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荊芥散

XIN YI JING JIE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2.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胃經 22%
脾經 21%
肝經 18%
心經 3%
膽經 3%
大腸經 3%
肺經
胃經
脾經
肝經
心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辛夷荊芥散方中包含辛夷花,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辛夷花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宣通鼻竅、散風止痛之效。對於因風寒或風熱侵襲所致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辛夷花能有效疏散風邪,暢通鼻竅,達到止痛通竅的效果。
  2. 辛夷花與荊芥相配,相輔相成。荊芥亦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解表散風、疏散風邪、止癢止痛等功效。二者合用,則能更好地宣通鼻竅,散風止痛,達到治療鼻炎、鼻竇炎等疾病的效果。

辛夷荊芥散中包含荊芥,主要是因為荊芥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疏散風熱: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透疹止癢的作用,可以有效治療因風熱引起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與辛夷共同作用,能夠更有效地宣通鼻竅,緩解鼻炎、鼻竇炎等疾病。
  2. 解表止痛: 荊芥能夠解表散寒,緩解風寒引起的頭痛、肢體痠痛等症狀,與辛夷一起使用,可以更全面地治療風寒引起的鼻塞、流涕、頭昏等症狀,達到解表止痛的效果。

辛夷荊芥散為一方常見於中醫臨床用以治療風寒感冒、鼻鼽等症之方劑。其主要成分包括辛夷、荊芥等多種草藥,其中加入黃芩這味藥材,有其特殊意義。黃芩性味苦寒,歸肺、膽經,功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在此方中主要用以清肺熱,防止風寒入裏化熱,避免病情複雜化。由於辛夷、荊芥等藥物偏溫,單純使用易助火生熱,故配伍黃芩可平衡整體藥性,使方劑既能散風解表,又不致於助長內熱,確保了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外,黃芩還能增強該方的抗炎作用,有助於加速病癒過程。綜上所述,黃芩在辛夷荊芥散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方劑學中「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則及辨證施治的精神。

辛夷荊芥散為一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或鼻鼽等症狀。其組成成分中包含了辛夷、荊芥等多種草藥,以及神麴。神麴是一種經過發酵製備而成的中藥材料,主要由小麥、青蒿、辣蓼等混合後發酵而成。在辛夷荊芥散中加入神麴,主要是考慮到其具有良好的消食導滯及解表功能。

風寒外感之時,人體往往會伴隨飲食不振或消化不良等問題,此時使用具有健脾消食作用的神麴,不僅能幫助改善消化系統的機能,還可增強其他藥材的作用效果。此外,神麴中的發酵產物還具有一些抗炎和免疫調節的功效,對於輔助治療風寒感冒有一定的益處。總體而言,神麴的加入使辛夷荊芥散除了發揮解表散寒的基本功效外,更兼顧了對消化系統的調理,從而達到全面治療的目的。

辛夷荊芥散中加入天南星,主要是基於其燥濕化痰、開竅醒神之效。

辛夷荊芥散主治鼻淵、鼻塞、頭痛等症,而天南星性溫,入肺經,能燥濕化痰,化解鼻腔積聚的痰濕,通利鼻竅;同時,天南星還具有開竅醒神之效,可改善因痰濕阻滯導致的頭昏腦脹、神志不清等症狀。

因此,天南星的加入,可以協同辛夷、荊芥等藥物,共同發揮疏風解表、通竅止痛之功效,使藥效更加完善。

辛夷荊芥散中加入半夏,主要是針對其止咳化痰的功效。

辛夷荊芥散主治鼻淵、鼻塞、頭痛等症,半夏性味辛溫,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在方中,半夏可輔助辛夷、荊芥等藥物疏散風寒,並能化解鼻竅內的痰濁,使鼻通氣暢,達到治療鼻淵、鼻塞的目的。此外,半夏還能止咳平喘,進一步緩解鼻塞引起的呼吸不暢。

辛夷荊芥散中包含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散寒,通鼻竅: 蒼朮味辛、苦、溫,具有燥濕化痰、祛風散寒、通鼻竅的功效。辛夷、荊芥亦有散風寒、通鼻竅之效,蒼朮的加入,可以增強藥效,更有效地治療風寒鼻塞、鼻淵等病症。
  2. 燥濕健脾: 蒼朮還有燥濕健脾的作用,可配合辛夷、荊芥等藥物,治療因脾胃濕氣重而引發的鼻塞、流涕等症狀。

辛夷荊芥散中加入白芷,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寒,通竅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通鼻竅、止痛的功效。與辛夷、荊芥等藥物配合,能加強疏風解表,通鼻竅的功效,適用於風寒外襲引起的鼻塞不通、頭痛、流涕等症狀。
  2. 宣通鼻竅,引藥上行: 白芷具有通竅作用,可以宣通鼻竅,使藥物更容易到達病竈部位,發揮藥效。配合辛夷、荊芥等藥物,可以更加有效地治療鼻塞不通、鼻淵、鼻鼽等鼻部疾病。

主治功效


辛夷荊芥散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症狀

根據古文記載,辛夷荊芥散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症狀:

  • 鼻淵不止: 鼻流濁涕不止,涕黃或稠,或腥臭難聞,或流黃水,長久不愈。
  • 好飲熱熾,風邪相乘,風與熱交結不散: 因飲酒過多,或嗜食辛辣燥熱之物,導致體內熱盛,又感受風邪,風熱交結,鬱於鼻竅,不得宣散。
  • 涕淚涎唾下不止: 可伴有涕淚、涎唾分泌過多,流溢不止。
  • 鼻中瘜肉: 鼻腔內生長贅生物,可阻塞鼻道,影響呼吸和嗅覺。
  • 腦漏: 即鼻淵,鼻流濁涕,久則頭暈頭痛。
  • 鼻鼽: 鼻流清涕不止,可由肺經受寒引起。
  • 鼻塞腦冷: 鼻塞不通,頭腦昏沉發冷。
  • 鼻內生瘡: 鼻腔內生瘡腫痛。

治療原理

辛夷荊芥散的組成為:辛夷花、荊芥、黃芩、神麴、天南星、半夏、蒼朮、白芷。

從藥物組成分析,辛夷荊芥散的治療原理主要為宣通鼻竅、疏風清熱、燥濕化痰、消食和胃

  1. 宣通鼻竅,散寒止痛:

    • 辛夷花: 辛溫,入肺、胃經,是方中主藥,具有宣通鼻竅、散風寒、止痛的功效,可疏通鼻竅,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狀。
    • 白芷: 辛溫,入肺、胃、大腸經,具有解表散風、通竅止痛、燥濕止帶、消腫排膿的功效,可輔助辛夷花通竅止痛,並能緩解頭痛。
  2. 疏風解表,清熱利咽:

    • 荊芥: 辛微溫,入肺、肝經,具有解表散風、透疹、消瘡的功效,可疏散風邪,透邪外出,緩解鼻淵的表證。
  3. 清熱燥濕,涼血止血:

    • 黃芩: 苦寒,入肺、膽、脾、大腸、小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可清除體內濕熱,緩解鼻涕黃稠、口渴等症狀。
  4. 消食和胃,化積除癥:

    • 神麴: 甘辛溫,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和胃、健脾止瀉的功效,可改善因飲食積滯、脾胃不和導致的症狀,如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
  5. 祛風除濕,散結消腫;降逆止嘔,燥濕化痰;健脾燥濕,散寒除風

    • 天南星: 苦辛溫,有毒,入肺、肝、脾經,具有燥濕化痰、祛風止痙、散結消腫的功效,針對痰濕阻滯,有助於化痰散結,減輕鼻塞症狀。
    • 半夏: 辛溫,有毒,入脾、胃、肺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的功效,可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改善噁心、嘔吐等症狀。
    • 蒼朮: 辛、苦、溫,入脾、胃、肝經,具有燥濕健脾、祛風散寒、明目的功效,可燥濕健脾,運化水濕,改善體內濕邪困阻的症狀。

總結

辛夷荊芥散以宣通鼻竅、疏風清熱的辛夷花、荊芥、白芷為主,配伍清熱燥濕的黃芩,消食和胃的神麴,以及燥濕化痰的天南星、半夏、蒼朮,針對鼻淵、鼻鼽等因風、寒、濕、熱、痰、食積等因素導致的鼻竅不通、流涕不止等症狀,達到宣通鼻竅、疏風清熱、燥濕化痰、消食和胃的效果。

從古文記載來看,辛夷荊芥散主要用於治療鼻淵,特別是因“好飲熱熾,風邪相乘,風與熱交結不散”引起的鼻淵不止。方中辛夷花、荊芥、白芷疏風散邪,宣通鼻竅;黃芩清熱燥濕;神麴消食和胃;天南星、半夏、蒼朮燥濕化痰。諸藥合用,可有效緩解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

此外,古文中還提到辛夷荊芥散可與防風通聖散、蒼耳散等方劑合用,根據具體病情進行選擇。因此,在臨床應用時,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辨證施治,靈活運用。

傳統服藥法


辛夷1錢,荊芥8分,黃芩(酒炒)8分,神曲(炒)7分,南星(薑制)、半夏8分(薑制),蒼朮(米泔浸,炒)8分,白芷 8分。
上銼一劑。
水2盞,煎至8分,食後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辛夷荊芥散具有辛溫解表、宣肺通竅的功效,因此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上火。此外,辛夷荊芥散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鼻竇炎鼻咽腫瘤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辛夷荊芥散, 出處:《明醫指掌》卷八。 組成:辛夷1錢,荊芥8分,黃芩(酒炒)8分,神曲(炒)7分,南星(薑制)、半夏8分(薑制),蒼朮(米泔浸,炒)8分,白芷8分。 主治:鼻淵不止;好飲熱熾,風邪相乘,而風與熱交結不散,涕淚涎唾下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