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茯神散

半夏茯神散

BAN XIA FU SHE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2.5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肺經 18%
肝經 18%
心經 11%
腎經 9%
胃經 6%
膽經 6%
大腸經 4%
膀胱經 2%
三焦經 2%
脾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膽經
大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半夏茯神散方中包含半夏,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化痰: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方中加入半夏,可以有效祛除痰濕,緩解因痰濕阻滯所引起的咳嗽、胸悶、嘔吐等症狀。
  2. 安神定志:茯神性平,味甘,入心、脾經,具有寧心安神、健脾益氣的功效。半夏與茯神搭配,既能化痰止咳,又能安神定志,協同作用,更好地治療痰濕阻滯所導致的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

半夏茯神散中包含茯神,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安神定志:茯神味甘性平,入心經,具有養心安神、寧心定志之功效。半夏性寒,善於燥溼化痰,但其止嘔作用易傷津液,導致心神不安。茯神則可補益心氣,安神定志,與半夏相配,可避免其燥烈傷津,增強其止嘔效果。
  2. 調和脾胃:茯神入脾經,具有健脾和胃、益氣養血之功效。半夏能燥溼化痰,但其辛溫之性易傷脾胃,導致脾胃虛弱。茯神可補益脾胃,和中理氣,與半夏相配,可增強其化痰止嘔功效,同時避免其損傷脾胃。

半夏茯神散中加入酸棗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安神定志,緩解心悸失眠: 酸棗仁味甘酸性平,入心脾經,具有養心安神、斂汗止汗的功效。半夏茯神散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心悸失眠、驚恐不安等症,酸棗仁可與茯神、半夏等藥材協同作用,達到安神定志、緩解心悸失眠的效果。
  2. 滋養心脾,增強體質: 酸棗仁還具有補益心脾的功效,能夠滋養心血,改善心功能,增強體質,有利於提高患者對疾病的抵抗力,促進身體康復。

半夏茯神散中加入遠志,主要考慮以下兩個原因:

  1. 增強安神效果:遠志味甘性溫,入心經,具有安神定志、益智開竅的功效。與半夏、茯苓等藥材共同使用,可加強其安神定志的作用,更有效地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
  2. 緩解半夏毒性:半夏性寒,味辛,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但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毒性。遠志性溫,可緩解半夏的寒性,減輕其對脾胃的刺激,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半夏茯神散中加入天南星,看似矛盾,實則有其道理。

天南星性溫,味辛,具有燥濕化痰、祛風止痙之效,可解半夏之毒性,並增強其止嘔消痰之功。

半夏性寒,味辛,善降逆氣,止嘔消痰,但易傷脾胃。天南星則能溫脾胃,助半夏發揮療效,且能散寒止痛,緩解半夏可能造成的副作用。

因此,半夏茯神散中加入天南星,既能增強藥效,又能減輕毒性,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半夏茯神散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平肝熄風: 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之效。半夏茯神散主治痰熱內擾,神志不清,癲癇發作等症,而天麻可輔助半夏茯神散清熱化痰,平息肝風,穩定神志,減輕癲癇發作的頻率和程度。
  2. 舒筋活絡: 天麻具有舒筋活絡之效,可改善因痰熱阻滯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半夏茯神散中加入天麻,可以加強方劑舒筋活絡的效果,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肢體不適。

半夏茯神散中加入陳皮,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理氣和胃,降逆止嘔: 半夏茯神散主治痰多、嘔吐、眩暈等症,而陳皮味辛,性溫,具有理氣和胃、降逆止嘔的功效。加入陳皮,可以幫助半夏茯神散更好地化痰降逆,緩解嘔吐症狀。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半夏茯神散中,半夏性寒,茯苓性平,陳皮性溫,三者合用,可以起到互相調和藥性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協調,更利於疾病的治療。

半夏茯神散中加入木香,是為了增強其理氣解鬱功效。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其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燥濕止瀉的功效。對於因脾胃氣滯、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脘脹、食慾不振、腹痛泄瀉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在半夏茯神散中,木香與半夏、茯神等藥物配合,可以更好地疏肝理氣、健脾和胃,從而達到治療痰濕內蘊、心神不寧等症狀的效果。

半夏茯神散中包含磁石,主要原因有二:

  1. 鎮心安神:磁石性寒,味甘鹹,入心、肝經,具有鎮心安神、平肝熄風的作用。半夏茯神散以治療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眩暈耳鳴等症為主,磁石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增強鎮心安神之效。
  2. 降逆止嘔:磁石亦能降逆止嘔,對於痰涎壅盛、嘔吐呃逆等症具有一定的療效。半夏茯神散中,半夏、茯苓等藥材亦具止嘔作用,磁石的加入可進一步增強其降逆止嘔之效。

半夏茯神散中加入烏梅,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斂肺止咳:烏梅味酸,性收斂,入肺經,具有斂肺止咳、生津止渴的作用。半夏茯神散主治痰多咳嗽,而烏梅的收斂作用可以幫助止咳,減少痰液分泌。
  2. 消暑解毒:烏梅性寒,能清熱解暑、生津止渴,並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半夏茯神散中加入烏梅,可以緩解藥物的燥熱之性,避免藥物對身體造成負擔。

總而言之,烏梅在半夏茯神散中發揮斂肺止咳和消暑解毒的作用,有助於提升藥方的療效和安全性。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半夏茯神散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治「癲妄,脈弦滑者」。
「癲妄」乃神志異常之證,表現為精神恍惚、言語錯亂、舉動不經,甚或狂躁不寧。脈象「弦滑」提示病機與痰飲、氣滯相關——弦脈主肝氣鬱滯或痰飲內停,滑脈則多見於痰熱壅盛。由此推斷,此證乃因痰濁蒙蔽心竅,兼氣機不暢所致。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祛痰化濁為核心

  • 君藥
    • 半夏(1兩2錢):燥濕化痰、降逆和胃,為治痰濕要藥,直接化解蒙蔽心竅之痰濁。
    • 膽南星(8錢):清熱化痰、息風定驚,針對痰熱擾神之癲妄,助半夏化痰之力。
    • 礞石(煅,8錢):墜痰下氣,質重沉降,善攻頑痰老痰,導痰濁從下而泄。

此三藥配伍,形成「燥痰—清熱痰—攻頑痰」之梯次,全面清除痰濁。

2. 安神開竅以治標

  • 茯神(1兩2錢):寧心安神,利水滲濕,輔助祛痰兼安定神志。
  • 遠志肉(8錢):化痰開竅、安神益智,助心氣通暢而醒神。
  • 炒棗仁(8錢):養肝寧心,緩解因痰擾所致之虛煩不寐。

此組藥物針對痰迷心竅後的神志紊亂,直接安定心神。

3. 調氣疏肝以治本

  • 烏藥(8錢)、木香(8錢)、廣皮(8錢):理氣行滯,疏通肝脾氣機。氣行則痰消,從根源阻斷痰濁生成。
  • 天麻(煨,8錢):平肝息風,防痰鬱化風擾神,兼治眩暈抽搐之潛證。

此組藥物解決氣滯、肝鬱等痰濁生成之基礎病機。

4. 引經與調和

  • 生薑汁:宣散水氣、和胃止嘔,助藥物上行心竅,並緩和礞石之峻烈。

總結治療原理

此方以「化痰—安神—理氣」為三大主軸:

  1. 化痰攻積:半夏、膽星、礞石直搗痰濁,清除病理產物。
  2. 安定神志:茯神、遠志、棗仁恢復心神清明。
  3. 調暢氣機:烏藥、木香、陳皮疏解氣滯,斷痰之來源;天麻防風動。

全方標本兼治,使痰消氣順、神竅得開,故能主治痰濁內阻、氣機不暢之癲妄。

傳統服藥法


半夏1兩2錢, 茯神1兩2錢, 天麻(煨)8錢, 膽星8錢, 遠志肉8錢, 棗仁(炒)8錢, 廣皮8錢, 烏藥8錢, 木香8錢, 礞石(煅)8錢。
上為散。
每服3錢,水1盞,煎數沸,加生薑汁數匙,空心和滓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半夏茯神散有安神定志,化痰開竅的功效,但是孕婦、小孩、哺乳期婦女慎用。

相關疾病


癡呆智能低下腹內有腫塊

相同名稱方劑


半夏茯神散, 出處:《醫略六書》卷二十二。 組成:半夏2兩(制),茯神1兩半(去木),棗仁3兩,遠志1兩半,膽星2兩,天麻2兩(煨),陳皮1兩半,木香1兩,磁石3兩,烏梅3兩。 主治:癲妄,脈弦滑者。

半夏茯神散, 出處:《張氏醫通》卷十四。 組成:半夏1兩2錢,茯神1兩2錢,天麻(煨)8錢,膽星8錢,遠志肉8錢,棗仁(炒)8錢,廣皮8錢,烏藥8錢,木香8錢,礞石(煅)8錢。 主治:癲妄,因思慮不遂,妄言妄見,神不守捨,初病神氣未衰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