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八聖散中包含黃芩,主要源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胃、膽經,可清熱瀉火,尤其擅長於治療熱毒熾盛所致的各種病症。八聖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蘊結,濕熱交蒸,導致的瘡瘍腫毒、濕疹、皮膚瘙癢等症。
黃芩在八聖散中,一方面可清熱解毒,消散熱毒,另一方面又能燥濕止癢,消除濕熱,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八聖散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
-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肝經,可清瀉心、胃之熱,尤其對於熱毒蘊結、心煩口渴、舌苔黃膩等症狀有顯著效果。八聖散主治熱毒熾盛、心煩口渴、神昏譫語等症,而黃連的清熱瀉火作用能有效控制病情發展。
- 燥濕止痢: 黃連可燥濕熱,止瀉痢。八聖散中,黃連與其他藥物配合,共同發揮清熱燥濕、止痢止瀉的效果,尤其對於濕熱下注、腹痛泄瀉、肛門灼熱等症狀有良好療效。
八聖散中包含黃柏,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燥濕: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八聖散主治濕熱下注、帶下病,黃柏可清泄下焦濕熱,減少病菌滋生,並改善帶下量多、色黃等症狀。
- 抑菌消炎: 黃柏含有小檗鹼等成分,具有較強的抗菌消炎作用。八聖散中加入黃柏,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繁殖,減輕炎症反應,促進病竈癒合。
八聖散中加入蒲黃,主要基於其利尿通淋、止血化瘀的功效。
蒲黃性味甘淡平,入肝、膀胱經,具有利尿通淋之效,可清除膀胱濕熱,改善尿路不暢、小便不利等症狀。此外,蒲黃還具有止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有效緩解血瘀引起的疼痛和腫脹。
因此,八聖散中加入蒲黃,可協同其他藥物,發揮利尿通淋、止血化瘀的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八聖散中加入雄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解毒殺蟲:雄黃性溫,味辛,歸肝、脾經,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之效。其能抑制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有效治療皮膚病、瘡瘍腫毒等。
- 祛風止癢:雄黃具有通經活絡、祛風止癢之效,能有效緩解風濕痹痛、皮膚瘙癢等症狀。
八聖散中的雄黃成分需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避免過量服用,以免產生不良反應。
八聖散中加入蛇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止癢: 蛇蛻性味甘涼,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癢、活血通絡的功效。對於風濕痺痛、皮膚瘙癢、麻木等症狀,蛇蛻能有效緩解。
- 活血化瘀: 蛇蛻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蛇蛻能起到消腫止痛的作用。
因此,八聖散中加入蛇蛻,可以增強其祛風止癢、活血化瘀的功效,使治療效果更佳。
八聖散中加入雞內金,主要有兩個原因:
- 消食化積: 雞內金為雞的胃,含有豐富的消化酶,能幫助消化蛋白質,分解食物,有效改善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狀。八聖散中包含多種健脾和胃的藥材,雞內金的加入進一步強化了消食化積的作用。
- 健脾開胃: 雞內金味甘性平,具有健脾開胃、消食導滯的功效。八聖散常用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等症,雞內金的加入有助於增強脾胃功能,促進食慾,改善消化不良。
八聖散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胃止嘔: 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之效。八聖散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嘔吐、腹痛等症狀,而丁香的溫胃止嘔作用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症狀。
- 行氣止痛: 丁香還具有行氣止痛之效,可用於治療胸腹脹痛、脘腹冷痛等症。八聖散中加入丁香,可以加強其行氣止痛的效果,使患者疼痛症狀得到更好的緩解。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八聖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八聖散主治「大頭瘟病,額大項腫」,此症屬中醫「大頭天行」或「時毒」範疇,多因感受風熱時毒,壅阻上焦,攻衝頭面所致。臨床表現為頭面紅腫熱痛,甚則目不能開,伴發熱惡寒。此方以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為核心,針對熱毒熾盛、氣血壅滯之病機。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清瀉三焦火毒
- 黃芩、黃連、黃柏(各五錢):三藥分治上、中、下三焦,黃芩清肺火,黃連瀉心胃火,黃柏降腎火,協同消除全身熱毒,為方中君藥。
- 雄黃(二錢):辛溫有毒,能辟穢解毒,散結消腫,與苦寒藥配伍,既制其溫性,又增強解毒之效。
涼血化瘀,通絡散結
- 蒲黃(五錢):活血化瘀,兼能止血,防止熱毒灼傷血絡,促進局部腫脹消散。
- 蛇蛻(炒,二錢):甘鹹平,祛風通絡,善治皮膚瘡毒,引藥上行頭面,以除風熱纏繞之邪。
化積消腫,引毒外透
- 雞內金(二錢):雖主消食,但其消積化滯之性可助散結,針對氣血壅滯之腫脹。
- 白丁香(二錢):即麻雀糞,苦溫,能消積化瘀,《本草綱目》載其可治「癰疽不潰」,此處用其攻散頭面結熱。
引經與增效
- 藍靛根煎湯送服:藍靛(即板藍根或馬藍之根)清熱涼血,專解時毒,為治大頭瘟要藥,以其煎湯送服,既引藥直達病所,又協同增強解毒消腫之效。
整體配伍思路
全方以苦寒清熱為主,佐以辛散消腫、活血通絡之品,體現「火鬱發之」之法。三黃直折火勢,雄黃、蛇蛻透毒外出,雞內金、白丁香破滯散結,蒲黃防瘀熱互結,藍靛根引藥上行。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效,使熱毒得泄,氣血暢通,頭面腫脹自消。
此方側重於熱毒實證,若兼見氣虛或陰傷者,需辨證加減,然原方未載,符合古代專病專方之特色。
傳統服藥法
黃芩5錢,黃連5錢,黃柏5錢,蒲黃5錢,雄黃2錢,蛇蛻(炒)2錢,雞內金2錢,白丁香2錢。
上為末。
每服1錢,用藍靛根煎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八聖散, 出處:《仙拈集》卷四。 組成:僵蠶2錢,全蠍3錢,蜈蚣8錢,斑蝥(去羽足)4錢,山甲(炒)4錢,巴豆4錢,乳香錢半,沒藥錢半。 主治:魚口,便毒。
八聖散, 出處:《夀世保元》卷二。 組成:黃芩5錢,黃連5錢,黃柏5錢,蒲黃5錢,雄黃2錢,蛇蛻(炒)2錢,雞內金2錢,白丁香2錢。 主治:大頭瘟病,額大項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