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葉飲
SANG YE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三十九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1
熱/寒比例
極寒 (0.03)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50%
肺經 50%
肝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桑葉飲中包含桑葉,乃因其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熱、涼血止血之功效。
桑葉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其清熱解毒之效,可有效抑制體內炎症反應;疏風散熱,則能治療風熱感冒、發熱頭痛等症狀;涼血止血則可止血化瘀,治療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狀。
因此,桑葉在桑葉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可有效改善因風熱、血熱等因素導致的各種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桑葉飲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霍亂吐利,心煩悶不止」,乃因霍亂發作時,邪氣擾亂中焦,導致嘔吐、泄瀉並作,氣機逆亂而見心煩胸悶;「乳石發轉筋」則指金石藥毒發作(如五石散類),引發筋脈拘急、氣血鬱滯,出現「不吐不下,氣急」之重症。桑葉性味甘寒,能清熱平肝、息風止痙,故可緩解熱毒上攻之心煩、筋脈拘攣之轉筋,並通過利水作用調和溼濁,安定脾胃氣機。
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 單方力專:僅用桑葉一大握(切),取其質輕氣薄,善走肺肝二經,既能清泄風熱,又可涼肝息風。霍亂吐利若因熱邪或暑溼引發,桑葉之寒涼能清解熱毒,其輕揚之性可透邪外達,避免熱鬱致煩。
- 煎服法之妙:以水一盞煎取七分,頓服,強調「濃煎速效」。少量煎煮保留桑葉芳香揮發成分,助宣散鬱熱;頓服則集中藥力,針對急症之邪熱煩悶、筋急氣逆,速達清熱解鬱之效。
- 止痙機制:轉筋(肌肉抽掣)多與肝風內動或溼熱燔灼有關,桑葉含黃酮類及氨基酸,古代經驗認為其能「利血脈、通關節」,推測通過清熱滋液以柔筋,緩解金石藥毒或溼熱傷陰所致拘急。
- 降氣止嘔:桑葉入肺胃,肺氣肅降則胃氣隨之而平,其輕清之質可疏導中焦溼熱壅滯,間接止吐利、除煩悶。此符合「治霍亂當調氣機」之古法。
綜上,桑葉飲以簡馭繁,針對熱性霍亂或藥毒引發之氣機逆亂、筋急煩躁,透過清熱、息風、降氣三途,達成「通則不亂」之效。
傳統服藥法
桑葉1大握(切)。
上以水1盞,煎取7分。頓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桑葉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九。 組成:桑葉1大握(切)。 主治:霍亂吐利,心煩悶不止;及乳石發轉筋,不吐不下,氣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