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射破棺散

龍射破棺散

LONG SHE PO GUA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0.4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心經 19%
肺經 16%
胃經 12%
肝經 12%
大腸經 7%
膽經 4%
三焦經 3%
腎經 3%
脾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大腸經
膽經
三焦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龍射破棺散方劑中包含藿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闢穢化濕:藿香氣味辛溫芳香,具有闢穢解表之功,能驅散外邪,化解濕濁,對於因濕邪入侵而導致的胸悶、脘腹脹滿、嘔吐等症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二、理氣和中:藿香入脾胃經,可行氣解鬱,調節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對於因氣滯濕阻導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

故,龍射破棺散中加入藿香,旨在通過其闢穢化濕、理氣和中的功效,加強全方化解濕邪、理氣解鬱、扶正祛邪的作用。

龍射破棺散中包含地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地丁性寒,味苦,歸心、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龍射破棺散主治癰疽瘡瘍、無名腫毒、跌打損傷等症,而地丁能有效清熱解毒,消散腫痛,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2. 活血化瘀,通經活絡: 地丁亦具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對於治療因外傷、感染引發的腫痛有輔助作用。龍射破棺散中包含多種活血化瘀藥物,地丁的加入可增強藥效,促進傷口癒合,緩解疼痛。

「龍射破棺散」中加入「瓜蔞」的主要原因有二:

  1. 利水消腫: 瓜蔞性寒,味甘,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之效。方劑中可能因病症導致水腫,而瓜蔞有助於排除體內積水,減輕腫脹。
  2. 清熱解毒: 瓜蔞亦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可緩解因熱毒引起的病症。方劑中可能含有其他熱毒藥物,而瓜蔞可中和藥性,避免毒性過強。

綜上所述,瓜蔞在「龍射破棺散」中發揮利水消腫、清熱解毒之效,有助於改善病症,提高療效。

龍射破棺散方中含有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解毒、緩解藥物毒副作用的作用。龍射破棺散多為攻邪逐瘀的峻猛方劑,甘草的加入可以緩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猛烈,防止傷正。
  2. 增強藥效:甘草與其他藥物配伍,能增強藥效,起到協同作用。例如,甘草與大黃配伍,可以增強大黃瀉下通便的作用,與黃芪配伍,則能增強黃芪補氣固表的功效。

因此,龍射破棺散中加入甘草,既能緩解藥性,又能增強藥效,有利於提高療效,保障患者安全。

龍射破棺散中包含紫草,主要原因在於其具有活血化瘀、涼血解毒的功效。

紫草性寒,味甘,入心、肝經,能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對於外傷瘀血、熱毒瘡瘍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方中加入紫草,一方面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另一方面可清熱解毒,避免感染加重,達到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的效果。

總而言之,紫草在龍射破棺散中,扮演著活血化瘀、涼血解毒的重要角色,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藥效。

龍射破棺散方中包含黃耆,主要有以下原因:

1. 補氣固表: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效。龍射破棺散為解毒散結之劑,而黃耆能補益正氣,提高機體免疫力,有助於抵抗毒邪侵襲,促進傷口癒合。

2. 扶正祛邪:本方多用於治療毒蛇咬傷、疔瘡腫毒等,黃耆能扶正祛邪,增強機體抵抗力,使之能更快地清除毒素,抵禦病邪入侵。

「龍射破棺散」方劑中包含當歸,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 活血化瘀、補益氣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其具有活血化瘀、補血養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功效。此方中,當歸有助於改善氣血循環,促進血液流通,以達到破除瘀血、消腫止痛的功效。

二、 滋陰潤燥、補虛扶正: 當歸可滋陰潤燥,補血益氣,有助於改善陰虛陽亢所致的燥熱、疼痛等症狀。在「龍射破棺散」中,當歸可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滋陰補虛,扶正祛邪的作用,提高整體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龍射破棺散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核心主治:一切癰疽、發背、腫惡
此方專治熱毒壅滯、氣血瘀結所致之癰瘡腫毒,其名「破棺」喻其力能透達膿腐、破潰癰腫,尤適用於瘡瘍初起未潰或已成膿階段。

傳統功效機理

  1. 清熱解毒:方中紫草、地丁、紅藤均為清熱解毒要藥,針對熱毒熾盛之病機,直接消癰散腫。
  2. 活血排膿:當歸、紅藤活血通絡,瓜蔞清熱化痰散結,助膿成易潰,腐去新生。
  3. 托毒生肌:黃耆、甘草益氣托毒,防毒內陷,促進瘡口癒合。
  4. 調和氣機:藿香芳香化濁,協理氣血,避免濕毒滯留。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藥物配伍深析

  1. 紫草、地丁、紅藤(君藥)

    • 紫草涼血活血,解血分熱毒;地丁清熱消癰,善治疔瘡;紅藤活血通絡,專攻腸癰。三藥協力,直折熱毒,阻遏瘡勢蔓延。
  2. 瓜蔞、當歸(臣藥)

    • 瓜蔞清熱化痰、散結消腫,針對痰熱互結之癰腫;當歸活血養血,改善局部瘀滯,促膿液排泄。
  3. 黃耆、甘草(佐藥)

    • 黃耆補氣托毒,助正氣驅邪外出,防瘡毒內攻;甘草解毒和中,緩和諸藥峻性,調和全方。
  4. 藿香(使藥)

    • 芳香醒脾,化濕濁以助氣機宣暢,避免濕熱交蒸加重病情。

立方邏輯

  • 清解為主,兼顧扶正:針對熱毒血瘀之標實,重用清熱解毒藥,佐以黃耆、當歸顧護氣血,體現「祛邪不傷正」思路。
  • 多途徑協同:清熱(紫草、地丁)、活血(紅藤、當歸)、化痰(瓜蔞)、托毒(黃耆)並行,全方位瓦解癰疽病機。

治療原理

此方通過「清熱解毒以滅火源,活血散結以通瘀滯,益氣托毒以固根本」,使熱消、血行、膿潰、肌生,符合中醫「消、托、補」治瘍大法,尤重「消托並用」,適於癰疽未潰或成膿初期。

傳統服藥法


藿香1兩,地丁1兩,瓜蔞1兩,紅藤1兩,甘草1兩,紫草1兩,黃耆5錢,當歸5錢。
上為細末。
每服2錢,水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辛溫,有一定的毒性,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背部膿瘡

相同名稱方劑


龍射破棺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八七。 組成:藿香1兩,地丁1兩,瓜蔞1兩,紅藤1兩,甘草1兩,紫草1兩,黃耆5錢,當歸5錢。 主治:一切癰疽、發背、腫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