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餅

黃連餅

HUANG LIAN BI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7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心經 17%
肝經 16%
大腸經 11%
胃經 10%
腎經 6%
膽經 6%
肺經 5%
膀胱經 4%
脾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胃經
腎經
膽經
肺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黃連餅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瀉火: 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功效。對於熱性病症,如發熱、口渴、煩躁、腹痛腹瀉等,黃連能有效降低體溫,消除炎症,緩解症狀。
  2. 解毒止痛: 黃連還具有解毒止痛的功效,能治療因熱毒引起的疼痛,例如咽喉腫痛、牙痛、目赤腫痛等。黃連餅中加入黃連,可以幫助消炎止痛,緩解疼痛症狀。

黃連餅方劑中包含蛇牀子,主要原因在於蛇牀子的藥性與黃連相輔相成,能提升整體療效。

首先,蛇牀子性溫燥,能溫陽散寒,而黃連性寒,可清熱瀉火。二者搭配,寒熱互濟,能有效調節人體陰陽平衡。

其次,蛇牀子有殺蟲止癢之效,可治療濕疹、疥瘡等皮膚病,而黃連則能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二者結合,可增強治療效果,促進皮膚病的痊癒。

總而言之,蛇牀子在黃連餅方劑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不僅能調節陰陽平衡,更能提升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黃連餅方劑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乳香性溫,味辛,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局部炎症,有助於治療黃連餅所針對的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2. 配合黃連清熱解毒: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瀉火燥濕的功效。乳香則性溫,可緩解黃連的寒涼之性,避免過寒傷胃,同時亦可促進藥效的吸收和發揮。

總之,乳香的加入能協同黃連,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達到消腫止痛、清熱解毒的功效。

黃連餅方劑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潤肺: 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止咳平喘之效。黃連性寒,善清心火,但容易傷陰耗氣。杏仁的潤肺之性可以緩解黃連的燥性,避免過度耗傷肺陰。

二、宣肺止咳: 杏仁可宣肺化痰,對於肺熱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與黃連相配,可以更有效地清熱化痰,止咳平喘,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總之,杏仁在黃連餅方劑中起著清熱潤肺、宣肺止咳的作用,與黃連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療效。

黃連餅方劑中包含蔓荊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疏散風熱: 黃連餅主治熱病,蔓荊子性涼,味辛,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之效。其能清泄上焦熱邪,並能通絡止痛,與黃連等藥物共同作用,可更有效地達到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
  2. 利濕通竅,醒神開竅: 蔓荊子入肝經、膀胱經,具有利濕通竅、醒神開竅的功效。黃連餅中加入蔓荊子,可促進體內濕熱的排泄,並能改善因熱邪閉竅所致的頭痛、頭昏、目眩等症狀,使患者神志清醒,恢復正常。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黃連餅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要用於治療 發背(背部癰疽)、發鬢(頭面部癰腫)、乳癰(乳腺炎)及諸毒腫,具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生肌斂瘡之效。


組成分析與邏輯推理

1. 清熱解毒為主

  • 黃連(君藥):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為治熱毒瘡瘍要藥。
  • 蛇床子:辛溫,外用可燥濕殺蟲,助黃連清熱並緩解局部濕毒。
  • 大糞灰(人糞煅炭):古代用於清熱解毒、消腫,現代已少用。

2. 消腫排膿止痛

  • 乳香:活血定痛,消腫生肌,促進瘡毒消散。
  • 杏仁:潤燥散結,助軟化瘡腫。
  • 蔓菁根(蕪菁根):清熱解毒,古代外用治熱毒腫痛。
  • 柳樹木耳:清熱散結,可能取其黏滑之性助藥物貼敷。

3. 調和藥性與促吸收

  • :滲透消腫,助藥力深入瘡竇。
  • 酥(酥油):調和藥粉作餅,軟化皮膚並黏附患處。

4. 後期生肌斂瘡

  • 甘草湯外洗:清潔瘡面,緩和刺激。
  • 烏膏(未列組成,推測為潤燥生肌之劑):膿盡後使用,促進瘡口癒合。
  • 柳樹白皮(若胬肉突出):可能取其收斂之性平胬肉。

治療原理推論

  1. 初起熱毒階段:黃連清熱、蛇床子燥濕,抑制局部熱毒。
  2. 成膿期:乳香活血、杏仁潤散,促進膿液排出。
  3. 潰後修復:酥油保濕黏附,配合甘草湯清潔,利於生肌。
  4. 整體協同:寒溫並用(黃連配蛇床子),清熱不傷陽,溫散不助火,符合中醫瘡瘍「消、托、補」分期治法。

總結:本方針對熱毒壅滯之癰腫,以外用直接作用於病灶,通過清熱、散結、排膿、生肌的階段性調控,達到消腫癒瘡之效。

傳統服藥法


黃連1兩(去須),蛇床子1兩,乳香1兩,杏仁半兩,蔓菁根1握,鹽1分,大糞灰半兩,柳樹上木耳1兩。
上為細散,入酥和,投作餅子,厚如5錢。
以貼患上,用粗布緊抹之,每日3-4度易之,夜亦如然;每易時,先以甘草湯洗之,如未作頭,貼藥便撮作頭,如巳穴有膿水亦貼之,即生肌肉;如出膿水巳盡,即貼烏膏;若有胬肉,即取柳樹白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較強的清熱解毒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含有黃連,有小毒,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 本方含有蛇床子,有致敏性,因此過敏體質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乳房硬結乳腺炎乳房腺體瘤背部膿瘡

相同名稱方劑


黃連餅, 出處:《聖惠》卷六十二。 組成:黃連1兩,乳香1兩,薰陸香1兩,雄雀糞49粒(尖細者是)。 主治:腦癰及熱毒瘡腫。

黃連餅, 出處:《聖惠》卷六十二。 組成:黃連1兩(去須),蛇床子1兩,乳香1兩,杏仁半兩,蔓菁根1握,鹽1分,大糞灰半兩,柳樹上木耳1兩。 主治:發背、發鬢、乳癰及諸毒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