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婆散

吳婆散

WU PO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2.2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2%
大腸經 18%
脾經 18%
肺經 8%
肝經 7%
膽經 7%
腎經 7%
三焦經 4%
心經 2%
膀胱經 2%
胃經
大腸經
脾經
肺經
肝經
膽經
腎經
三焦經
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吳婆散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婦女月經不規則,腹痛等症狀。其中的黃柏,因其特有的藥理特性,成為該方劑的重要組成成分。

首先,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的功效,能有效去除體內的濕熱,對於因濕熱所引發的婦科問題,如白帶異常、陰道炎等,能夠起到良好的療效。其次,黃柏中含有的木內酯類成分,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對於調理月經也有一定的幫助。此外,黃柏的抗菌消炎作用,對於防止相關婦科疾病的發生有輔助療效。

綜上所述,黃柏在吳婆散中的應用,不僅能有效清熱解毒,還能調理氣血,對於改善婦女健康具有積極的意義。這使其成為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吳婆散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的功效。吳婆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牙齦腫痛、口臭、咽喉腫痛等症狀,黃連的清熱瀉火之性正好可以針對這些熱毒症狀。
  2. 解毒止痛: 黃連還具有解毒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由熱毒引起的疼痛。吳婆散中加入黃連,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止痛消腫的作用,有助於緩解患者的痛苦。

吳婆散中加入木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方中以木香行氣止痛,可緩解腹痛、腹脹等症狀,並促進腸胃蠕動,改善消化功能。

二、 疏肝解鬱: 木香入肝經,能疏肝解鬱,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食慾不振等症狀。吳婆散主要用於治療婦科疾病,而肝氣鬱結是常見的病因之一,因此以木香疏肝解鬱,有助於整體療效。

吳婆散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作用:

  1. 行氣化濕: 厚朴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行氣化濕、燥濕止瀉、降逆止嘔之效。吳婆散主治脾胃氣滯濕阻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噯氣泛酸等症,厚朴能有效疏肝理氣,化解脾胃濕濁,促進脾胃運化,達到止瀉止嘔的效果。
  2. 降逆止嘔: 厚朴能降氣止嘔,對於脾胃氣逆、痰濁上湧所致的嘔吐也有較好的療效。吳婆散中常與其他具有降逆止嘔作用的藥物配合,共同發揮止嘔作用,緩解患者的症狀。

吳婆散中加入丁香,主要原因有二:

  1. 溫中止痛: 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的功效。吳婆散主要用於治療寒邪客胃、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狀,丁香能溫暖脾胃,緩解疼痛,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2. 行氣止嘔: 丁香氣味芳香,能行氣解鬱,並可止嘔逆。吳婆散中,丁香能協調其他藥物,促進胃氣運行,緩解嘔吐症狀,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

吳婆散中包含檳榔,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個作用:

  1. 消積導滯:檳榔味辛、苦,性溫,入胃、大腸經,能消食積、導滯氣,對於飲食停滯、脘腹脹滿、大便不暢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2. 殺蟲止癢:檳榔具有一定的殺蟲止癢功效,可治療蟲積腹痛、疥癬等疾病。

因此,吳婆散中加入檳榔,可以發揮其消積導滯、殺蟲止癢的功效,進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吳婆散中加入蕪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殺蟲止癢: 蕪荑性寒,味苦,具有殺蟲止癢之功效。其藥性可有效抑制皮膚真菌感染,並消滅寄生蟲,對於皮膚瘙癢、濕疹、瘡瘍等症狀,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2. 清熱解毒: 蕪荑亦可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蕁麻疹等,也能起到很好的療效。

總體而言,蕪荑在吳婆散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其殺蟲止癢、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皮膚病的治療具有顯著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吳婆散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首載於古代醫籍,專治「小兒疳瀉不止,日夜無度,形體羸瘦,百藥難效」之證。疳瀉由脾胃虛弱、積滯化熱或蟲積所傷,導致運化失司,久瀉耗氣傷陰,故見消瘦枯槁。吳婆散以溫澀止瀉為主,兼清濕熱、調氣機,尤對疳積久瀉呈現「虛中夾實」者(如瀉下臭穢但兼面色萎黃)具顯效,其記載「兩三服便效」足見其驗。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清熱燥濕以治標

    • 黃柏(蜜炙)、黃連(微炒):蜜炙緩其苦寒,清下焦濕熱,針對瀉下臭穢粘滯者。
    • 桃根白皮、楝根白皮:苦寒殺蟲,除腸道濕熱,古籍載其能「驅蟯蛔,止熱痢」。
  2. 溫中行氣以復運

    • 木香、厚朴(薑汁炙)、丁香、檳榔:辛溫芳香,醒脾化濕,破氣消積。厚朴薑炙增其溫中止瀉之效,檳榔兼能下氣導滯,蟲積氣滯並治。
  3. 澀腸殺蟲以固本

    • 沒石子:性溫澀腸,為古代治久瀉久痢要藥,直接收斂腸道。
    • 蕪荑(去皮):辛溫殺蟲消積,針對疳瀉可能合併之蟲擾腸腑。
  4. 調和藥性與服法

    • 紫蘇木瓜、米飲調服:紫蘇行氣和胃,木瓜酸收化濕,米飲護胃氣。全方「小溫」之性,適合虛寒挾濕,但對純暑熱瀉(暴瀉煩渴、舌紅苔黃)恐非所宜。

全方特點
此方以「溫澀為體,清消為用」,透過寒溫並調、澀通兼施,既止瀉又除病因(濕熱、積滯、蟲積)。其巧妙在於:

  • 黃柏、黃連配伍丁香、厚朴,制苦寒而不涼遏,防溫燥而不助熱。
  • 沒石子合檳榔,澀而不滯,通不傷正。
  • 針對小兒「易虛易實」體質,量極輕(「一字」至一錢),藥力柔和而專攻腸腑。

結論
吳婆散之效,在於精準對應疳瀉「本虛標實」之病機,透過清熱、溫中、殺蟲、澀腸四法並行,恢復脾胃升降,故對頑固疳瀉奏效迅捷。然其組方偏溫,若熱象顯著者需酌調配伍。

傳統服藥法


黃柏(蜜炙)1分,黃連(微炒)1分,桃根白皮1分,木香1錢,厚朴(薑汁炙)1錢,丁香1錢,檳榔1錢,蕪荑(去皮)1分,沒石子1錢半,楝根白皮半分。
上為末。
每服1字,3歲以上半錢,5-6歲1錢,乳食前用紫蘇木瓜、米飲調下,每日3服。
藥性小溫,暑熱瀉者,或不相當。
疳瀉:予家小兒,曾有患瀉百餘日,瘦,但有皮骨,百方不愈。與此藥兩三服便效。又一孫男亦疳瀉,勢甚危困,兩服遂定。此藥若是疳瀉,無不驗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 本方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口乾、舌燥、便秘等副作用,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腹瀉身體消瘦

相同名稱方劑


吳婆散, 出處:《蘇沈良方》卷十。 組成:黃柏(蜜炙)1分,黃連(微炒)1分,桃根白皮1分,木香1錢,厚朴(薑汁炙)1錢,丁香1錢,檳榔1錢,蕪荑(去皮)1分,沒石子1錢半,楝根白皮半分。 主治:小兒疳瀉不止,日夜遍數不記,漸漸羸瘦,眾藥不效者。

吳婆散,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孔氏家傳》。 組成:宣連(去須)1分,白茯苓1分,真阿膠(炙)1分,人參1分,黃柏(蜜炙令赤)1分,丁香1分,訶黎勒皮(煨,去核)2個,桃白皮3分,沒石子1個(緊實者)。 主治:小兒疳熱冷瀉,腹肚虛脹,皮肉消瘦,唯存骸骨,瀉利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