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消神效丸

NEI XIAO SHEN XIAO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中性 (0.9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心經 18%
胃經 17%
脾經 12%
肺經 12%
腎經 9%
膽經 2%
膀胱經 2%
肝經
心經
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內消神效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1. 緩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藥性,緩解其他藥材可能造成的燥熱或寒涼副作用,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對身體造成過大的刺激。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解毒、抗炎、抗氧化等功效,可以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甘草在內消神效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協調藥性,提升藥效,使藥物更安全、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內消神效丸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清熱潤肺,化痰止咳:川貝母味甘微苦,性寒,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可有效治療肺熱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清熱化痰的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效果。
  2. 解毒散結:川貝母還具有一定的解毒散結作用,可緩解因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有助於消散積聚的痰液,促進病患恢復。

內消神效丸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消腫生肌的作用。

內消神效丸主要用於治療頭風頭痛、眩暈耳鳴、心煩不寧等症。乳香可以通過活血化瘀,改善腦部血液循環,緩解頭痛、眩暈等症狀;同時其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舒緩心煩不寧,達到安神的作用。因此,乳香的加入,可以提升內消神效丸的整體療效。

內消神效丸中包含沒藥,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沒藥性溫,味苦辛,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能有效改善因氣血瘀滯導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對於內消神效丸所治療的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具有良好的輔助療效。

二、 行氣止痛: 沒藥還具行氣止痛的功效,能疏通經絡,改善氣血循環,對於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具有緩解作用,有助於減輕病人的痛苦,促進傷口癒合。

內消神效丸中加入穿山甲,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1. 通經活絡,消腫止痛: 穿山甲性味辛溫,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血瘀滯、經絡不通導致的痛症,例如跌打損傷、骨折、腫脹等,穿山甲能有效改善。
  2. 散結消癥,化瘀生肌: 穿山甲性善走竄,能穿透筋骨、開通閉塞,對於體內積聚的痰溼、瘀血等病邪具有較好的散結消癥、化瘀生肌作用。因此,內消神效丸中加入穿山甲,可以增強其治療各種頑固性病症的效果。

「內消神效丸」方劑中加入沉香,乃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行氣止痛:沉香氣味辛溫,入脾、胃、腎經,能行氣止痛,舒緩因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腹疼痛、脘腹脹滿等症狀。
  2. 溫腎納氣:沉香性溫,能溫腎陽氣,固腎氣,對於腎虛氣虛所致的虛寒、腰膝酸軟、神疲乏力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因此,沉香在「內消神效丸」中發揮著行氣止痛、溫腎納氣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內消神效丸中加入全蠍,主要是利用其毒性藥性來治療疾病。

全蠍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解毒散結、消腫止痛、鎮驚安神等功效。其毒性可攻毒散結、消腫止痛,用於治療瘡瘍腫毒、跌打損傷、風濕痺痛等病症。其藥性可鎮驚安神,用於治療驚癇癲狂、失眠健忘等病症。

因此,內消神效丸中加入全蠍,可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鎮驚安神,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內消神效丸中加入葶藶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消腫:葶藶子性寒,味辛,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之效。方劑中加入葶藶子,有助於消除因痰濕阻滯而導致的頭昏腦脹、胸悶氣喘等症狀。
  2. 潤腸通便:葶藶子還具潤腸通便之功,能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排除體內積存的濕熱之邪,從而改善因濕熱蘊結而引起的便祕、腹脹等症狀。

因此,內消神效丸中加入葶藶子,可有效地發揮利水消腫、潤腸通便的作用,達到消除痰濕、改善症狀的目的。

內消神效丸方劑中使用血餘炭,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血餘炭為血竭的炭化物,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內消神效丸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內蘊,心煩不眠,神志恍惚等症狀,血餘炭可以有效地清熱解毒,緩解心神不寧。
  2. 止血生肌:血餘炭還有止血生肌的功效,可以促進傷口癒合。內消神效丸中含有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可能導致出血,而血餘炭可以起到止血的作用,保障用藥安全。

中藥方劑[內消神效丸]的組成中包含雄黃,主要是因為雄黃具有強效的解毒作用。雄黃能夠清除體內的毒素,改善由毒素引起的紅腫、瘡瘍等問題。在[內消神效丸]中,雄黃的添加可以增強方劑的解毒效果,有助於快速緩解由毒素引起的皮膚問題。然而,由於雄黃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需謹慎,以免引發副作用。

主治功效


內消神效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王孟英《雞鳴錄》記載,內消神效丸主治「一切內癰初起,未潰膿者」。此方旨在治療內在膿瘍尚未潰破的早期階段,其功效顯著,能使腫瘍消散。以下就其組成藥物及治療原理進行分析:

一、藥物組成與功效:

內消神效丸由十種藥物組成,藥物配伍精妙,多角度共同作用於病竈:

  • 川貝母、桔梗: 此二藥皆為清熱化痰要藥,《雞鳴錄》中肺癰方亦有桔梗,可見其在治療肺部炎症中的重要性。川貝母潤肺止咳,化解痰濁,而桔梗則宣肺利咽,引諸藥下行,共同疏通肺部氣機,有助於消除肺癰初期的痰熱壅滯。

  • 乳香、沒藥: 此二藥為活血化瘀之要藥,能消腫止痛,散瘀生肌。內癰初起,氣血運行不暢,瘀血阻滯於病竈,乳香沒藥則能活血化瘀,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散腫塊,緩解疼痛。

  • 穿山甲: 活血通絡,消腫散結。穿山甲善於通經絡,能將瘀滯的氣血疏通,進一步促進腫瘍消散。

  • 沈香: 行氣止痛,溫中暖脾。沈香能溫通氣血,緩解疼痛,並兼顧脾胃之氣,避免因治療而傷及脾胃。

  • 全蠍: 散風止痛,解毒消腫。全蠍具有較強的解毒功效,能清除病邪,並能散風止痛,減輕症狀。

  • 葶藶子: 利水消腫,清熱解毒。葶藶子利水消腫,能排除體內多餘水分,進一步減輕腫脹。

  • 血餘炭: 止血固經,化瘀止痛。血餘炭能止血,並具有化瘀止痛的作用,平衡活血藥物的效力,避免出血。

  • 雄黃: 解毒殺蟲,鎮靜安神(古方應用,現代已少用,需注意其毒性)。古方中使用雄黃以解毒殺蟲,但需注意其毒性,現代臨牀應用需謹慎。

  • 甘草: 調和諸藥,解毒和中。甘草為眾藥之王,能調和藥性,減輕藥物毒副作用,使諸藥協同作用,發揮最佳療效。

二、治療原理分析:

內消神效丸治療內癰的原理是:清熱化痰,活血化瘀,解毒消腫。方中清熱化痰藥物(川貝母、桔梗)清除肺部的痰熱,活血化瘀藥物(乳香、沒藥、穿山甲、血餘炭)疏通氣血,消除瘀血阻滯,解毒消腫藥物(全蠍、雄黃、葶藶子)清除病邪,消散腫塊,甘草則調和諸藥,使藥效協同作用,達到消腫散結的目的。 方中藥物配伍精妙,既能迅速清除病邪,又能避免傷及正氣,故能有效治療內癰初起,未潰膿者。

總而言之,內消神效丸通過多種藥物的協同作用,從清熱化痰、活血化瘀、解毒消腫多個方面入手,有效治療內癰初起階段,阻止其進一步發展。 其組方思路值得後世借鑒,但在現代臨牀應用中需謹慎,並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調整藥物劑量及配伍。

傳統服藥法


甘草2兩,土貝2兩,乳香(炙)1兩,沒藥(炙)1兩,槐米1兩,炙山甲8錢,沈香6錢,血蠍6錢,葶藶6錢,血余6錢,雄黃(飛)5錢。
上為末,水為丸,如綠豆大,牛黃為衣。
每服1丸,開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相同名稱方劑


內消神效丸, 出處:《雞鳴錄》卷十五。 組成:甘草2兩,土貝2兩,乳香(炙)1兩,沒藥(炙)1兩,槐米1兩,炙山甲8錢,沉香6錢,血蠍6錢,葶藶6錢,血餘6錢,雄黃(飛)5錢。 主治:一切內癰初起,未潰膿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