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驗化毒五虎丹
SHEN YAN HUA DU WU HU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外科方外奇方》卷四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6
熱/寒比例
寒 (0.42)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17%
肝經 17%
胃經 9%
脾經 9%
心包經 9%
小腸經 9%
心經 9%
三焦經 9%
肺經 7%
大腸經
肝經
胃經
脾經
心包經
小腸經
心經
三焦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神驗化毒五虎丹」方劑中加入皁刺,主要原因有二:
- 解毒消腫: 皁刺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因毒蛇咬傷、蟲咬、毒物中毒等引起的紅腫熱痛,皁刺能有效化解毒素,消散腫脹,緩解疼痛。
- 活血化瘀: 皁刺還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加速毒素排出,有利於傷口癒合。
因此,在「神驗化毒五虎丹」中加入皁刺,可有效提升其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有助於治療各種毒物中毒引起的症狀。
神驗化毒五虎丹中包含大黃,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作用:
- 瀉熱解毒: 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之效。對於五虎丹所針對的熱毒、積滯等病症,大黃能有效地清熱解毒,瀉下熱毒,使病情得以緩解。
- 促進排毒: 大黃能促進腸道蠕動,增加排泄量,將體內積累的毒素迅速排出體外,達到解毒的目的。對於因毒素積聚而導致的各種病症,大黃的排毒作用十分重要。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神驗化毒五虎丹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楊梅結毒瘡」,即中醫學所述的梅毒晚期皮膚潰爛、癰疽腫毒等症。古代醫家認為此類頑毒蘊結深重,需以峻猛藥力攻逐邪毒,故本方配伍強效解毒、瀉下排毒之品,透過瀉下使邪毒外排,緩解熱毒壅滯之病理狀態。
組成與邏輯推理
炙牛角(2錢)、炙羊角(2錢)
- 牛角與羊角傳統用於清熱解毒,牛角(或犀角,古時可能混用)涼血化毒,擅治熱毒深重之症;羊角亦有清熱鎮驚之效。煨製後減其寒性,增其散結作用,配伍後強化破積消癰之力。
炙甲片(2錢)
- 穿山甲片(甲片)為傳統消癰潰堅要藥,能通透經絡、直達病所,煨製後減其峻烈之性,協同角類藥物破散結毒。
角刺(3錢)
- 即皂角刺,性銳力專,可穿透膿瘡、促毒外泄。與甲片相須為用,增強穿透排膿效果,針對結毒瘡瘍之「深伏難潰」特性。
生大黃(12兩)
- 大劑量生大黃為方中君藥,瀉下攻積、清熱解毒,藉猛烈瀉下之力使壅結之毒從腸道排出,體現「以下為清」的治療思路。其用量遠超他藥,顯示此方以「通腑瀉毒」為核心。
治療原理
本方以「峻瀉破結」為主軸:
- 瀉毒:大黃瀉下通腸,使熱毒隨糞便排出,避免內攻臟腑。
- 散結:牛角、羊角、甲片、角刺皆具消癰散結之效,針對局部結毒瘡瘍,促進膿毒溃散。
- 協同增效:煨製角類與甲片減其寒峻之性,避免過傷正氣;角刺引藥直達病所,大黃「斬關奪門」開泄毒邪出路。
服法設計:
- 以紹酒送服,助藥力宣行。
- 瀉後掩埋排泄物,反映古人對「疫毒傳染」的直觀認識。
- 「後服珠黃十寶丹」為補益收功之法,因前方峻瀉後需調理氣血,防餘毒未清。
總結
此方集中藥「攻毒」與「瀉下」兩大法,針對楊梅結毒之熱毒壅盛、癰瘡深伏的病機,體現「急則治標」的臨床思路。然其藥性峻烈,須嚴格掌握劑量與適應症,後續需調補善後,方符合中醫「祛邪不傷正」的整體觀。
傳統服藥法
炙牛角2錢,炙羊角2錢,炙甲片2錢,角刺3錢,生大黃12兩。
上將牛、羊、甲片三味,濕紙包煨焦,取淨末,同角刺、大黃淨末研勻。
每服5錢,弱者3錢,紹酒送下。候瀉,宜於空地上,利完,將土掩之,恐惡氣害人。間2日再1服,甚者不過3服。後服珠黃十寶丹,以愈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神驗化毒五虎丹, 出處:《外科方外奇方》卷四。 組成:炙牛角2錢,炙羊角2錢,炙甲片2錢,角刺3錢,生大黃12兩。 主治:楊梅結毒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