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菁子膏

MAN JING ZI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6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8%
肝經 18%
脾經 12%
大腸經 12%
胃經 12%
膀胱經 6%
腎經 6%
膽經 6%
肺經 6%
心經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胃經
膀胱經
腎經
膽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蔓菁子膏中包含蔓荊子,主要源於其清熱利濕、疏散風熱的功效。蔓荊子味辛性平,入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止痛止癢的功效。而蔓菁子膏主要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等症,與蔓荊子的功效相輔相成,可以增強方劑的清熱解表、疏散風熱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蔓菁子膏方劑中添加杏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化痰之效。蔓菁子膏本身有潤肺止咳的功效,加入杏仁可增強其潤肺止咳效果,尤其適合治療咳嗽痰多、氣喘等症。
  2. 消積化痰: 杏仁還有消積化痰的功效,有助於清除體內積滯,改善消化功能。蔓菁子膏亦有消食化滯的作用,杏仁的加入能增強其消積化痰的效果,適用於食積不消、胸悶氣脹等症。

蔓菁子膏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蔓菁子膏多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瘡瘍腫毒,而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之效,可配合蔓菁子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2. 抑制炎症:黃連中的小檗鹼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病菌生長,減輕炎症反應,配合蔓菁子膏共同發揮抗炎效果,促進瘡瘍癒合。

蔓菁子膏為一傳統中藥方劑,其配方中確有水銀這一成分。水銀,在中醫藥典中常以「輕粉」或「水銀霜」之名出現,其主要作用在於攻毒、殺蟲與消腫。古人認為,適當使用水銀能驅除體內的邪氣與毒素,對某些皮膚病變如瘡癬、痔瘡等有療效。然而,現代醫學視角下,水銀具有高度毒性,易導致神經系統損害,長期或過量接觸極為危險。因此,傳統配方中的水銀應用已逐漸被安全性更高的成分取代,並強調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慎重使用,避免自行製備與服用,以防中毒風險。在當代中醫治療中,更傾向於採用天然草本植物,以降低潛在的健康危害,確保療效與安全並重。

主治功效


《蔓菁子膏》的介紹:

蔓荊子

蔓荊子,又稱蔓荊子、山刺子,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果實。在中醫中,蔓荊子具有發汗解表、散風熱、活絡止痛、清肝明目的功效。它可以治療感冒、流感、風寒感冒等病症,以及風熱所致的目赤腫痛、頭目昏暗等症狀。此外,它還可以治療頭面諸風疾,如頭痛、眩暈、目赤、耳鳴等;痰熱咳嗽;肝陽上亢引起的血壓高,以及風濕痹痛等症。另外,蔓荊子也可用於治療肝腎虛損的夜盲及弱視。

杏仁:

杏仁,又名甜杏仁、苦杏仁,為薔薇科植物杏的種子,在中醫中常被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杏仁富含維生素E、維生素B羣、蛋白質等,為呼吸系統保健之品,可治咳嗽痰多;其含有的油脂具有潤滑腸道的作用,而苦味則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出糞便,常與柏子仁、郁李仁等同用,具有增強潤腸通便的作用,適用於腸燥便祕;杏仁味苦、性溫,入肺、大腸經,具有降氣止咳平喘,潤腸通便之功效,用於咳嗽氣喘,胸滿痰多,血虛津枯,腸燥便祕等症。

黃連:

黃連,又名地膽、黃蓮草,為苦苣苔科植物黃連的根莖。在中醫中,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黃連亦可清熱瀉火,清胃火、清肝火,用於治療胃火熾盛的嘔吐,肝火犯胃,肝胃不和,脇肋脹痛、嘔吐吞酸等症狀。黃連止嘔之功用本草皆載。黃連具有解毒功能,乃其寒涼苦燥之性使然。故黃連可清熱解毒,瀉火除煩,尤擅清解濕熱毒邪。

水銀:

水銀,又名汞,是一種液態金屬。在中醫中,水銀具有清熱解毒、鎮靜安神、殺蟲消積、祛痰利尿之功。可治療熱毒瘡腫、驚癇、風癲、中風、痰飲積滯、水腫、淋病、梅毒等症狀。水銀亦可殺蟲解毒,用於治療蟲積、蛔蟲、蟯蟲、絛蟲等症狀。水銀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治療熱毒瘡腫等症狀。

《蔓菁子膏》的總結:

《蔓菁子膏》為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蔓荊子、杏仁、黃連、水銀等。該方劑具有發汗解表、散風熱、活絡止痛、清肝明目、止咳平喘、潤腸通便、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清熱解毒、鎮靜安神、殺蟲消積、祛痰利尿等功效。可治療感冒、流感、風寒感冒、風熱所致的目赤腫痛、頭目昏暗等症狀,以及頭面諸風疾、痰熱咳嗽、肝陽上亢引起的血壓高、風濕痹痛、夜盲、弱視、咳嗽氣喘、胸滿痰多、血虛津枯、腸燥便祕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蔓荊子(熬)1兩,杏仁1兩,黃連1兩,胡粉1兩,水銀2兩。
上搗蔓菁子、杏仁為膏,以豬脂合研令水銀滅。
以塗患處,日3夜1。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含有水銀,長期服用可引起水銀中毒,應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蔓菁子膏, 出處:《千金》卷二十四。 組成:蔓荊子(熬)1兩,杏仁1兩,黃連1兩,胡粉1兩,水銀2兩。 主治:服散發,瘡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