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風散

條風散

TIAO FE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

寒性指數

33

熱/寒比例

極寒 (0.09)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1%
肝經 21%
大腸經 14%
心經 7%
膽經 7%
脾經 7%
膀胱經 7%
肺經 6%
腎經 6%
胃經
肝經
大腸經
心經
膽經
脾經
膀胱經
肺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條風散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毒: 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之效。條風散主治風熱襲表,症見發熱、頭痛、咽痛、口渴等,黃連可清熱解毒,緩解熱證。
  2. 抑菌抗炎: 黃連含有小檗鹼等生物鹼,具有抗菌抗炎作用,可抑制細菌生長,減輕炎症反應。條風散中加入黃連,有助於控制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綜上,黃連在條風散中發揮清熱解毒、抑菌抗炎的功效,有助於治療風熱感冒、外傷感染等疾病。

條風散中加入蔓荊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疏散風熱: 蔓荊子性涼,味辛,入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表之效。條風散主治風熱感冒,其頭風痛、目赤腫痛等症狀,蔓荊子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清利頭目: 蔓荊子善於清利頭目,對於風熱上擾頭目,所致的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等症狀,具有明顯的療效。條風散亦以治療頭風痛為主要目的,加入蔓荊子,可增強其清利頭目之效。

條風散中加入五倍子,主要基於其收斂止癢的功效。

五倍子性寒,味苦澀,入肺、大腸經,具有收斂止瀉、止癢、生肌的作用。條風散用於治療風溼痹痛、麻木不仁、皮膚瘙癢等症,五倍子的收斂止癢作用可以緩解皮膚瘙癢,同時也能起到收斂止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協同治療風溼痹痛。此外,五倍子還具有抗菌作用,能抑制病菌的生長,進一步促進皮膚病的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條風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風毒攻眼,赤腫癢痛」,屬風熱或風毒上攻於目所致之證。症狀表現為眼部充血红腫、瘙癢疼痛,可能伴隨畏光、流淚等。古代醫家認為,「風毒」為外邪夾熱侵襲頭目,或肝經風熱上擾,此方以清熱燥濕、疏風止癢為法,外洗以直接清解局部邪毒。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黃連(去毛淨)半兩

    • 性味苦寒,歸心、肝、胃經,為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要藥。
    • 作用於眼目赤腫,能清肝經實熱、瀉火解毒,抑制局部炎症反應。
  2. 蔓荊子半兩

    • 性味辛涼,歸膀胱、肝、胃經,長於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 針對「風毒」外邪,能散風熱、止頭痛目赤,緩解眼癢及脹痛。
  3. 五倍子3錢

    • 性味酸澀寒,歸肺、大腸、腎經,具收斂止血、解毒斂瘡之效。
    • 外用可收濕止癢、消腫,對目赤腫痛伴滲出或黏膜損傷者,能斂瘡防腐。

三、配伍邏輯與整體功效

  • 清熱解毒:黃連為主,直折火毒;五倍子輔助清熱斂瘡,制約熱毒蔓延。
  • 疏風止癢:蔓荊子辛散風熱,緩解外邪襲目之瘙癢、脹痛。
  • 標本兼顧:清熱(治本)與收斂(治標)並用,外洗使藥力直達病所,速效緩解症狀。

四、現代應用推論

本方外洗適用於現代醫學中的急性結膜炎、過敏性眼炎等,屬風熱或濕熱證者。其組成兼具抗炎(黃連)、抗過敏(蔓荊子)、收斂(五倍子)作用,符合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思維。

傳統服藥法


黃連(去毛淨)半兩,蔓荊子半兩,五倍子3錢。
上銼。
分3服,新水煎濾清汁以洗沃。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