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年大將軍洗痛方中包含威靈仙,主要原因有二:
- 祛風除濕,止痛消腫: 威靈仙性溫,味辛,入肝、腎經,具有祛風濕、止痛、消腫的功效。年大將軍洗痛方用於治療風濕痺痛、筋骨疼痛、跌打損傷等,威靈仙能有效緩解疼痛,消散腫脹,促進傷口癒合。
- 活血化瘀,通經絡: 威靈仙能活血化瘀,通經絡,對於因氣血瘀滯引起的疼痛有較好的療效。年大將軍洗痛方中,威靈仙與其他藥物配合,可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年大將軍洗痛方」中使用荊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疏散風熱,止痛消腫: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善於疏散風熱,並能止痛消腫。對於風熱邪氣引起的疼痛,如頭風、齒痛、咽喉腫痛等,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活血化瘀,通經絡:荊芥亦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對於因瘀血阻滯引起的疼痛,如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等,也有輔助治療效果。
因此,在「年大將軍洗痛方」中,荊芥的加入有助於疏風散寒、止痛消腫,並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疼痛症狀。
年大將軍洗痛方中包含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防風味辛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該方劑主治風寒溼邪引起的皮膚瘙癢、疼痛,防風可以有效驅散風寒,緩解皮膚症狀。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防風與方劑中其他藥材,例如荊芥、防風、白芷等,共同發揮疏風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協同作用,增強療效,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年大將軍洗痛方」中加入木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止痛消脹: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消食導滯之功。方中加入木香,可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疼痛,並能消食導滯,改善胃腸脹滿不適。
- 引導藥力,直達病所:木香氣味芳香,能引導其他藥物之力,直達病所,增強藥效。方中加入木香,可以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其功效,提高治療效果。
年大將軍洗痛方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止痛:當歸味甘辛,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止癢的功效。方中以當歸為君藥,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緩解疼痛,對於各種疼痛症狀,如跌打損傷、風濕痺痛等均有良好的療效。
- 補血養血:當歸有補血養血之功,能改善血液品質,提高血紅蛋白含量,從而增強機體的抵抗力,促進組織修復。此方中以當歸配合其他藥材,既能消腫止痛,又能滋養血脈,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年大將軍洗痛方中加入烏藥,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行氣止痛:烏藥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方劑中加入烏藥,可以疏通經絡,緩解疼痛。年大將軍洗痛方主要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烏藥的止痛作用可以幫助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 溫中止痛:烏藥還具有溫中止痛的功效。對於因寒邪凝滯導致的疼痛,烏藥可以溫經散寒,促進氣血運行,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年大將軍洗痛方中,烏藥的溫中止痛作用可以配合其他藥材,更有效地治療疼痛。
年大將軍洗痛方中加入木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消腫止痛: 木瓜性溫味甘,具有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外傷、跌打損傷引起的疼痛、腫脹,能起到良好的緩解作用。年大將軍洗痛方本身也以消腫止痛為主要功效,木瓜的加入能增強其療效。
- 活血化瘀: 木瓜還具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對於外傷導致的瘀血腫痛也有一定幫助。年大將軍洗痛方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等,木瓜的加入有助於活血化瘀,促進傷口癒合。
年大將軍洗痛方中包含桂枝,主要原因如下:
- 溫通經絡,散寒止痛: 桂枝性溫,味辛,入膀胱經,具有溫通經絡、散寒止痛之功效。年大將軍洗痛方主要用於治療寒邪客於經絡所致的疼痛,桂枝可溫經散寒,使寒邪散去,疼痛得以緩解。
- 調和營衛,促進血液循環: 桂枝還能調和營衛,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供應。此方常用於治療風寒溼邪所致的肌肉疼痛、關節疼痛等,桂枝可溫通經絡,使氣血流通,緩解疼痛。
年大將軍洗痛方中加入紅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經閉痛經等症狀,紅花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溫經散寒: 年大將軍洗痛方多用於寒濕凝滯、氣血不通所致的疼痛。紅花除了活血化瘀外,還具有一定的溫經散寒作用,有助於驅散寒氣,溫通經絡,進一步緩解疼痛。
因此,紅花在年大將軍洗痛方中,扮演著活血化瘀、溫經散寒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改善疼痛症狀。
「年大將軍洗痛方」中包含續斷,主要是因其補肝腎、強筋骨、止痛的功效。
續斷味甘苦,性溫,入肝、腎經,能補肝腎之精氣,強筋壯骨,祛風濕止痛。方中因患者年老體虛,筋骨疼痛,續斷可補益肝腎,使筋骨強健,並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年大將軍洗痛方」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記載主治「跌打損傷」,屬外傷科洗滌方劑。古代中醫認為,跌打損傷易致氣滯血瘀、經絡阻滯,局部出現腫痛、活動受限等症狀。方中以黃酒煎煮後熏洗患處,借助酒性辛溫通行之效,促使藥力滲透,達到活血化瘀、舒筋通絡、消腫止痛之目的。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行氣活血,通絡止痛
- 威靈仙(5錢):辛鹹溫,善祛風濕、通經絡,為治風濕痹痛要藥,亦能緩解跌打瘀滯。
- 紅花(3錢半):活血通經,散瘀止痛,針對局部血瘀腫痛。
- 木香(1錢)、烏藥(2錢):辛香行氣,氣行則血行,助消散瘀血。
- 全當歸(3錢):補血活血,兼能止痛,改善血瘀兼血虛之證。
祛風散寒,舒筋活絡
- 荊芥(2錢半)、防風(2錢半):辛溫解表,祛風散寒,防止外邪趁虛而入,兼緩解肌肉緊繃。
- 桂枝(5錢):溫通經脈,助陽化氣,促進氣血運行至肢體末梢。
- 木瓜(3錢):舒筋活絡,和胃化濕,尤宜於筋脈拘攣之症。
補肝腎,強筋骨
- 川續斷(2錢半):補肝腎、續筋骨,兼能行血消腫,標本兼顧。
三、方劑邏輯與治療特點
全方以「氣血並調」為核心,結合「祛風散寒」「舒筋續骨」之品,形成以下治療層次:
- 表裡兼治:防風、荊芥散表邪;威靈仙、桂枝通裡絡。
- 動靜結合:木香、烏藥行氣;當歸、紅花活血;續斷固本防耗傷。
- 外用直達病所:黃酒煎藥熏洗,借助酒性溫通之力,使藥效直透肌腠筋骨,加速局部氣血循環,緩解腫痛。
此方適應於跌打損傷初期(無開放性傷口),症見局部青紫腫痛、關節活動不利,屬中醫「氣滯血瘀證」範疇,體現古代外治「內病外治,就近祛邪」之思路。
傳統服藥法
威靈仙5錢,荊芥2錢半,防風2錢半,木香1錢,全當歸3錢,烏藥2錢、木瓜3錢,桂枝5錢,紅花3錢半,川續斷2錢半。
止痛。
用黃酒5大碗煎滾,先熏後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婦慎用。
- 本方具有祛風除濕的功效,陰虛體質者慎用。
- 本方具有補血活血的功效,血瘀體質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年大將軍洗痛方, 出處:《溫氏經驗良方》。 組成:威靈仙5錢,荊芥2錢半,防風2錢半,木香1錢,全當歸3錢,烏藥2錢、木瓜3錢,桂枝5錢,紅花3錢半,川續斷2錢半。 主治:止痛。主治:跌打損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