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白皮丸

CHU BAI P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便覽》卷四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8%
腎經 13%
脾經 13%
胃經 12%
心經 12%
肺經 9%
膀胱經 5%
大腸經 5%
三焦經 5%
小腸經 2%
膽經 2%
肝經
腎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膀胱經
大腸經
三焦經
小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樗白皮丸方劑中加入山茱萸,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考慮:

  1. 滋陰補腎: 山茱萸味酸澀,性微溫,歸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澀精氣之效。樗白皮性寒,善於清熱燥溼,但容易損傷腎陰。加入山茱萸可以起到滋陰補腎,防止樗白皮寒涼傷陰的作用,使藥性更加平和。
  2. 收斂固澀: 山茱萸有收斂固澀的功效,可以輔助樗白皮止瀉止汗。樗白皮善於治療溼熱瀉痢、虛汗不止等症,加入山茱萸可以增強其固澀止瀉作用,提高療效。

樗白皮丸中加入苦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殺蟲止癢:苦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可有效抑制濕熱所致的皮膚病症,如濕疹、膿皰瘡等。樗白皮本身也具清熱解毒、燥濕止癢之效,兩者合用,可加強清熱燥濕、殺蟲止癢之功,對濕熱蘊結、皮膚瘙癢等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苦參與樗白皮藥性相合,苦參的清熱燥濕可輔助樗白皮的解毒止癢,而樗白皮的收斂止癢則可加強苦參的殺蟲效果,兩者協同作用,可增強藥效,提高療效。

樗白皮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調理氣血及治療相關疾病。在其組成中,香附的加入具有重要的療效和意義。香附,學名為“香附子”,是一味常用的中藥,有助於理氣解鬱,調和脾胃。對於因情志不暢或氣滯引起的各種病症,香附能夠有效地舒緩情緒,促進氣血流通,減輕疼痛和不適。

樗白皮丸的主要功效在於清除體內的熱毒和濕氣,而香附的特性則能夠平衡這些作用,避免過度的寒涼之性對人體的影響。此外,香附還能增強樗白皮的藥效,協助消化和提高身體對其他藥物的吸收。在這個方劑中,香附不僅是成分之一,更是調和和增強整體療效的關鍵所在,使得樗白皮丸能夠更全面地應對各類病症,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樗白皮丸方中包含龜板,主要原因如下:

  1. 滋陰降火:龜板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清熱解毒的功效。樗白皮則性寒,味苦,入肝膽經,能清熱利濕、止癢消腫。兩藥合用,可滋陰降火,清熱解毒,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瘙癢、濕疹等症有良好療效。
  2. 固本培元:龜板為龜的背甲,具有補腎益精、滋陰潛陽的功效,能固本培元,增強機體抵抗力。樗白皮則能清熱解毒,改善體質。兩藥相配,既能清熱解毒,又能固本培元,有助於提高療效,使患者更快康復。

樗白皮丸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梔子性寒,味苦,入心、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可輔助樗白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尤其適用於熱毒蘊結、瘡瘍腫痛等症。
  2. 緩解副作用:樗白皮性寒,容易引起脾胃虛寒、腹痛泄瀉等副作用。梔子性寒,但味苦,可以起到收斂止瀉的作用,減輕樗白皮對脾胃的損傷,使藥效更溫和,更易被人體接受。

樗白皮丸方劑中包含黃柏,是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癢、解毒殺蟲之效。其與樗白皮同為苦寒之品,二者相輔相成,可增強清熱解毒、止癢止痛的功效,尤其適用於濕熱蘊結、下焦濕熱所致的皮膚病症,如濕疹、膿皰瘡、陰囊濕疹等。

樗白皮丸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樗白皮性寒,入脾、腎經,擅長清熱解毒,利濕止瀉。但其寒涼之性,易損傷陽氣,導致脾胃虛寒,腹痛泄瀉。乾薑性溫,入脾、胃經,溫中散寒,可緩解樗白皮的寒性,防止其傷及脾胃陽氣,並促進藥效發揮。
  2. 助脾運化:樗白皮入脾經,有清熱利濕之效,但其清熱之力過強,易傷脾陽,導致脾胃運化功能減弱,引起腹瀉。乾薑溫脾散寒,有助於促進脾胃運化,增強消化吸收能力,避免因脾虛而加重腹瀉。

樗白皮丸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潤肺止咳: 川貝母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樗白皮丸主治濕熱蘊肺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狀,而川貝母可以清熱化痰,潤肺止咳,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更有效地緩解咳嗽症狀。
  2. 降逆止嘔: 川貝母還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可緩解因肺熱、胃熱引起的噁心、嘔吐等症狀。樗白皮丸中可能也存在胃熱或痰熱上逆的病機,因此加入川貝母可以起到降逆止嘔的作用,進一步增強療效。

樗白皮丸中加入白朮,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燥濕: 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燥濕、止瀉的功效。樗白皮性寒,易傷脾胃,白朮可補脾氣,溫脾陽,防止樗白皮過寒損傷脾胃,並增強其利水消腫之效。
  2. 助藥力: 白朮能增強藥物的吸收和利用,促進樗白皮的藥效發揮。白朮本身具有利水消腫作用,與樗白皮共同作用,可更有效地治療水腫、腹水等病症。

樗白皮丸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燥熱之弊: 樗白皮性寒,善於清熱解毒,但其燥性較強,容易傷陰。白芍性微寒,味酸甘,能養血柔肝,緩解燥熱,避免樗白皮過於燥烈,損傷脾胃之陰。
  2. 協調藥性: 白芍能和解藥性,調和藥性,使藥力平和,減少毒副作用。白芍與樗白皮相配,能相互協調,相輔相成,發揮更佳的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樗白皮丸 」,主要成分是:山茱萸,苦參,香附,龜板,梔子,黃柏,乾薑,川貝母,白朮,白芍, 主治功效是:白帶,又稱帶下,是女性生殖系統中的分泌物,通常呈白色或透明狀,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1.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2.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3. 川貝母具有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川貝母可清肺熱、化痰止咳,對肺熱燥咳、乾咳少痰、痰粘難咯、咯痰帶血等症有良好療效。川貝母還可平喘、鎮咳、祛痰,對氣喘、咳嗽、痰多胸悶等症有良好療效。川貝母還具有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

  4. 苦參味苦、性寒,歸肝、心、肺、腎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等功效。苦參可用於治療各種寄生蟲感染導致的腹痛、腹瀉、便祕、貧血等疾病,以及熱毒血瘀引起的各種出血症狀,如咯血、便血、子宮出血等。此外,苦參也常被用於治療濕熱下注引起的帶下色黃、陰腫陰癢,以及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狀。

  5.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腰痛、脾胃寒證、消化不良、腹瀉、吐血、便血、崩漏、經血不調、痛經、月經過多、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等病症。乾薑不僅具有藥用價值,還可以作為日常食品添加,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慾、消炎止痛、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

  6. 龜板歸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益腎健骨、固經止血、養血補心的功效。龜板含豐富的膠原蛋白、氨基酸、礦物質等成分,能補益肝腎、滋陰養血、固經止血。此外,龜板還具有養血潤燥、強筋健骨、安神益氣等作用。龜板在臨牀上主要用於治療陰虛內熱、陰虛陽亢、血虛風動、崩漏、月經過多、腎虛骨痿、心虛驚悸、盜汗、失眠等症。

  7.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能治療腳氣、痿闢、骨蒸勞熱、瘡瘍腫毒、濕疹瘙癢、肺熱咳嗽、痢疾、洩瀉、水腫、消渴、瘡毒、腫毒、蛇蟲咬傷等症狀。此外,黃柏還有斂瘡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痤瘡、濕疹、皮膚損傷、擦傷、瘀傷等疾病。

  8. 山茱萸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傳統功效。山茱萸能治療腎虛精虧引起的遺精、早泄、腰膝痠軟、月經過多、崩漏等症狀,以及眩暈耳鳴、腰膝痠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等症狀,以及內熱消渴。此外,山茱萸富含維生素B系列和鐵元素,有助於生成血紅蛋白和補充血液,改善血虛症狀。山茱萸能促進肝細胞再生、增加肝組織血流量,改善肝功能,對肝損傷和肝纖維化具有療效。山茱萸也能益精,即增強腎精,改善腎臟功能,增強性功能,達到輕度壯陽補腎的作用,對精虛型性功能障礙有輔助治療作用。

  9. 香附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可治療肝氣鬱結引起的胸脅脹滿、脘腹疼痛、食慾不振、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香附入脾胃經,具有補益氣血之功,可用於治療氣虛所致的疲乏無力、氣短喘促等症狀。香附辛烈,氣味濃烈,以氣用事,故專治氣結為病,可用於治療乳腺增生、甲狀腺結節等症狀。

  10. 梔子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包括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其止血功效主要基於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常與其他止血中藥同用。梔子還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適用於治療各種熱證,如心煩、失眠、心悸、口渴、黃疸、發熱、小便短赤、吐血、衄血、便血等。梔子中的有效成分包括梔子苷和梔子酸,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可抑制炎症反應,促進組織修復,達到治療效果。

總結:中藥方劑「 樗白皮丸 」,主要成分是:山茱萸,苦參,香附,龜板,梔子,黃柏,乾薑,川貝母,白朮,白芍。

傳統服藥法


樗根白皮5錢,山茱萸(去核)5錢,苦參5錢,香附5錢,龜板2兩,梔子2兩,黃柏1兩,乾薑2錢,貝母2錢,白朮7錢半,白芍7錢半,白葵花5錢。
上為末,酒糊為丸。
每服70-80丸,空心溫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清熱燥濕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白帶

相同名稱方劑


樗白皮丸, 出處:《便覽》卷四。 組成:樗根白皮5錢,山茱萸(去核)5錢,苦參5錢,香附5錢,龜闆2兩,梔子2兩,黃柏1兩,乾薑2錢,貝母2錢,白朮7錢半,白芍7錢半,白葵花5錢。 主治:白帶。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