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心鉛霜散

鎮心鉛霜散

ZHEN XIN QIAN SHUA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5%
肝經 23%
脾經 18%
腎經 11%
肺經 8%
膽經 5%
胃經 3%
大腸經 3%
心經
肝經
脾經
腎經
肺經
膽經
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鎮心鉛霜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鉛丹。鉛丹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一種具有安神鎮靜作用的藥材。其主要成分為鉛的化合物,歷史上常用於治療癲癇、驚悸等症狀,因其能夠有效地調節中樞神經系統,達到緩解焦慮和促進睡眠的效果。然而,鉛丹的使用受到現代醫學質疑,因為鉛對人體有毒性,長期接觸可能導致鉛中毒,損害神經系統和其他器官。因此,雖然在傳統中醫中,鉛丹被廣泛應用於某些病症的治療中,但現代醫學建議謹慎使用替代品,避免鉛丹的潛在危害。當代中醫師在使用鎮心鉛霜散時,必須平衡其療效與安全性,以確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鎮心鉛霜散中加入天竹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鎮心安神:天竹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鎮心安神之功效。能有效緩解因熱毒內擾、心神不寧、煩躁不安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目的。
  2. 化瘀止痛,消腫止癢:天竹黃亦有化瘀止痛、消腫止癢之功效。可針對因熱毒瘀阻所致的皮膚病、瘡瘍腫痛等症狀,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鎮心鉛霜散方中含有硃砂,其主要原因在於硃砂的鎮心安神之效。古人認為硃砂性寒,入心經,能清熱解毒,鎮驚安神。硃砂中的硫化汞具有鎮靜作用,能減輕心悸、失眠、驚恐等症狀,有助於安神定志。此外,硃砂還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減輕心火上炎所致的煩躁不安。因此,鎮心鉛霜散中使用硃砂,意在利用其鎮心安神之效,以治療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病症。

鎮心鉛霜散方中加入柏子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安神定志:柏子仁性味甘平,入心、腎經,具有養心安神、滋陰潤燥的功效。鉛霜散主治心悸失眠、煩躁不安等症,柏子仁可以起到鎮心安神的作用,緩解患者的精神緊張和不安,改善睡眠質量。
  2. 滋陰潤燥:柏子仁同時具有滋陰潤燥的作用,可緩解因心陰不足、心火亢盛而導致的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症狀。鉛霜散中其他藥物如鉛霜、硃砂等具有較強的燥性,柏子仁的加入可以起到滋陰潤燥的作用,使藥性更平和,避免燥熱傷陰。

鎮心鉛霜散中加入白附子,主要是基於其祛風止痙之效。

白附子味辛、甘,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祛風除濕、止痛解痙、消腫生肌之功效。對於心神不寧、驚悸不安、四肢抽搐等症狀,白附子可通過疏通經絡、化解瘀阻,達到鎮心安神的作用。

此外,白附子還可溫陽化寒,對於寒邪客於心包、導致心悸、失眠等症狀,亦有一定療效。因此,在鎮心鉛霜散中加入白附子,可以有效提升方劑的鎮心安神效果。

鎮心鉛霜散中包含牛黃,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鎮驚安神:牛黃具有清熱解毒、鎮驚安神之效,可有效治療因熱毒上擾心神所致的驚悸、失眠、煩躁等症狀。鎮心鉛霜散主治心火亢盛、痰熱內擾所致的驚癇,牛黃可清熱解毒,平息心火,達到鎮驚安神之效。
  2. 開竅醒神:牛黃具有開竅醒神之功,可通利心竅,改善神志不清、昏迷等症狀。鎮心鉛霜散中加入牛黃,可輔助其他藥物,增強其開竅醒神之效,更有效地治療驚癇。

鎮心鉛霜散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止痛: 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熱毒蘊結而引發的心煩不寧、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狀。
  2. 開竅醒神,鎮驚安神: 冰片味辛,能開竅醒神,並能鎮驚安神,對於因熱毒上擾心神而出現的失眠、多夢、心悸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冰片在鎮心鉛霜散中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痛、開竅醒神、鎮驚安神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鎮心鉛霜散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開竅醒神,安神定志: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脾、肺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的功效。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麝香能起到安神定志、鎮靜安神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和精神狀態。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麝香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除瘀血腫脹,減輕疼痛。對於心悸、心痛、胸悶等症狀,麝香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方劑「鎮心鉛霜散」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小兒心肺風熱,多驚者」,即小兒因心肺鬱熱、風熱上擾,導致心神不寧、易驚易惕之證。
小兒體質「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易受風熱之邪侵襲心肺,熱擾心神則見驚恐不安;或熱邪煉液為痰,痰熱蒙蔽清竅,加重驚悸。此方以清熱鎮驚、化痰開竅為主要方向,適用於熱證夾痰所致的精神不穩症狀。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清熱鎮驚」為核心,結合「化痰開竅」之法,其藥物配伍邏輯如下:

  1. 鉛霜(細研)

    • 性寒,質重墜,能清心降火、鎮驚安神。
    • 古代用於熱極生風或痰熱驚癇,取其重鎮之性以定驚。
  2. 天竹黃(細研)

    • 清熱豁痰、涼心定驚,擅治小兒痰熱驚風。
    • 與鉛霜配伍,增強清熱化痰、鎮驚之效。
  3. 朱砂(細研)

    • 甘涼質重,清心鎮驚、安神解毒。
    • 為傳統鎮心安神要藥,適用於心神不寧、驚悸。
  4. 柏子仁

    • 養心安神,潤燥益陰,平衡方中寒涼藥性,兼顧陰血不足之虛證。
  5. 白附子(炮裂)

    • 祛風痰、定驚搐,善治風痰上擾之驚癇。
    • 炮製後毒性降低,專注於化痰祛風。
  6. 牛黃(細研)

    • 清心解毒、豁痰開竅,為熱病神昏驚厥要藥。
    • 增強方劑清熱化痰、開竅醒神之力。
  7. 龍腦(冰片)

    • 辛涼走竄,開竅醒神,助諸藥透達心竅。
  8. 麝香

    • 芳香開竅、通絡散瘀,與龍腦共引藥上行,急開痰熱蒙蔽。

三、配伍邏輯與作用

  • 清熱鎮驚:鉛霜、朱砂、天竹黃、牛黃直接清心熱、鎮驚安神。
  • 化痰開竅:天竹黃、白附子、牛黃化痰,龍腦、麝香開竅,共解痰熱蒙蔽之弊。
  • 兼顧養陰:柏子仁潤養心神,防寒涼藥耗傷陰血。

全方以「清熱化痰、開竅鎮驚」為主軸,針對小兒心肺風熱、痰熱擾神之證,通過重鎮與芳香並用,達到標本兼治之效。

四、現代應用推論

此方組成與傳統「小兒驚風」治法吻合,現代可能適用於小兒熱性感染伴隨之高熱驚厥、痰鳴煩躁等症,然須注意鉛霜、朱砂等重金屬成分之安全性,需經專業中醫師辨證調整。

傳統服藥法


鉛霜1分(細研),天竹黃1分(細研),朱砂2錢(細研),柏子仁1錢,白附子(炮裂)1錢,牛黃(細研)1錢,龍腦(細研)1錢,麝香(細研)1錢。
上為細散,入研了藥,都研令勻。
每服半錢,以荊芥。薄荷湯調下,1日3-4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較強的鎮靜作用,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含有鉛丹、硃砂等有毒中藥,不宜過量服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及有心、肝、腎功能障礙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鎮心鉛霜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三。 組成:鉛霜1分(細研),天竹黃1分(細研),朱砂2錢(細研),柏子仁1錢,白附子(炮裂)1錢,牛黃(細研)1錢,龍腦(細研)1錢,麝香(細研)1錢。 主治:小兒心肺風熱,多驚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