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膽兩益湯

肝膽兩益湯

GAN DAN LIANG Y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四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0.3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7%
脾經 27%
心經 18%
膽經 9%
肺經 8%
腎經 8%
肝經
脾經
心經
膽經
肺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肝膽兩益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養肝柔肝: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經,具有養血柔肝、緩解肝鬱、調節肝氣的作用。肝鬱氣滯是許多肝膽疾病的根源,白芍能舒緩肝氣,改善肝臟功能,有助於肝膽疾病的治療。

二、 和胃止痛:白芍亦能和胃止痛,緩解肝膽疾病引發的胃痛、腹痛等症狀。肝膽失調會影響脾胃運化,導致胃痛,白芍可調節脾胃功能,緩解胃痛不適。

「肝膽兩益湯」中加入「遠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肝解鬱,安神定志:遠志性味苦甘,歸心、脾、肺經,具有疏肝解鬱、安神定志之效。肝主疏泄,鬱結則氣機不暢,影響心神,而遠志能疏通肝氣,解鬱散結,使心神安定,緩解因肝氣鬱結導致的失眠、心悸、胸悶等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肝膽兩益湯」以疏肝理氣、健脾益膽為目的,其他藥物如柴胡、鬱金、白芍等,都具有疏肝解鬱、養肝護膽的作用。遠志的加入,可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加強疏肝解鬱、安神定志的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肝膽兩益湯中加入酸棗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安神定志,養肝疏肝: 酸棗仁味甘酸,性平,入心、肝經,具有養心安神,斂汗止汗,疏肝解鬱之功效。肝膽相表裡,肝氣鬱結可導致膽氣不暢,出現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等症狀。酸棗仁能安神定志,緩解肝氣鬱結,使肝氣舒暢,從而達到養肝疏肝之效。

二、 滋陰補血,益肝膽: 酸棗仁性平,能滋陰補血,益肝膽,對於肝膽氣血不足,導致頭暈目眩、面色蒼白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肝膽兩益湯」之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膽氣怯」所致之睡眠障礙,具體表現為:

  1. 夜不能寐:難以入睡或完全失眠。
  2. 睡卧反側,輾轉不安:睡眠表淺,身體躁動不寧。
  3. 少睡即驚醒:稍有睡意即易被驚擾而醒。
  4. 再睡恍如捉拿:重新入睡時,易有幻覺或驚恐感。

此證關鍵在於「膽虛不寧」。中醫理論中,膽主決斷,與肝相表裏。若膽氣不足,則神魂不定,易受外驚內擾,反映於睡眠即為上述諸症。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白芍(1兩)

  • 功效:養血柔肝,緩急止痛。
  • 配伍意義
    • 肝藏血,血足則肝體得養,肝氣條達而不亢。
    • 膽氣怯弱常與肝血不足相關,白芍通過補肝血,間接助膽氣穩定。
    • 其酸收之性可斂浮越之陽,緩解躁動不安。

2. 遠志(5錢)

  • 功效:安神益智,交通心腎,祛痰開竅。
  • 配伍意義
    • 遠志擅長安定神志,針對「恍如捉拿」之幻覺或驚恐感。
    • 能通腎氣上達於心,協調心神與肝膽之氣,助眠穩志。
    • 少量配伍可防其辛溫耗散,專注於安神之功。

3. 炒棗仁(1兩)

  • 功效:養心安神,斂汗生津。
  • 配伍意義
    • 為治療虛煩不眠之要藥,直接針對「夜不能寐」「少睡即驚醒」。
    • 炒後增強其收斂之性,助斂浮越之陽氣,穩定神魂。
    • 與白芍協同,一養肝血,一安心神,標本兼顧。

全方配伍邏輯

  1. 養肝補血為本:白芍補肝體,肝血足則膽氣自壯,從根源改善膽虛。
  2. 安神定志為標:遠志、炒棗仁直接安定心神,緩解驚怯不眠之症。
  3. 動靜結合
    • 白芍性靜,養陰斂陽;遠志性動,豁痰開竅;炒棗仁調和二者,動靜相宜。
  4. 標本兼治:既補肝膽之虛,又寧紊亂之神,契合「膽氣怯」之病機。

總結

「肝膽兩益湯」以養肝血、益膽氣為基礎,輔以安神定志之品,針對膽虛所致之睡眠障礙。全方簡潔,重在調和肝膽與心神的互動關係,體現中醫「膽主決斷」「肝藏魂」的理論核心。

傳統服藥法


白芍1兩,遠志5錢,炒棗仁1兩。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肝膽兩益湯, 出處:《辨證錄》卷四。 組成:白芍1兩,遠志5錢,炒棗仁1兩。 主治:膽氣怯,夜不能寐,睡卧反側,輾轉不安,或少睡而即驚醒,或再睡而恍如捉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