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丸

DU ZHO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濟生》卷七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3%
肝經 23%
脾經 17%
肺經 17%
胃經 17%
腎經
肝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杜仲丸以杜仲為主要藥材,這正是由於杜仲的藥性與功效與丸劑的治療目標相契合。杜仲性溫,味甘,歸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降壓等功效。因此,以杜仲為主的丸劑常被用於治療腰膝痠軟、筋骨無力、胎動不安、高血壓等症狀。

此外,杜仲還有利尿消腫之效,有助於改善水腫和腎虛引起的相關問題。因此,在杜仲丸中加入杜仲,不僅能發揮其補腎固本的作用,更能針對特定症狀提供更全面的治療效果。

杜仲丸中加入生薑,主要原因有二:

  1. 溫腎助陽,調和藥性:杜仲性溫,善於補肝腎,但其補益之力偏於平補,且具有一定寒涼之性。生薑辛溫,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解表發汗之效,可溫腎助陽,使杜仲補腎之力更趨溫和,避免寒涼之性損傷脾胃,更能溫煦腎陽,促進藥效發揮。
  2. 促進藥物吸收,增強療效:生薑具有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消化吸收的作用。杜仲丸中加入生薑,可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使補腎壯腰的功效更為顯著。

杜仲丸中加入續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肝腎,強筋骨: 杜仲擅長補肝腎,強筋骨,而續斷亦有補肝腎,強筋骨之效,兩者相輔相成,可增強藥效,更好地治療肝腎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軟、筋骨無力等症狀。
  2. 固精益髓: 續斷除了補肝腎,還有固精益髓之功效,與杜仲一同使用,可更好地治療腎虛所致的遺精、滑精、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等症狀。

因此,杜仲丸中加入續斷,是為了更好地發揮藥效,治療肝腎不足、筋骨無力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杜仲丸」

杜仲丸是由杜仲、生薑、續斷三味中藥材組成的中藥方劑,具有補氣、強筋骨、安胎的功效。

杜仲味甘、微苦,性溫,歸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補益氣血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腰腿痠痛、風濕痹痛、胎動不安、妊娠腰背痛等症。

生薑味辛、性溫,歸肺、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解毒散寒、溫肺化痰等功效。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胃寒嘔吐、腹痛腹瀉等症。

續斷味甘、微苦,性微溫,歸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利尿消腫、安胎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腰腿痠痛、風濕痹痛、胎動不安、妊娠腰背痛等症。

杜仲丸的組成比例為杜仲6克、生薑3克、續斷3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用。

杜仲丸的臨牀用途包括:

  1. 妊娠2-3月,胎動不安:在懷孕的頭兩個到三個月份,胎兒由於正在發育,所以胎動會比較明顯。這時如果出現胎動頻繁或胎動異常的情況,可能是胎兒發育異常或母體出現問題的徵兆,需要及時就醫檢查。

  2. 妊娠腰背痛:在懷孕期間,由於胎兒的增長壓迫到腰部和背部,所以可能會出現腰背疼痛的症狀。這時可以通過適當的休息、熱敷、按摩等方式來緩解疼痛。如果疼痛嚴重,則需要及時就醫檢查。

  3. 腰腿痠痛:杜仲丸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可以緩解腰腿痠痛的症狀。

  4. 風濕痹痛:杜仲丸具有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緩解風濕痹痛的症狀。

  5. 胎動不安:杜仲丸具有安胎的功效,可以緩解胎動不安的症狀。

總結:杜仲丸是一種補氣、強筋骨、安胎的中藥方劑,臨牀上主要用於治療妊娠2-3月,胎動不安;妊娠腰背痛;腰腿痠痛;風濕痹痛;胎動不安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杜仲(去粗皮,炙,銼)3錢,防風(去叉)3錢,附子(炮裂,去皮臍)3錢,石菖蒲3錢,桔梗(炒)3錢,秦艽(去苗土)3錢,細辛3錢,肉桂(去粗皮)3錢,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炒)3錢,半夏(湯浸2、7次,焙)3錢,沙參半兩,熟地黃(焙)半兩,蜀椒(去目並閉口者,炒出汗)半兩,乾薑(炮)半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15丸,漸加至20丸,空心溫酒送下。1月見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有活血作用,月經量過多者慎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肺結核前列腺炎腳氣病耳聾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腎絲球腎炎精囊炎(精囊炎性疾患)化膿性關節炎骨質疏鬆症背痛

相同名稱方劑


杜仲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四二引《肘後方》。 組成:杜仲不計多少。 主治:婦人胞胎不安,並産後諸疾。

杜仲丸, 出處:《千金》卷十九。 組成:杜仲2兩,石斛2分,乾地黃3分,乾薑3分。 主治:補腎。主治:腎虛腰痛。

杜仲丸, 出處:《濟生》卷七。 組成:杜仲(去皮,銼,薑汁浸,炒去絲)1兩,川續斷(酒浸)1兩。 主治:養胎。主治:妊娠2-3月,胎動不安。妊娠腰背痛。

杜仲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六。 組成:杜仲(去粗皮,炙,爲末)1兩,補骨脂(炒香熟,爲末)1兩,胡桃仁(湯浸去皮,研)1兩。 主治:補下元,烏髭鬓,壯腳膝,進飲食,悅顔色。益精助陽,烏鬚,壯腳。主治:腰疼。腎虛衰,不能上榮肝木,而肝乏生生之源,精血無以內榮二海,腰痛牽引于脅,脈虛者。

杜仲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一六引《衛生家寶》。 組成:杜仲(去粗皮,稱用,麥麸炒黃色,去麥麸不用)2兩半,牛膝(酒浸1宿,曬乾)2兩半,菟絲子(酒浸1宿控出,趁濕潤研破,曬乾)2兩半,續斷(酒浸1宿,曬乾)2兩半,木瓜(切碎,曬乾稱)2兩半,萆薢(炒黃色爲度)2兩半,金毛狗脊5兩半(出毛淨稱,用好米醋于砂铫內煮,切片子,焙乾)。 主治:風疾及腰腎風虛腳氣。

杜仲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四三。 組成:杜仲(去粗皮,炙,銼)3錢,防風(去叉)3錢,附子(炮裂,去皮臍)3錢,石菖蒲3錢,桔梗(炒)3錢,秦艽(去苗土)3錢,細辛3錢,肉桂(去粗皮)3錢,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炒)3錢,半夏(湯浸2-7次,焙)3錢,沙參半兩,熟地黃(焙)半兩,蜀椒(去目并閉口者,炒出汗)半兩,乾薑(炮)半兩。 主治:子宮久冷,妊娠數墮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