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二胡散中加入延胡索,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與方劑整體功效相符。
延胡索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其主要藥理作用為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並具有鎮痛、抗炎作用。二胡散通常用於治療血瘀經閉、痛經、腹痛、跌打損傷等症,而延胡索的活血化瘀、止痛功效能有效改善這些病症,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達到治療目的。
二胡散中加入胡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胡椒性辛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消食的功效。二胡散常用於治療寒邪客於脾胃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胡椒的溫中散寒作用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 助藥性:胡椒味辛,能促進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和發揮藥效,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同時,胡椒的味道也能夠掩蓋一些中藥材的苦味,提高患者的服藥體驗。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二胡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冷氣心痛及疝氣心腹痛」,其病機核心在於「寒凝氣滯」。
- 冷氣心痛:指因寒邪侵襲或陽氣虛弱,導致心腹部位氣血凝滯,引發疼痛,多表現為陣發性絞痛、得溫則減。
- 疝氣心腹痛:古之「疝氣」泛指氣機不暢引起的痛證,此處主要指寒邪客於肝經,氣血阻滯所致的少腹或陰囊腫痛,牽引心腹。
此類痛證特點多為「遇寒加重、得溫痛緩」,屬實寒證或寒凝血瘀之證。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藥物組成:
玄胡索(延胡索):
- 性味辛苦溫,入肝、脾經,為「血中氣藥」,兼具活血化瘀與行氣止痛之效。
- 針對氣滯血瘀之痛證,能通暢氣血,尤其善治「一身上下諸痛」。
胡椒:
- 性味辛熱,入胃、大腸經,具溫中散寒、下氣止痛之功。
- 辛熱之性可驅散寒邪,溫暖中焦與下焦,改善寒凝氣滯所致之冷痛。
配伍邏輯:
- 氣血兼顧:玄胡索行氣活血,胡椒散寒溫通,二者協同破除寒凝氣血之痼結。
- 標本同治:胡椒散寒治其本(寒邪),玄胡索止痛治其標(氣滯血瘀)。
- 臟腑經絡相應:
- 玄胡索入肝經,疏通肝氣鬱滯,契合疝氣痛之病位;
- 胡椒溫中下焦,散寒助陽,針對冷氣內生之病機。
治療原理:
此方通過「辛溫散寒+行氣活血」的組合,達成以下作用:
- 溫通經脈:破除寒邪凝滯,恢復氣血流通。
- 行氣止痛:直接緩解因寒凝或氣滯引發的疼痛。
- 局部與整體調節:兼顧中焦(心腹痛)與下焦(疝氣痛)的病變,體現中醫「異病同治」思維。
總結:二胡散藥簡力專,針對「寒凝血滯」之痛證,以溫通為核心,體現傳統中藥「辛散溫行」的配伍智慧。
傳統服藥法
玄胡索、胡椒各等分。
上為細末。
每服5錢)食前溫酒調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二胡散, 出處:《醫統》卷五十六。 組成:玄胡索、胡椒各等分。 主治:冷氣心痛及疝氣心腹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