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生肌方中加入雞內金,主要基於其消積化瘀的功效。雞內金為雞的胃,性味甘平,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止痛化瘀的功效。
生肌方主要用於治療瘡瘍潰爛、久不收口、或因瘀血阻滯而致肉芽不生等症。雞內金加入其中,一方面可以消食化積,幫助去除阻礙傷口癒合的積滯,另一方面可以化瘀止痛,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因此,雞內金在生肌方中起著重要的輔助作用,促進傷口癒合,提高療效。
生肌方中包含檳榔,看似不合常理,實則暗藏妙用。檳榔味辛性溫,能行氣消積,並具有殺蟲止癢之效。
一方面,生肌方多用於治療瘡瘍久不收口,而檳榔能活血化瘀,促進組織再生,加速傷口癒合。另一方面,生肌方常有清熱解毒之效,檳榔能消炎止痛,配合其他藥材,可更好地抑制感染,防止傷口潰爛。
因此,檳榔在生肌方中扮演著重要的輔助角色,有助於提高療效,促進傷口癒合。
生肌方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止痛:木香味辛性溫,具有燥濕止痛的功效。生肌方多用於治療濕熱所致的瘡瘍,而木香可以有效地燥濕熱,並止痛消腫,促進傷口癒合。
- 行氣止痛:木香還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可以疏通經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從而減輕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生肌方中加入木香,可以有效地發揮燥濕止痛、行氣止痛的功效,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治療目的。
生肌方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消腫止痛的功效。生肌方常用於治療外傷感染、潰瘍、燒燙傷等症,黃連可清除感染源,減輕炎症反應,促進創面癒合。
- 抑菌抗炎: 黃連中含有小檗鹼等多種生物鹼,具有顯著的抑菌抗炎作用,能夠抑制多種致病菌的生長,防止感染加重,促進創面癒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生肌方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瘡口不合」及「金瘡」,為古代外用方,旨在促進傷口癒合與肌肉新生。其功效核心在於「斂瘡生肌」與「清熱解毒」,對應中醫理論中瘡瘍久不癒合的兩大病機:
- 氣血瘀滯:瘡口久不斂常因局部氣血運行不暢,腐肉未除,新肌難生。
- 熱毒留戀:金瘡或潰瘍若伴隨紅腫滲液,多屬濕熱餘毒未清,阻礙癒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雞內金(陰乾):
- 性味甘平,傳統用於「消積滯」,《本草綱目》載其能「主喉閉乳蛾,一切口瘡」。外用取其收斂之性,助瘡口癒合,可能通過吸附分泌物、形成保護膜以利新生。
檳榔(銼):
- 辛溫行氣,《日華子本草》言其「除一切風,下一切氣」,外用可破滯行血,疏通瘡周氣血,改善局部瘀阻;其殺蟲特性或能輔助清除瘡面腐穢。
木香:
- 辛溫香燥,長於行氣止痛,《本草正》稱其「行滯氣,和脾胃」。配伍檳榔增強行氣活血之力,使氣行則血行,促進瘡周微循環,輔助生肌。
黃連(去須):
- 苦寒清熱,《神農本草經》謂其「主熱氣目痛,瘡瘍不癒」。為方中清解熱毒關鍵,直接抑制瘡面濕熱火毒,減少炎症滲出,創造清潔環境以利修復。
方劑配伍特點
- 攻補兼施:黃連清熱(攻邪)與雞內金收斂(扶正)並用,符合「祛腐生新」原則。
- 氣血並調:檳榔、木香行氣活血,改善局部微環境;黃連涼血,防熱毒入血。
- 外用直達病所:粉末貼敷可吸附滲液、形成藥膜保護創面,符合「煨膿長肉」之傳統瘡瘍治法。
推理延伸功效
此方可能適用於輕度感染性潰瘍、兵器傷或術後傷口延遲癒合,屬「氣滯夾熱」證型者。現代角度推測,黃連含小檗鹼具抗菌作用,雞內金或含角蛋白助修復,檳榔、木香揮發油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多靶點協同促成生肌效果。
傳統服藥法
雞內金(陰乾)、檳榔(銼)、木香、黃連(去須)各等分。
上為末。
貼之,取愈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生肌方,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五。 組成:雞內金(陰乾)、檳榔(銼)、木香、黃連(去須)各等分。 主治:瘡口不合,及治金瘡。
生肌方, 出處:《醫方易簡》卷十。 組成:田七3錢,紅花2錢,黃柏2錢,兒茶2錢,血竭4錢,乳香5分,沒藥5分,川連5分,歸尾2錢,桃仁2錢(去皮),象膽5分,元麝3分,珍珠4分,冰片3分。 主治:刀、石、木等傷、各症流血,經用藥已止,但未長肉芽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