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鐵粉丸中添加鐵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鐵功效: 鐵是人體造血的重要元素,鐵粉可直接被人體吸收,能有效治療缺鐵性貧血,改善面色蒼白、乏力等症狀。
- 藥理作用: 鐵粉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瘀血阻滯、跌打損傷、骨折等病症,鐵粉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鐵粉丸以鐵粉為主要成分,是充分利用了鐵粉的補血和藥理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鐵粉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鐵粉丸常用於治療因氣滯血瘀、脾胃虛弱引起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木香能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有助於緩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環。
- 調和脾胃: 鐵粉丸中常含有補血益氣的藥物,但過於滋補容易導致脾胃受損。木香能健脾消食,有助於調和脾胃,避免藥物過於滋膩,保持脾胃運化功能正常。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鐵粉丸】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專治小兒「驚疳壯熱」,兼見「睡中多汗、心神煩躁、易驚」等證。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症狀多因小兒肝風內動、心火亢盛,或痰熱擾神所致。其病機要點在於:
- 驚疳:指小兒因受驚或積滯化熱,傷及脾胃,繼而引動肝風,出現驚惕不安、抽搐等症。
- 壯熱多汗:熱邪熾盛,迫津外泄,兼有心陰不足,陽浮於外。
- 心神煩躁多驚:心火亢盛,痰熱蒙蔽清竅,致神志不寧。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鎮驚清熱為主,輔以化痰開竅、安神定志,可分四大類藥配伍:
1. 重鎮安神,清心泄熱
- 鐵粉(主藥):性沉,鎮驚安神,抑肝風上擾。《本草綱目》載其「除煩熱,鎮心明目」。
- 金箔、銀箔:質重沉降,助鐵粉鎮驚,兼清心肝邪熱。
- 牛黃:清心豁痰,息風定驚,針對熱極生風之證。
- 馬牙消:瀉熱通腑,使熱邪從下而解。
2. 化痰息風,通絡止痙
- 白僵蠶:祛風化痰,善治小兒驚風抽搐。
- 白附子(炮製減毒):祛風痰,定驚搐,尤其適合風痰上攻之證。
3. 開竅醒神,交通心腎
- 麝香:芳香走竄,開竅醒神,助諸藥透達經絡。
- 遠志:化痰安神,交通心腎,改善睡中驚惕。
4. 養血寧心,升清降濁
- 丹參、茯神:養心血、清心熱,安神定志。
- 川升麻:升散鬱火,透解熱毒,與沉降藥相配,調和氣機升降。
配伍特點與原理綜述
標本兼顧:
- 以鐵粉、金銀箔鎮驚治標,牛黃、馬牙消清熱治本。
- 遠志、茯神等調理心神,防驚悸復發。
動靜結合:
- 麝香、升麻「動」以開竅透邪;鐵粉、茯神「靜」以安神固本。
攻補得宜:
- 雖重用金石重鎮,但佐以丹參養血,避免傷正。
此方適用於小兒實熱夾痰證,尤其是肝風內動、心火亢盛所致之驚搐煩躁。全方側重「降火鎮驚」,兼顧「化痰通絡」,體現古代兒科「急則治標」的用藥思路。
傳統服藥法
鐵粉半兩(細研),牛黃半兩(細研),金箔3七片(細研),銀箔3七片(細研)麝香1分(細研),遠志半兩(去心),馬牙消3分(細研),白僵蠶1分(微炒),丹參半兩,茯神半兩,川升麻半兩,白附子1分(炮裂)。
上為散,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以薄荷湯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