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壓膏

降壓膏

JIANG YA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新醫學》(1972;7)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6

熱/寒比例

極寒 (0.1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6%
心經 16%
膽經 14%
胃經 13%
肺經 9%
心包經 8%
大腸經 8%
腎經 5%
肝經
心經
膽經
胃經
肺經
心包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降壓膏中加入夏枯草,主要基於其清肝降壓的功效。夏枯草味苦性寒,入肝經,具有清肝火、散結消腫、降血壓的功效。

其清肝火的作用能抑制肝陽上亢,從而達到降血壓的效果。此外,夏枯草還能改善血管壁的彈性,降低血管阻力,進一步降低血壓。因此,將夏枯草加入降壓膏中,可起到清肝降壓,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

降壓膏中加入決明子,主要基於其降壓功效。決明子性寒味甘,入肝、腎經,具有清肝明目、降壓降脂的功效。其降壓機制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 降脂作用: 決明子富含決明子素,能抑制膽固醇合成,促進膽固醇代謝,從而降低血脂,達到降壓效果。
  2. 利水消腫: 決明子有利水消腫的作用,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降低血容量,從而降低血壓。

因此,將決明子加入降壓膏中,可以幫助降低血壓,改善高血壓症狀。

降壓膏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平肝降壓: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平肝降壓之功效。對於因肝火上炎、心火亢盛導致的高血壓,石膏能清熱瀉火,平息肝陽,達到降壓的效果。
  2. 解毒消腫,緩解炎症: 石膏亦有解毒消腫之效,可緩解因高血壓引起的頭痛、眩暈、耳鳴等症狀,並可改善因高血壓引起的血管炎症。

降壓膏中包含槐角,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涼血,降壓止血:槐角性涼,味苦,入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降壓止血之效。其所含的芸香苷、蘆丁等成分,能有效改善血管脆性,降低血管阻力,從而達到降壓的效果。

2. 改善微循環:槐角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管舒張,降低血壓。同時,槐角還能降低血脂,清除自由基,起到抗氧化、延緩衰老的作用,進一步輔助降壓。

降壓膏中包含鈎藤,主要基於其降壓功效。

鈎藤,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清熱解毒的功效。其有效成分鈎藤鹼能抑制中樞神經系統,降低血壓,並能改善腦部血液循環。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鈎藤能降低血管阻力,擴張血管,減少心肌耗氧,從而達到降壓的效果。此外,鈎藤還具有鎮靜安神、緩解頭痛、改善睡眠等作用,對於伴隨高血壓出現的頭痛、失眠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效果。

降壓膏中加入茺蔚子,是基於其降壓功效。茺蔚子性寒,味甘,入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降壓平肝的作用。

茺蔚子中的生物鹼、揮發油等成分,能夠擴張血管,降低血壓。同時,其清熱涼血的作用,有助於緩解因高血壓引起的頭暈、頭痛、面紅等症狀。因此,在降壓膏中加入茺蔚子,有助於改善高血壓患者的症狀,起到降壓作用。

降壓膏中加入黃芩,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1. 清熱瀉火: 黃芩味苦寒,性寒涼,可清熱瀉火,降心火,可改善因心火亢盛導致的血壓升高。
  2. 利濕降壓: 黃芩亦有利濕的作用,可改善體內濕熱,從而達到降壓的效果。

此外,黃芩還能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對於高血壓引起的血管損傷也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降壓膏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原發性高血壓病」,其症狀表現為頭暈、頭痛、心悸失眠,舌紅、脈弦。中醫辨證屬「肝陽上亢」證候,成因多為肝腎陰虛,陰不制陽,導致肝陽偏亢,上擾清竅,故而頭暈頭痛;陽亢化火,擾動心神,則見心悸失眠;舌紅、脈弦為肝火內盛之象。

核心病機:肝陽上亢,兼有內熱。
治則:平肝潛陽,降壓清熱。

組成邏輯與功效推論

此方以清熱平肝為主,佐以降火鎮潛,其藥物配伍可分為三大類:

  1. 平肝潛陽

    • 鈎藤:性涼,歸肝經,能熄風止痙、清熱平肝,針對肝陽上亢之頭痛眩暈。
    • 草決明(決明子):清肝明目,潤腸通便,兼能降壓,輔助鈎藤平抑肝陽。
    • 茺蔚子:即益母草籽,能活血調經、利水降壓,間接助鈎藤疏泄肝熱。
  2. 清熱瀉火

    • 夏枯草:苦寒瀉火,善清肝膽鬱熱,消散肝火上炎所致之頭痛目赤。
    • 黃芩:清上焦肺胃之熱,瀉火解毒,防止肝火刑金(肺)。
    • 石膏:辛甘大寒,主清氣分實熱,雖非典型降壓藥,但能解陽明經熱,減輕高血壓伴隨的面赤煩躁。
  3. 涼血降逆

    • 槐角:苦寒入肝、大腸經,清肝瀉火,涼血止血,能降血壓並預防陽亢所致血管損傷。

治療原理綜述

此方以「清肝瀉火」為主軸,結合「涼血鎮潛」:

  • 直接作用:夏枯草、鈎藤、草決明協同平抑肝陽,針對眩暈頭痛;黃芩、石膏清熱,緩解內熱上衝。
  • 間接調節:槐角、茺蔚子涼血活血,改善血行,輔助降壓;蜂蜜甘緩和中,調和藥性。
  • 劑型特點:濃縮成膏,取其緩釋之效,適合長期調理;丸劑則便於攜帶,湯劑可隨證加減。

潛在配伍思路

本方可視為「天麻鈎藤飲」的簡化變方,去養陰藥(如生地、白芍),強化清熱降火之力,適用於肝陽上亢兼實熱者。若陰虛明顯,可酌加滋陰藥物以標本兼顧。

傳統服藥法


夏枯草30克,草決明30克,石膏30克,槐角15克,鈎藤15克,茺蔚子15克,黃芩15克。
平肝潛陽,降壓清熱。
加水煎煮3次,過濾去滓,取濾液加蜜30克,濃縮成膏約120克,瓶裝。
為日量,3次分服。亦可製成丸劑,或用作湯劑均可。

相關疾病


暈眩頭痛原發性高血壓梅尼爾氏病心絞痛心內膜炎心律不整心肌梗塞心包炎心肌炎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睡眠障礙心悸

相同名稱方劑


降壓膏, 出處:《新醫學》(1972;7)。 組成:夏枯草30g,草決明30g,石膏30g,槐角15g,鉤藤15g,茺蔚子15g,黃芩15g。 主治:平肝潛陽,降壓清熱。主治:原發性高血壓病。頭暈、頭痛、心悸失眠,舌紅、脈弦。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