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丸

XIAO HUA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保命集》卷下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20

熱/寒比例

偏寒 (0.6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4%
肝經 16%
胃經 16%
脾經 15%
心經 8%
膽經 8%
大腸經 8%
肺經
肝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小黃丸中含有天南星,其主要原因如下:

  1. 祛風止痙: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祛風止痙、化痰散結之效。小黃丸常用於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頭風頭痛、肢體麻木、口眼歪斜等症狀,而天南星的祛風止痙功效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消痰開竅: 天南星亦可化痰開竅,對於痰濁阻竅所致的昏迷、言語不清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小黃丸中可能加入天南星以增強其化痰開竅功效,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小黃丸」中包含「半夏」,主要有以下原因:

  1. 燥濕化痰: 半夏性溫,味辛,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小黃丸常用於治療痰多、咳嗽、胸悶等症,而半夏能有效祛除痰濕,改善呼吸道症狀。
  2. 降逆止嘔: 半夏亦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噁心嘔吐、胃脘脹滿等症。小黃丸中常加入半夏,能緩解胃部不適,促進消化吸收。

總而言之,半夏在「小黃丸」中起着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呼吸道和消化系統的相關症狀。

小黃丸中含有黃芩,主要原因在於其清熱燥濕之效。黃芩味苦性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止咳化痰等功效。

對於一些熱邪壅盛、濕熱內蘊的病症,例如暑熱傷肺、濕熱瀉痢、黃疸等,黃芩能有效清熱解毒、燥濕止瀉,起到治療作用。同時,黃芩還能止咳化痰,對於肺熱咳嗽等症也有輔助療效。因此,在小黃丸中加入黃芩,有助於平衡體內陰陽,達到清熱利濕、止咳化痰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小黃丸」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症狀

根據多部古籍記載,小黃丸主要用於治療熱痰引起的各種症狀,具體表現為:

  • 咳嗽:熱痰咳嗽,痰黃黏稠。
  • 脈象:脈洪數。
  • 面色:面紅。
  • 其他症狀:煩熱、心痛、口脣乾燥、多喜笑、熱祕(排便不順)。

治療原理

小黃丸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清熱化痰」法則。方劑組成中:

  • 天南星:苦、辛,溫;有毒。主要功效為燥濕化痰、散結消腫。在此方中,天南星負責燥濕化痰,消除熱痰的黏稠性質。
  • 半夏:辛,溫;有毒。主要功效為降逆止嘔、燥濕化痰。半夏協助天南星化痰,並能降逆止嘔,緩解咳嗽症狀。
  • 黃芩:苦,寒。主要功效為清熱燥濕、涼血解毒。黃芩是方中的清熱要藥,針對「熱」的病因,清解體內的熱邪,從根本上解決熱痰的產生。

三藥合用,既能清熱又能化痰,標本兼顧,達到治療熱痰的目的。 方劑中的"薑汁"具有溫化寒痰、止咳的作用,與黃芩的寒性相佐,使整個方劑的藥性更加平衡。

古籍記載的支持

  • **《本草綱目》《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明確指出小黃丸用於治療「熱痰咳嗽,煩熱面赤,口燥心痛,脈洪數者」。
  • **《醫學原理》**指出小黃丸加減可用於治療外邪挾熱所致的咳嗽。
  • **《醫學綱目》**進一步描述了小黃丸的具體症狀:「熱痰咳嗽,脈洪面赤,煩躁心痛,脣口乾燥,多喜笑。」
  • **《喻選古方試驗》**也記載了小黃丸治療熱痰咳嗽的功效。
  • **《醫碥》《不居集》**進一步補充了小黃丸可治療熱痰導致的眩暈、嘈雜、頭風等症狀。
  • **《証治準繩‧類方》《醫宗必讀》**詳細記載了小黃丸的組成和用法。
  • **《證治彙補》**說明小黃丸可用於治療熱痰所致的心脈洪、面赤燥熱、心痛、脣口乾燥等症狀。
  • **《赤水玄珠》**將小黃丸歸類於治療熱痰的方劑中。

總結

綜合以上分析,小黃丸是一個以清熱化痰為主要功效的中藥方劑,適用於治療熱痰引起的咳嗽、脈洪、面赤、煩熱、心痛、口脣乾燥、多喜笑等症狀。其治療原理是通過天南星和半夏的燥濕化痰作用,以及黃芩的清熱作用,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多部中醫典籍均有記載,支持其療效。

傳統服藥法


黃芩1兩,半夏5錢(薑湯制),白朮5錢,陳皮3錢,青皮3錢(去白),黃耆3錢,澤瀉2錢,乾薑1錢5分。
化痰涎,和胃氣,除濕。
上為末,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50丸,食遠溫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小黃丸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胃腸道不適。

相關疾病


咳血心包炎心肌炎心臟病心臟痛心絞痛大便秘結癲癇胃及十二指腸炎乳房腺體瘤容易焦慮恐懼百日咳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女性乳房惡性腫瘤(乳腺癌)

相同名稱方劑


小黃丸, 出處:《保命集》卷下。 組成:南星(湯洗)1兩,半夏(洗)1兩,黃芩1兩半。 主治:熱痰咳嗽,脈洪面赤,煩熱心痛,唇口乾燥,多喜笑。

小黃丸, 出處:《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組成:半夏(生末)1分,巴豆霜1字,黃柏末1字。 主治:化痰涎,寬膈,消乳癖,化驚風。主治:痰涎、乳癖、驚風、食癇、諸疳。熱秘。

小黃丸, 出處:《蘭室秘藏》卷下。 組成:黃芩1兩,半夏5錢(薑湯制),白朮5錢,陳皮3錢,青皮3錢(去白),黃耆3錢,澤瀉2錢,乾薑1錢5分。 主治:化痰涎,和胃氣,除濕。主治:胸中不利。

小黃丸, 出處:《玉機微義》卷四引《機要》。 組成:人參、黃芩、南星、半夏、生薑。 主治:清暑熱,益元氣,豁痰散鬱。主治:熱痰;咳嗽而脈洪,面赤,煩熱,心痛,口乾。一切暑熱損傷元氣,以致氣不利,凝聚津液成痰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