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衝湯

GU CHO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腎經 23%
脾經 13%
大腸經 9%
心經 9%
胃經 7%
膽經 5%
肺經 4%
三焦經 4%
肝經
腎經
脾經
大腸經
心經
胃經
膽經
肺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固衝湯

  • 中藥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海螵蛸具有固澀止帶、清熱解毒、疏風散寒、活血化瘀等功效,可治療崩漏、帶下、月經過多、白帶過多、子宮濕熱、血瘀等症。

  •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中藥龍骨味甘鹹,性微寒,具有安神止驚、止瀉、止血、健脾胃、澀精止遺、強筋骨等功效。

  • 牡蠣具有多種傳統功效,包括補腎固精、益氣養血、益氣養血、化痰止咳、生津止渴、清熱利濕、滋陰補腎、健脾胃。

  • 山茱萸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傳統功效。

  • 中藥五倍子性味澀、微溫,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止瀉、止咳化痰、固澀收斂、固表止汗等功效。

總論

中藥方劑「固衝湯」,主要成分是:白朮,黃耆,龍骨,牡蠣,山茱萸,白芍,海螵蛸,茜草,五倍子,主治功效是:脾腎虧虛,衝脈不固證。猝然血崩或月經過多,或漏下不止,色淡質稀,頭暈肢冷,心悸氣短,神疲乏力,腰膝酸軟,舌淡,脈微弱。在現代醫學中,可將此證運用於功能性子宮出血、產後出血過多等病症,其主要原因是脾氣虛弱,衝任不固所致。

傳統服藥法


白朮1兩(炒),生黃耆6錢,龍骨8錢(煅,搗細),牡蠣8錢(煅,搗細),萸肉8錢(去淨核),生抗芍4錢,海螵蛸4錢(搗細),茜草3錢,棕邊炭2錢,五倍子5分(軋細,藥汁送服)。
脈象熱者, 加大生地1兩;涼者,加烏附子3錢;大怒之後,因肝氣衝激血崩者,加柴胡2錢;若服藥兩劑不愈,去棕邊炭,加真阿膠5錢(另燉)同服;服藥後覺內熱者,加生地。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為治腎虛不固,脾虛不攝,衝脈滑脫所致崩漏而設。脾為後天之本,脾氣健旺,氣血生化有源,則衝脈盛,血海盈;腎為先天之本,腎氣健固,封藏有司,則月事能按期而來,適度而止。若脾虛而不攝,腎虛而不固,以致衝脈滑脫,則血下如崩,或漏下難止。氣血既虛,故見頭暈肢冷、心悸氣短、神疲腰酸諸症。舌淡脈弱,亦為氣血不足之象。張錫純說:「然當其血大下之後,血脫而氣亦隨之下脫……此證誠至危急之病也」(《醫學衷中參西錄》上冊),當急治其標,固衝攝血為主,輔以健脾益氣。山萸肉甘酸而溫,既能補益肝腎,又能收斂固澀,故重用以為君藥。龍骨味甘澀,牡蠣咸澀收斂,合用以「收斂元氣,固澀滑脫」,「治女子崩帶(《醫學衷中參西錄》中冊),龍、牡煅用,收澀之力更強,共助君藥固澀滑脫,均為臣藥。張錫純每以此三藥同用,成為收斂止血,.或為救元氣欲脫的常用配伍組合;脾主統血,氣隨血脫,又當益氣攝血,白朮補氣健脾,以助健運統攝;黃耆既善補氣,又善升舉,尤善治流產崩漏,二藥合用,令脾氣旺而統攝有權,亦為臣藥。生白芍味酸收斂,功能補益肝腎,養血斂陰;棕櫚炭、五倍子味澀收斂,善收斂止血;海螵蛸、茜草固攝下焦,既能止血,又能化瘀,使血止而無留瘀之弊,以上共為佐藥。諸藥合用,共奏固衝攝血,益氣健脾之功。 本方的配伍特點有二:一是用眾多斂澀藥固澀滑脫為主,配伍補氣藥以助固攝為輔,意在急則治標;二是用大量收澀止血藥配伍小量化瘀止血之品,使血止而不留瘀。 因本方有固衝攝血作用,故名「固衝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血熱妄行崩漏者忌用本方

相同名稱方劑


固衝湯, 出處:《衷中參西》上冊。 組成:白朮1兩(炒),生黃耆6錢,龍骨8錢(煅,搗細),牡蠣8錢(煅,搗細),萸肉8錢(去淨核),生杭芍4錢,海螵蛸4錢(搗細),茜草3錢,棕邊炭2錢,五倍子5分(軋細,藥汁送服)。 主治:婦女血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