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桑至寶丹
FU SANG ZHI BAO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夀世保元》卷四引胡僧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寒 (0.03)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扶桑至寶丹中加入桑葉,主要考量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桑葉性寒,味甘苦,入肺、肝經,能清肺熱、涼血止血。其富含多種有效成分,如蘆丁、槲皮素等,具有抗氧化、降血糖、降血壓等作用。
在扶桑至寶丹中,桑葉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增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療效,適用於治療熱病煩渴、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吐血衄血、風熱目赤等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扶桑至寶丹傳統功效分析
此方古稱主治「眼目昏花,咳久不癒,肢麻便燥」,其效驗核心在於滋養肝腎、潤燥祛風。桑葉輕清上行,能疏風明目;巨勝子(黑芝麻)厚重下沉,補益精血。兩者相配,一升一降,調和臟腑,尤重肝腎陰血之充養。眼目昏花多因肝血不足,桑葉清肝明目,黑芝麻滋腎填精,共奏養血明目之效。久咳不癒多屬肺燥津傷,桑葉輕宣肺絡,黑芝麻潤肺生津,肺得潤則咳自平。肢麻便燥乃陰血虧虛、筋脈失濡之象,黑芝麻潤腸通便、養血舒筋,桑葉疏風通絡,血足風息則麻痺自除。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桑葉為君,清潤並行
桑葉性涼味甘苦,歸肺肝二經,古代醫家取其「枝葉類絡」之象,長於疏風熱、清肝明目。然此方特重其「潤」性,經蜜製後涼性稍減,潤燥之功尤顯,能宣通肺絡、涼血生津,適用於燥熱久咳或肝陽上亢之目疾。巨勝子為臣,滋養根本
黑芝麻(巨勝子)甘平多脂,為補益肝腎之要藥,其富含油脂可潤腸通便、填精益髓。與桑葉相伍,一者補陰血之體,一者清風熱之用,標本兼顧。肝腎精血充足,則上可榮目,下潤腸燥,外濡筋脈,內滋五臟。
製法與療效關聯
煉蜜為丸,不僅緩和桑葉涼性,更助其潤燥之效。梧桐子大小之丸劑,取「丸者緩也」之意,適合久服調養。古載服後「體生軫粟」,乃藥力外透、驅邪外出之象,反映其疏通腠理、透達風邪之能;後期「遍體光潔」,則為陰血內充、肌膚得養之驗。
比對扶桑丸與桑麻丸
《醫方集解》之扶桑丸與《醫級》桑麻丸,組方核心相同,均以桑葉配合黑芝麻,然比例有異:前者桑葉一斤配黑芝麻四兩,偏重清宣;後者未載比例,但後世多用等分,滋潤力更強。此差異反映原方(扶桑至寶丹)可能更強調桑葉主導,藉輕清之性引藥上行,而後世化裁漸重滋養。
綜論
此方結構簡潔而深涵「清上補下」之機:桑葉似春木生發,清透風熱;黑芝麻如冬令封藏,厚味滋填。兩者相合,暗合「水火既濟」之理,尤宜於肝腎陰虛兼風燥為患之證。古人所述「自登上壽」,實指其通過調和肝腎、潤養五臟,達到卻病延年之效,非獨治標而已。
傳統服藥法
嫩桑葉(採數10斤,擇家園中嫩而存樹者,長流水洗,摘去蒂,曬乾)、巨勝子。
步健眼明,須白返黑。消痰生津,補髓添精。除風濕,潤五臟。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0丸,白開水送下,每日2次。3月之後,體生軫粟;此為藥力所行,慎勿驚畏,旋則遍體光潔如凝脂然,服至半年之後,精力轉生,諸病不作,久服不已,自登上壽。
扶桑丸(《醫方集解》)、桑麻丸《醫級》卷八)。《醫方集解》本方用嫩桑葉(曬乾)一斤,巨勝子四兩,白蜜一斤。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扶桑至寶丹, 出處:《夀世保元》卷四引胡僧方。 組成:嫩桑葉(採數10斤,擇家園中嫩而存樹者,長流水洗,摘去蒂,曬乾)、巨勝子。 主治:步健眼明,須白返黑。消痰生津,補髓添精。除風濕,潤五臟。主治:眼目昏花,咳久不癒,肢麻便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