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飲主方

WU YIN ZHU F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活人方》卷四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脾經 22%
胃經 15%
膀胱經 10%
腎經 7%
肝經 5%
小腸經 4%
大腸經 4%
心經 3%
肺經
脾經
胃經
膀胱經
腎經
肝經
小腸經
大腸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4

方劑組成解釋

五飲主方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有二:

  1.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五飲主方多以治療脾虛濕困、心神不寧等症,茯苓有助於健脾祛濕,改善脾胃功能,從根本上緩解症狀。
  2. 利水滲濕: 茯苓具利水滲濕之功效,可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消除水腫。五飲主方中的部分組成如澤瀉、豬苓等,也具有利水滲濕作用,茯苓的加入可以加強利水滲濕的效果,促進體內濕氣排出。

五飲主方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其止嘔降逆、化痰止咳的功效。

半夏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其辛散溫通,能降逆止嘔,對於脾胃氣逆、痰濁上湧引起的嘔吐、呃逆,具有較好的療效。此外,半夏還具有燥濕化痰的作用,可以化解痰濕,止咳平喘,對於痰多咳嗽、胸悶氣喘等症狀也有效。

五飲主方以半夏為君藥,旨在針對脾胃不和、痰濁阻滯所致的嘔吐、呃逆、咳嗽等症狀,通過半夏的降逆止嘔、化痰止咳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五飲主方中加入橘紅,主要有兩個原因:

  1. 理氣化痰:橘紅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理氣化痰之效。五飲主方多用於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橘紅可幫助宣肺解表,化解痰液,使呼吸通暢。
  2. 燥濕止咳:橘紅同時兼具燥濕止咳的作用。五飲主方中常加入其他具有潤肺止咳功效的藥材,而橘紅則可起到平衡作用,防止藥性過於滋膩,導致痰液難以排出。

總而言之,橘紅在五飲主方中既能理氣化痰,又能燥濕止咳,起到協同作用,使療效更顯著。

五飲主方中包含車前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 車前子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五飲主方主要針對水濕停滯、小便不利等症狀,車前子有助於消除水腫,促進體內水分代謝,達到利水通淋的效果。
  2. 清熱解毒: 車前子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清熱利濕,解毒消腫,對於因濕熱所致的尿路感染、尿道炎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五飲主方中加入車前子,可有效發揮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達到治療濕熱蘊結、小便不利等症狀的目的。

五飲主方中包含桑白皮,主要是因其具備以下功效:

  1. 清肺止咳: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宣肺止咳的功效,可有效緩解肺熱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狀。
  2. 利水消腫:桑白皮亦具有利水消腫之效,能改善因水濕停滯所致的浮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因此,五飲主方中加入桑白皮,可達到清熱解毒、宣肺止咳、利水消腫的多重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疾病。

五飲主方中,前胡的加入主要基於其疏風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

前胡味辛、性微寒,歸肺、肝經,具有疏散風寒、宣肺止咳、清熱解毒的功效。五飲主方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表現為發熱惡寒、頭痛鼻塞、咳嗽痰白等症狀。前胡可通過疏散風寒,宣通肺氣,使外邪得解,症狀緩解。

此外,前胡還能散寒止痛,對於風寒引起的頭、胸、腹疼痛也有緩解作用,進一步提升了五飲主方的療效。

五飲主方中包含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和胃止嘔: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和胃止嘔、止咳化痰的功效。在五飲主方中,生薑可以溫暖脾胃,散寒止嘔,改善寒邪引起的胃脘冷痛、嘔吐等症狀。
  2. 助藥力,增效作用:生薑可以促進藥物的吸收和藥效的發揮,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例如,在五飲主方中,生薑可以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增強其溫中散寒、和胃止嘔的效果。

總之,生薑在五飲主方中起到溫中散寒、和胃止嘔、助藥力增效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五飲主方 」,主要成分是茯苓、半夏、橘紅、車前子、桑白皮、前胡、生薑,具有利水消腫、清熱化痰、健脾益氣等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半夏,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橘紅,性溫味辛,歸肺、脾二經。具有理氣化痰、健脾和胃、補陽益氣、散結、燥濕等功效。

車前子,性寒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清肺化痰、降氣止咳、補血養肝、清肝明目、瀉下等功效。

桑白皮,性涼味苦,歸肺、腎經。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

前胡,性微溫,味苦、辛。歸肺、肝經。具有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降氣等功效。

生薑,性辛溫,歸肺、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化痰止咳、溫肺散寒、降氣止咳、健脾益氣、和胃止嘔、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五飲主方是中醫常用的方劑之一,具有利水消腫、清熱化痰、健脾益氣等功效。適用於水飲、飲水、痰飲、濕飲、血飲等證候。

水飲:體內水液過多,以水腫為主要症狀。

飲水:體內水液不足,以口渴為主要症狀。

痰飲:體內水液凝聚成痰,以咳嗽、胸悶為主要症狀。

濕飲:體內水液過多,以四肢沉重、疲勞為主要症狀。

血飲:體內水液與血液混合,以吐血、便血為主要症狀。

傳統服藥法


茯苓3錢,制半夏2錢,廣橘紅5錢,車前子1錢,嫩桑皮1錢,前胡5分,生薑2片。
溢飲,加白朮1錢5分,更加枳實,去前胡;懸飲,加天麻2錢,佐荊芥、甘菊,去桑皮;在下部,加澤瀉1錢,車前子5分,苡仁2錢,去前胡;支飲,加前胡1錢,柴胡1錢,白芥子1錢;伏飲者,加前
水煎,午前、午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胃部不適等症狀。因此,在服用本方前,應先諮詢醫師。

相關疾病


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五飲主方, 出處:《活人方》卷四。 組成:茯苓3錢,制半夏2錢,廣橘紅5錢,車前子1錢,嫩桑皮1錢,前胡5分,生薑2片。 主治:五種水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