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半夏茯神散方中包含半夏,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燥濕化痰: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方中加入半夏,可以有效祛除痰濕,緩解因痰濕阻滯所引起的咳嗽、胸悶、嘔吐等症狀。
- 安神定志:茯神性平,味甘,入心、脾經,具有寧心安神、健脾益氣的功效。半夏與茯神搭配,既能化痰止咳,又能安神定志,協同作用,更好地治療痰濕阻滯所導致的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
半夏茯神散中包含茯神,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安神定志:茯神味甘性平,入心經,具有養心安神、寧心定志之功效。半夏性寒,善於燥溼化痰,但其止嘔作用易傷津液,導致心神不安。茯神則可補益心氣,安神定志,與半夏相配,可避免其燥烈傷津,增強其止嘔效果。
- 調和脾胃:茯神入脾經,具有健脾和胃、益氣養血之功效。半夏能燥溼化痰,但其辛溫之性易傷脾胃,導致脾胃虛弱。茯神可補益脾胃,和中理氣,與半夏相配,可增強其化痰止嘔功效,同時避免其損傷脾胃。
半夏茯神散中加入酸棗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安神定志,緩解心悸失眠: 酸棗仁味甘酸性平,入心脾經,具有養心安神、斂汗止汗的功效。半夏茯神散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心悸失眠、驚恐不安等症,酸棗仁可與茯神、半夏等藥材協同作用,達到安神定志、緩解心悸失眠的效果。
- 滋養心脾,增強體質: 酸棗仁還具有補益心脾的功效,能夠滋養心血,改善心功能,增強體質,有利於提高患者對疾病的抵抗力,促進身體康復。
半夏茯神散中加入遠志,主要考慮以下兩個原因:
- 增強安神效果:遠志味甘性溫,入心經,具有安神定志、益智開竅的功效。與半夏、茯苓等藥材共同使用,可加強其安神定志的作用,更有效地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
- 緩解半夏毒性:半夏性寒,味辛,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但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毒性。遠志性溫,可緩解半夏的寒性,減輕其對脾胃的刺激,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半夏茯神散中加入天南星,看似矛盾,實則有其道理。
天南星性溫,味辛,具有燥濕化痰、祛風止痙之效,可解半夏之毒性,並增強其止嘔消痰之功。
半夏性寒,味辛,善降逆氣,止嘔消痰,但易傷脾胃。天南星則能溫脾胃,助半夏發揮療效,且能散寒止痛,緩解半夏可能造成的副作用。
因此,半夏茯神散中加入天南星,既能增強藥效,又能減輕毒性,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半夏茯神散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平肝熄風: 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之效。半夏茯神散主治痰熱內擾,神志不清,癲癇發作等症,而天麻可輔助半夏茯神散清熱化痰,平息肝風,穩定神志,減輕癲癇發作的頻率和程度。
- 舒筋活絡: 天麻具有舒筋活絡之效,可改善因痰熱阻滯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半夏茯神散中加入天麻,可以加強方劑舒筋活絡的效果,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肢體不適。
半夏茯神散中加入陳皮,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理氣和胃,降逆止嘔: 半夏茯神散主治痰多、嘔吐、眩暈等症,而陳皮味辛,性溫,具有理氣和胃、降逆止嘔的功效。加入陳皮,可以幫助半夏茯神散更好地化痰降逆,緩解嘔吐症狀。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半夏茯神散中,半夏性寒,茯苓性平,陳皮性溫,三者合用,可以起到互相調和藥性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協調,更利於疾病的治療。
半夏茯神散中加入木香,是為了增強其理氣解鬱功效。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其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燥濕止瀉的功效。對於因脾胃氣滯、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脘脹、食慾不振、腹痛泄瀉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在半夏茯神散中,木香與半夏、茯神等藥物配合,可以更好地疏肝理氣、健脾和胃,從而達到治療痰濕內蘊、心神不寧等症狀的效果。
半夏茯神散中包含磁石,主要原因有二:
- 鎮心安神:磁石性寒,味甘鹹,入心、肝經,具有鎮心安神、平肝熄風的作用。半夏茯神散以治療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眩暈耳鳴等症為主,磁石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增強鎮心安神之效。
- 降逆止嘔:磁石亦能降逆止嘔,對於痰涎壅盛、嘔吐呃逆等症具有一定的療效。半夏茯神散中,半夏、茯苓等藥材亦具止嘔作用,磁石的加入可進一步增強其降逆止嘔之效。
半夏茯神散中加入烏梅,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斂肺止咳:烏梅味酸,性收斂,入肺經,具有斂肺止咳、生津止渴的作用。半夏茯神散主治痰多咳嗽,而烏梅的收斂作用可以幫助止咳,減少痰液分泌。
- 消暑解毒:烏梅性寒,能清熱解暑、生津止渴,並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半夏茯神散中加入烏梅,可以緩解藥物的燥熱之性,避免藥物對身體造成負擔。
總而言之,烏梅在半夏茯神散中發揮斂肺止咳和消暑解毒的作用,有助於提升藥方的療效和安全性。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半夏茯神散」,主要成分為:半夏,茯神,酸棗仁,遠志,天南星,天麻,陳皮,木香,磁石,烏梅,主治功效為:癲狂躁動,脈象弦滑的。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能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鎮咳祛痰,消除嘔吐,幫助降低血壓,減少水腫,散結消腫,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同時還可外用於治療皮膚腫瘤、毒蛇咬傷等。
茯神性甘、平,歸心、脾經,具有安神定驚、健脾益胃、利水滲濕等功效。茯神常被用於治療失眠,驚悸,心神不寧等症狀;也可改善脾胃虛弱,食少便溏,腹脹等症狀;此外,茯神還能利尿消腫,改善水腫脹滿,小便不利等症狀。
酸棗仁具有安神、生津止渴、補血養肝、清虛熱、固表止汗等傳統療效,能養心血、益肝陰,緩解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虛勞虛煩等症狀,改善口渴、口乾舌燥、便祕等不適,增加口腔分泌。它含有抗氧化物質,能調理氣血、潤燥通便,改善貧血等症狀。其性涼味酸,可清肝潤燥,並具有降溫、鎮靜、止咳化痰、滋潤皮膚和調節汗液分泌之功效。
遠志具有安神益智、利水消腫、止咳化痰、清熱解毒等功效。遠志性溫,味辛,歸心腎經,含有遠志酮、酚類化合物和黃酮類化合物等成分。遠志中的遠志酮可刺激尿液分泌,利尿消腫。遠志中的酚類化合物和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緩解炎症反應,促進水腫消退。遠志中的揮發油和辛味成分可祛痰止咳,可與杏仁、貝母、桔梗同用,治療痰多粘稠、咳吐不爽者。遠志中的苦味成分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與金銀花、連翹、蒲公英同用,治療癰疽瘡毒,乳房腫痛等症。
天麻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等功效。平肝息風可治療癲癇、驚風等症;祛風除濕可治眩暈、頭痛、麻痺等症;活絡止痛可緩解頭痛、偏頭痛等症狀;補血養肝適用於肝血不足等症;安神可治療神經衰弱、失眠等症,但不宜過量服用,孕婦、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者慎用。
天南星性味辛、溫,歸肺、脾經,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等功效。可治療寒痰阻肺引起的咳嗽、氣喘、胸悶;風濕痺痛、中風、癲癇、破傷風;各種咳喘痰多、痰難咯出之症;胸悶、脹氣、食積不化;風濕性關節炎、痛風、腳氣病等濕熱病症;水腫、淋閉、瘡腫、癰疽等症。但天南星有毒,內服須謹慎,應嚴格按照醫囑服用。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理氣行氣方面,陳皮能行氣、燥濕、化痰,常用於濕阻氣滯痰凝所致之肺失宣肅、脾失健運之證。止咳化痰方面,陳皮能溫化寒痰,宣肺止咳,常用於濕痰咳嗽,寒痰咳嗽等。健脾胃方面,陳皮能行氣止痛、健脾和中,常用於脾胃氣滯證。消食化積方面,陳皮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腸內積氣,常用於食積、消化不良等。燥濕方面,陳皮能燥濕化痰,理氣健脾,常用於胸中痰飲、脘痞腹脹、脾虛食少、嘔吐泄瀉等。活絡止痛方面,陳皮能活絡止痛,常用於脾胃氣滯較甚,脘腹脹痛較劇者。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木香主要用於治療胸腹脹滿、嘔吐腹瀉、腹脹滿痛、脾胃不和、氣滯血瘀、濕熱瀉痢、裡急後重、脾虛食少、消化不良、風寒咳嗽、哮喘、情志不舒、鬱鬱寡歡等證狀。
磁石具有止咳化痰、安神、平肝息風、止血、止咳平喘、利水消腫等功效。磁石味辛、鹹,寒,無毒。入肺、胃二經。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磁石味甘、鹹、寒,歸心、肝經。具有安神養心的作用,可治療心悸、失眠、煩躁等症狀。磁石味辛,微寒,無毒,入肝經,治心腹瀉痢,止痛,益顏悅色,虛汗,赤白帶下。具有止血的功效。磁石味辛、甘,性平。歸肺、腎經。具有止咳平喘、安神定驚的功效。磁石久服能利水消腫,此乃其性能重鎮而然也。
烏梅具有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等功效。固澀收斂是指烏梅能收斂腸道,有助於治療腹瀉和便祕;驅蟲殺蟲是指烏梅具有驅蟲殺蟲的功效,常被用於蛔厥腹痛和嘔吐的治療;生津止渴是指烏梅有生津解渴的功效,可改善口渴煩躁的症狀;止咳平喘是指烏梅有斂肺止咳的功效,可治療咳嗽、哮喘等症狀;止血是指烏梅有止血功效,可治療便血、尿血、崩漏等出血症狀;止瀉是指烏梅能收斂腸道,減少腸道運動,有助於治療腹瀉;止嘔是指烏梅能止嘔,可緩解口乾舌燥、喉嚨痛等症狀,亦可減少嘔吐。
傳統服藥法
半夏1兩2錢, 茯神1兩2錢, 天麻(煨)8錢, 膽星8錢, 遠志肉8錢, 棗仁(炒)8錢, 廣皮8錢, 烏藥8錢, 木香8錢, 礞石(煅)8錢。
上為散。
每服3錢,水1盞,煎數沸,加生薑汁數匙,空心和滓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半夏茯神散有安神定志,化痰開竅的功效,但是孕婦、小孩、哺乳期婦女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半夏茯神散, 出處:《醫略六書》卷二十二。 組成:半夏2兩(制),茯神1兩半(去木),棗仁3兩,遠志1兩半,膽星2兩,天麻2兩(煨),陳皮1兩半,木香1兩,磁石3兩,烏梅3兩。 主治:癲妄,脈弦滑者。
半夏茯神散, 出處:《張氏醫通》卷十四。 組成:半夏1兩2錢,茯神1兩2錢,天麻(煨)8錢,膽星8錢,遠志肉8錢,棗仁(炒)8錢,廣皮8錢,烏藥8錢,木香8錢,礞石(煅)8錢。 主治:癲妄,因思慮不遂,妄言妄見,神不守捨,初病神氣未衰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