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瘴散

截瘴散

JIE ZHA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3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4.1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心經 18%
肺經 18%
肝經 18%
胃經 12%
腎經 6%
脾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截瘴散中包含常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截瘧止瘴: 常山性寒,味苦,善清熱解毒,且具有抗瘧疾的作用。截瘴散主治瘴氣、瘧疾,常山在此方中發揮清熱解毒、截瘧止瘴的作用,是方中不可或缺的藥物。
  2. 配伍增效: 常山與其他藥物如蒼朮、白芷、藿香等配伍,可增強清熱解毒、化濕祛暑之效,共同發揮截瘧止瘴、扶正祛邪的作用。

截瘴散中加入茯神,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寧心安神,益氣健脾:茯神味甘性平,入心、脾經,具有寧心安神、益氣健脾的功效。瘴氣多由濕熱疫毒所致,可引起心神不寧、脾胃不和等症狀。茯神能安神定志,緩解瘴氣引起的不安、恐懼等情緒,並健脾益氣,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抵抗瘴氣侵襲。
  2. 化濕健脾,燥濕止癢:茯神亦具化濕健脾、燥濕止癢之效。瘴氣常伴隨濕熱之邪,茯神能化解濕邪,健脾利濕,同時亦可止癢,減輕瘴氣引起的皮膚瘙癢等症狀。

截瘴散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驅除瘴氣: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溫陽散寒、行氣止痛、溫經通絡的作用。瘴氣多由濕熱之氣所致,而肉桂能溫陽散寒,驅除瘴氣,並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機體抵抗力,預防瘴氣入侵。
  2. 溫脾健胃、增強體質: 瘴氣會損傷脾胃,導致消化不良、乏力等症狀。肉桂具有溫脾健胃的作用,能促進消化吸收,增強體質,有助於抵抗瘴氣的侵襲,並能輔助其他藥物發揮效用。

截瘴散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毒性: 截瘴散屬於解毒祛濕的方劑,其中一些藥物可能帶有較強的寒涼或燥烈之性,甘草性甘平,可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偏寒或過於燥熱,減輕藥物對人體的刺激,使藥效更為平和。
  2. 保護脾胃,增強療效: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甘草能健脾益氣,保護脾胃功能,使藥物更好地吸收利用,發揮藥效。同時,甘草還可緩解部分藥物對脾胃的刺激,避免藥物損傷脾胃,進一步增強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截瘴散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主治與病機
此方專治「瘴疾」,即南方山林間因濕熱穢濁之氣引發的瘧疾類疾病,其發作特徵包括:

  1. 寒熱交替:或先寒後熱,或先熱後寒,反映邪正交爭於半表半裏。
  2. 發作無定時:三日兩日一發、間日或連日發作,屬「瘧邪伏匿」之異態,較一般瘧疾更纏綿難解。

古代醫家認為,瘴瘧多因「瘴毒夾濕」侵襲人體,伏於膜原,導致營衛失和、氣血逆亂。此方針對瘴邪特性,以「截瘧化濁」為核心,截斷發作、化解濕濁。

二、組成藥物與配伍邏輯

  1. 常山(雞骨樣者為良)

    • 為截瘧要藥,尤其「雞骨常山」質堅效專,可直接攻逐瘧邪。《本草綱目》載其「劫痰截瘧」,通過湧吐痰涎、宣透伏邪,打斷瘧疾發作週期。
    • 酒浸助其藥力上行外透,強化截瘧效果。
  2. 茯神(去皮木)

    • 去皮木僅用菌核,取其「寧心安神、滲利濕濁」之效。瘴疾多伴神昏煩躁,茯神既可安神定志,又能導濕濁從小便出,切合瘴毒夾濕之病機。
  3. 肉桂(去粗皮)

    • 去粗皮用內層溫潤之質,避其燥烈而存「溫通陽氣」之力。瘧發寒戰乃陽氣被遏,肉桂能助陽化氣,破除瘴毒鬱阻,亦反佐常山寒性防傷胃陽。
  4. 甘草(減半)

    • 用量減半,既緩和常山毒性,又避免甘緩滯邪。其甘平之性可調和諸藥,保護中焦。

三、治療原理綜論

  1. 截瘧為標,治本在調暢氣機

    • 常山直擊瘧邪,茯神利濕安神,肉桂通陽化濁,三藥分消痰濕瘀毒,使瘴無所依附;甘草調和,形成「攻邪不傷正」之格局。
    • 酒浸冷服特殊用法:酒行藥勢助透邪,冷服防藥氣上湧過速,符合「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原則。
  2. 禁忌深意

    • 忌蔥蒜等辛發物,防擾動伏邪;避生冷護陽氣,戒房室保精氣,均為鞏固藥效而設,顯示古人對瘴疾「正虛邪戀」特質的重視。

結論
截瘴散以常山為君,茯神、肉桂為佐,通過「化痰截瘧、利濕通陽」雙重路徑,破解瘴毒濕濁糾結之勢,其組方簡練而切中瘧疾核心病機,體現古代「專病專藥」與「整體調和」的結合智慧。

傳統服藥法


常山(雞骨樣者良)、茯神(去皮木)、肉桂(去粗皮)各等分,甘草減半。
上銼散。
每服半兩,用時酒1大半碗,浸一宿,於當發日早晨空心冷服,服後未須吃熱物熱湯,滓再浸,臨發時再服。
忌蔥、蒜、韭、羊肉、魚腥、鮓面、生冷果子、一切毒物,避風寒,戒房室。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寒熱並用,陰陽兼顧,適合寒熱交錯、表里俱寒的瘴疾患者使用。但陰虛內熱、氣虛陽衰者不宜使用。

相同名稱方劑


截瘴散, 出處:《嶺南衛生方》卷中。 組成:常山(雞骨樣者良)、茯神(去皮木)、肉桂(去粗皮)各等分,甘草減半。 主治:瘴疾,或先寒後熱,或先熱後寒,或三日兩日而發,或間日連日而作。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