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邪丹

斬邪丹

ZHAN XIE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4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脾經 17%
心經 17%
胃經 8%
腎經 8%
膀胱經 4%
心包經 4%
大腸經 4%
肺經 4%
膽經 4%
三焦經 4%
肝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膀胱經
心包經
大腸經
肺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斬邪丹中包含乳香,主要因其具備以下功效:

  1.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能活血化瘀,通經止痛,有助於清除邪氣,改善血液循環。對於外感風寒,或因邪氣入侵導致的氣血凝滯,乳香能促進氣血運行,解除阻滯,達到驅邪止痛的效果。
  2. 消腫止痛: 乳香能消腫止痛,對於因邪氣入侵引起的局部紅腫、疼痛,乳香能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緩解患者的不適。

因此,乳香在斬邪丹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助於驅邪解毒,消腫止痛,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斬邪丹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驅邪止痛:沒藥味苦辛,性溫,具有散寒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對於外感風寒、濕邪所致的疼痛,以及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都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2. 促進癒合:沒藥具有活血化瘀、生肌止痛的功效。對於傷口感染、潰瘍久不癒合等,能促進傷口癒合,減少感染風險。

因此,斬邪丹中加入沒藥,可以更好地發揮驅邪止痛、促進癒合的功效,提升整體療效。

斬邪丹方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理氣止痛:茴香性溫,味辛,入脾、肝、腎經,具有溫陽散寒、理氣止痛之功效。斬邪丹多用於治療寒邪入侵所致的諸般病症,如風寒感冒、腹痛、嘔吐等,茴香的溫陽散寒之性可驅散寒邪,理氣止痛之效可緩解疼痛不適,有助於恢復氣血循環,達到驅邪止痛的效果。
  2. 行氣化濕,健脾開胃:茴香還具有行氣化濕、健脾開胃的功效。斬邪丹治療的病症,往往伴隨脾胃不和、消化不良,茴香可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總之,斬邪丹方中加入茴香,是取其溫陽散寒、理氣止痛、行氣化濕、健脾開胃等功效,與其他藥材配伍,共同發揮驅邪止痛、扶正固本的作用。

斬邪丹方中加入木香,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理氣解鬱:木香性溫,味苦,入脾、胃經,具有行氣解鬱、燥濕止瀉之效。斬邪丹多用於治療外感熱邪,而熱邪入侵易導致氣機鬱滯,木香可助其理氣解鬱,使邪氣順利排出,達到解表散寒之效。

2. 消食導滯:斬邪丹常用於治療食積停滯、脘腹脹滿等症,木香可消食導滯,幫助脾胃運化,使積滯得以降解,配合其他藥物,增強治療效果。

斬邪丹中包含鉤藤,主要原因在於其 清熱解毒、平肝熄風 的功效。

鉤藤味苦性涼,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 清除體內熱毒,減輕炎症反應;同時,它能平息肝陽上亢,鎮靜安神,對於熱病神昏、高熱驚厥、肝風內動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因此,在斬邪丹中加入鉤藤,可以 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清熱解毒、平肝熄風的功效,增強藥效,更好地治療熱邪入侵、肝風內動所致的各種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斬邪丹】傳統功效分析

一、傳統主治
驚積內釣:指小兒因受驚或飲食積滯,導致氣機紊亂,出現抽搐(內釣類似驚風樣症狀)、腹絞痛等。
時發肚疼:反覆發作的腹痛,多因腸胃氣滯或蟲積所致。
夜啼驚叫:夜間無故哭鬧,古人認為與心神受擾或肝風內動有關。

二、組成分析與邏輯推理

  1. 巴豆霜(峻下攻積)

    • 主攻腸胃積滯,通過瀉下排除痰濕、宿食等病理產物。
    • 推測此方可能用於實證(如便秘、腹脹痛),藉通腑以緩解「驚積」導致的氣機壅塞。
  2. 蠍梢(息風止痙)

    • 針對「驚風」症狀,如抽搐、驚叫,能平肝熄風、解痙止痛。
  3. 麝香(開竅醒神)

    • 芳香走竄,通絡開竅,或能鎮靜安神,緩解夜啼。
    • 與蠍梢同用,強化止驚效果。
  4. 青黛(清熱涼血)

    • 清肝火,針對小兒肝熱內擾所致的煩躁、驚啼。
    • 輔助巴豆霜清熱解毒,防瀉下傷陰化熱。
  5. 鬱李仁(潤腸通便)

    • 協同巴豆霜通便,但性質較緩和,減少峻下傷正之弊。
    • 兼能利水,或助排體內痰濕。

三、治療原理
此方以「通腑瀉積」為核心,結合:

  • 瀉實(巴豆霜、鬱李仁)→ 解除腸胃積滯,從源頭減少氣機不暢。
  • 息風(蠍梢、青黛)→ 直接鎮靜止痙,改善抽搐、夜啼。
  • 開竅(麝香)→ 調暢氣血,安神定驚。
    整體針對「積滯生熱→熱擾風動」的病機,屬標本兼治之方。

四、用藥特點

  • 攻邪為主(巴豆霜峻瀉、蠍梢祛風),適用於體壯實證患兒。
  • 丸劑劑型(黍米大)及釣藤桃條湯送服,增強息風效果,並緩和巴豆毒性。

傳統服藥法


鬱李仁3兩7錢,青黛3兩7錢,蠍梢1兩(炒),麝香1錢2分半,巴豆霜2兩(去殼皮,研如粉,於新瓦上去盡油)。
上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黍米大。
初生兒每服1粒,2歲者5粒,3歲者。10粒,用釣藤、桃條煎湯送下。如無釣藤,只用桃條亦得。
忌生冷、油膩等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味辛散苦泄,孕婦慎用。
  • 本方有活血作用,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相關疾病


胰臟炎瘧疾排尿困難尿道炎前列腺增生

相同名稱方劑


斬邪丹, 出處:《宣明論》卷十三。 組成:綠豆,小豆30粒(口退皮再入),牛砂1錢,信砒1錢。 主治:諸般瘧疾,無時不止者。

斬邪丹,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一。 組成:乳香1錢,沒藥1錢,舶上茴香(炒)1錢,木香(不見火)1錢,鉤藤1錢。 主治:小兒驚積內釣,時發肚疼,夜啼驚叫。

斬邪丹,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十。 組成:鬱李仁3兩7錢,青黛3兩7錢,蠍梢1兩(炒),麝香1錢2分半,巴豆霜2兩(去殼皮,研如粉,于新瓦上去盡油)。 主治:小兒胎驚積在內,時發肚疼,叫啼不出,身體發熱,腹內虛鳴,小便不通,冷熱腹痛,眠睡不穩,正睡多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