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保生散方劑中包含神麴,主要原因如下:
- 健脾和胃: 神麴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其主要功效為健脾和胃、消食導滯,能增強脾胃消化功能,有助於改善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狀。
- 消食化積: 神麴含有澱粉酶和蛋白酶,能有效分解食物中的澱粉和蛋白質,促進食物消化吸收,有助於緩解消化不良引發的各種不適。
因此,保生散中加入神麴,意在增強其健脾和胃、消食化積的功效,以達到治療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狀的效果。
保生散中加入大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利濕: 大麥性涼,味甘,入脾、胃經,具有清熱利濕、消腫止痛的功效。保生散多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諸證,例如濕熱瀉痢、黃疸、水腫等,大麥可清熱利濕,幫助化解濕熱,改善症狀。
- 健脾和胃: 大麥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能促進消化,改善脾胃功能。保生散中加入大麥,有助於緩解濕熱導致的脾胃不和,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提高藥效。
保生散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保生散常用於治療脾胃氣滯、食積腹脹、胸悶氣短等症,陳皮的加入可助於理氣消積,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
二、降逆止嘔:陳皮具有降逆止嘔之效。保生散中加入陳皮,可以緩解因脾胃氣逆、痰濁上湧引起的噁心嘔吐等症,起到和胃止嘔的作用。
保生散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益氣扶正:人參為補氣藥之首,性溫和,能補元氣、益心脾,對於氣虛乏力、面色蒼白、心悸氣短等症狀有顯著療效。保生散旨在補益氣血,增強人體抵抗力,而人參的補氣作用恰好符合此方劑的功效。
- 扶正祛邪:人參具有扶正祛邪、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作用。保生散常用於治療一些虛弱之症,而人參可以增強機體抵抗力,幫助人體抵禦外邪侵襲,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總之,人參在保生散中,起著益氣扶正、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作用,有助於提升整體療效。
保生散方中加入訶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 收斂止瀉: 訶子味酸澀,性涼,入肺、大腸經,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對於因脾虛濕困、腸滑不固導致的泄瀉,訶子能起到收澀腸道、止瀉止痢的功效。
二、 清熱解毒: 訶子性涼,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對於因濕熱內蘊、毒邪犯肺導致的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狀,訶子能起到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功效。
因此,保生散中加入訶子,不僅能收斂止瀉,還能清熱解毒,起到協同其他藥物治療疾病的作用。
保生散中包含白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保生散旨在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而白朮恰能補益脾氣,提升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故為方中不可或缺的藥物。
- 燥濕止瀉: 保生散用於治療脾虛濕盛所致的泄瀉,白朮能燥濕利水,有助於祛除脾胃濕氣,並收斂止瀉,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保生散傳統功效與組方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臨產腹痛」,屬古代產科用方,旨在緩解產婦分娩時的劇烈疼痛。其用藥量極少(半字匕),且以金銀薄荷湯送服,推測為短時應急之用,非長期調養之劑。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蜈蚣(赤足者,炙乾)
- 性味辛溫,有毒,入肝經,傳統用於「通絡止痛、攻毒散結」。
- 炙乾後毒性稍減,其走竄之性可通滯緩急,針對產時氣血壅滯、經絡不通之痛。
烏頭尖(生用)
- 大辛大熱,生用毒性劇烈,具強效「散寒止痛」作用。
- 此處僅用六枚,量少而專攻局部寒凝或氣滯所致之劇痛,可能是利用其麻痹痛覺之效。
麝香(研)
- 辛香走竄,能「開竅醒神、活血通經」,古方常用於難產、血瘀閉阻之證。
- 一字之量(約0.3克),助蜈蚣、烏頭穿透之力,速達病所以鬆弛胞宮氣血。
三、方劑配合邏輯
- 協同止痛:烏頭散寒、蜈蚣通絡、麝香開竅,三者皆具「通行」特性,合用以破滯止痛。
- 劑量與毒性控制:全方總量極微(半字匕),生烏頭與麝香同研,可能藉相互制約降低副作用,而金銀薄荷湯清涼解毒,或緩和藥性。
- 產痛機制的推測:古人可能認為產痛與「寒凝氣閉」或「血瘀滯產」相關,故以辛溫猛藥速開其結,助產程順利。
四、潛在治療原理
此方或通過以下途徑發揮作用:
- 神經鎮痛:烏頭生物鹼局部麻痹、麝香調節中樞,暫緩疼痛感知。
- 平滑肌調節:蜈蚣與麝香可能影響子宮收縮節律,減輕痙攣性疼痛。
- 心理暗示效應:香竄藥氣與名「保生」的安定作用,緩解產婦恐懼。
此方反映古代對「峻藥急用」的經驗,然其安全範圍窄,現代臨床需辯證轉化。
傳統服藥法
蜈蚣1條(赤足者,炙令乾),烏頭尖6枚(生用),麝香(研)1字。
上除麝香外,為末,同研極細。
每服半字匕,煎金銀薄荷湯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保生散具有行氣止痛、和胃安胎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孕婦服用前應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保生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七。 組成:蜈蚣1條(赤足者,炙令乾),烏頭尖6枚(生用),麝香(研)1字。 主治:小兒因剪臍傷風,致唇青口撮。
保生散, 出處:《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組成:紫河車1具(焙,爲末),龜版(酥炙)5錢(一方有鹿茸5錢)。 主治:痘證氣血俱虛,灰白色,不灌膿回漿者。
保生散, 出處:《産寶諸方》。 組成:神曲(炒)、大麥糵(炒)、陳皮(去瓤)、人參、訶子(煨,去核)、白朮各等分。 主治:臨産令子母氣順。主治:臨産腹痛。
保生散, 出處:《衛生總微》卷五。 組成:胡黃連半兩(水煮),硼砂(研)1錢,鐵粉1錢,輕粉1錢。 主治:新生兒胎驚,心神不寧,睡卧不醒,壯熱躁煩,啼哭無時,面青赤,腰直身冷,搐縮口撮,或糞青黃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