,抵禦外邪侵襲,固表作用則可防止邪氣外泄,有助於控制病情發展。
  2. 扶正祛邪: 漏蘆湯中的漏蘆、金銀花等藥物清熱解毒,但較寒涼,容易傷正氣。黃耆可起到扶正的作用,平衡寒涼之性,避免傷及脾胃,同時也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達到祛邪的目的。

漏蘆湯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連翹味苦性寒,善於清熱解毒,尤其對溫熱病邪、瘡瘍腫毒等症有顯著療效。漏蘆湯主治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等症,連翹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有效消散風熱邪氣,緩解咽喉腫痛等症狀。
  2. 疏散風熱:連翹兼具疏散風熱的作用,可以促進汗液排出,幫助機體散發熱邪。漏蘆湯中加入連翹,可以協同其他藥物,更有效地疏散風熱,達到解表退熱的效果。

總而言之,連翹在漏蘆湯中的加入,可以發揮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漏蘆湯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漏蘆湯主治熱毒壅盛,導致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大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緩解咽喉腫痛。
  2. 通腑泄熱:漏蘆湯中藥材多具清熱解毒之效,但若熱毒鬱結於腸胃,則藥物難以發揮作用。大黃能通便瀉下,將積滯的熱毒排出體外,促進藥效發揮,達到治療效果。

因此,大黃的加入對於漏蘆湯的療效至關重要,能夠有效地清除熱毒、通暢腑氣,達到治療咽喉腫痛的目的。

漏蘆湯中包含漏蘆,正是因為其藥性與方劑主治症狀相契合。

漏蘆,味苦、甘,性寒,入肺經。其功效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漏蘆湯的組成中,常因應不同疾病而加入其他藥材,但其主旨皆為清熱解毒,消散鬱結。漏蘆作為此方劑的核心藥物,能有效地將熱毒從體內驅散,並促進腫脹消退,達到治療目的。

因此,漏蘆在漏蘆湯中的存在,不僅是其名稱的來源,更代表著其藥性與方劑主治症狀的完美結合,是方劑的核心藥材。

漏蘆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漏蘆性寒,清熱解毒力強,但過於寒涼易傷脾胃。甘草性甘平,能緩和漏蘆的寒性,避免其過度損傷脾胃,使其藥力發揮得更平穩。
  2. 增強療效: 甘草能解藥毒,與漏蘆配伍,能更好地解毒消腫,提高藥效。甘草還具有益氣健脾的作用,能增強機體抵抗力,幫助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漏蘆湯中加入沉香,主要考量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降逆,止嘔止瀉:漏蘆湯主要用於治療肺熱壅肺,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沉香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降逆、止嘔止瀉之效,可溫補脾胃,助消化,並抑制因肺熱導致的氣逆上衝,進而達到止咳化痰之效。
  2. 行氣止痛,調和氣血:沉香芳香走竄,能行氣止痛,調和氣血,有助於改善因肺熱引發的胸悶氣喘、呼吸不暢等症狀,提升患者的舒適度。同時,沉香也能緩解漏蘆湯中其他藥材可能帶來的寒涼之弊,使藥效更溫和。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漏蘆湯」

中藥方劑「漏蘆湯」,其主要成分包括黃耆、連翹、大黃、漏蘆、甘草、沉香。該方劑主治腦疽,即顱內感染,為顱內膿腫,也適用於癰疽毒盛者,即癰瘡毒氣旺盛的人。以下分別介紹各個中藥成分及其功效:

  1.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沉香:性溫味苦,歸脾、胃、腎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等功效。

  3. 大黃:性寒味苦,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4.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5. 連翹:性微苦,歸肺、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等功效。

  6. 漏蘆:性苦涼,歸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通乳、止血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漏蘆湯」由黃耆、連翹、大黃、漏蘆、甘草、沉香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補氣固表等多種功效,主治腦疽和癰疽毒盛。該方劑在臨牀上廣泛用於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如顱內膿腫、肺膿腫、肝膿腫、腸膿腫等。

傳統服藥法


漏蘆2兩,白蘞2兩,黃芩2兩,白薇2兩,枳實(炙)2兩,升麻2兩,甘草(炙)2兩,芍藥2兩,麻黃(去節)2兩,大黃3兩。
以水1鬥,煮取3升。其丹毒須針刺去血。
漏蘆散(《聖惠》卷六十四)、漏蘆煮散(《聖濟總錄》卷一三○)。《聖惠》本方用法:上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因此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扁桃腺炎疥癬腳氣病大便秘結結膜炎乳腺炎乳房腺體瘤原發性高血壓癤和癰手指足砋之蜂窩組織炎及膿瘡痲風 [漢生氏病]丹毒麻疹骨及軟骨之惡性腫瘤(骨癌)皮膚的惡性黑色素瘤(皮膚癌)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慢性多發性(多病灶性)骨髓炎背部膿瘡大腸激擾綜合症

相同名稱方劑


漏蘆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七。 組成:漏蘆(去蘆頭)1兩,升麻1兩,大黃(銼,炒)1兩,黃芩(去黑心)1兩,玄參3分。 主治:代指。筋骨臟腑中熱,焮赤腫痛。

漏蘆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九。 組成:漏蘆(去蘆頭)1兩,升麻1兩,連翹1兩,麻黃(去根節)1兩,大黃3分,防已3分,木香3分,白蘞3分,沉香3分。 主治:附骨疽。

漏蘆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六。 組成:漏蘆(洗,焙)半兩,海藻(洗,焙)半兩,連翹1兩,沉香(銼)半兩,山梔子仁1分,玄參1兩,丹參1兩。 主治:瘰癧久不癒,將欲破者。

漏蘆湯, 出處:《集驗背疽方》。 組成:黃耆(生用)1兩,連翹1兩,大黃1分(微炒),漏蘆1兩(有白茸者),甘草半兩(生用),沉香1兩。 主治:退毒下膿。主治:腦疽、癰疽毒盛者。

漏蘆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六。 組成:漏蘆(去蘆頭)1兩,連翹1兩,木通(銼)1兩,桂(去粗皮)1兩,犀角屑1兩,黃芩(去黑心)1兩,柴胡(去苗)1兩,玄參1兩,大黃(銼,炒)1兩,知母(焙)1兩。 主治:瘰癧初結,時發寒熱。

漏蘆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五。 組成:漏蘆(去蘆頭)1兩,升麻1兩,大黃(銼,醋炒)1兩,黃芩(去黑心)1兩,藍葉半兩,玄參(黑堅者)半兩。 主治:臟腑久有積熱,發爲毒腫,向夜疼痛。時疫疙瘩,頭面洪腫,咽嗌堵塞,水藥不下,一切危惡疫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