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骨散

壯骨散

ZHUANG G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4.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腎經 24%
肺經 17%
脾經 17%
胃經 17%
肝經
腎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壯骨散中加入杜仲,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肝腎、強筋骨:杜仲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作用。其有效成分如杜仲膠、松脂醇等,能促進骨骼生長,改善骨質疏鬆,對於因肝腎虛損導致的腰膝痠軟、骨骼疼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益氣血、通經絡:杜仲同時具備益氣血、通經絡的作用,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骨骼細胞的營養供應,進一步促進骨骼的生長和修復。

總之,杜仲在壯骨散中起到補肝腎、強筋骨、益氣血、通經絡的功效,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壯骨的功效。

壯骨散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 生薑性溫,具有溫經散寒之效,可溫暖肢體,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因寒邪侵襲導致的骨骼疼痛、麻木等症狀。
  2. 解毒消腫: 生薑具有一定的解毒消腫作用,可以減輕因跌打損傷、骨折等原因引起的局部腫脹和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此外,生薑還具有一定的抗炎、止痛作用,可以輔助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壯骨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壯骨散主治「一切諸氣閃肭,腰腳不能轉側」,此症多因外力挫傷、跌撲閃挫,導致氣血瘀滯、經絡受阻,或因肝腎不足、筋骨失養,引發腰部及下肢活動不利。古人稱「閃肭」為氣血突然逆亂或筋絡扭挫之病,特點是疼痛劇烈、轉側困難。此方以活血補腎、強筋壯骨為方向,既能散瘀通絡,又可溫補肝腎,適用於外傷或虛損所致的腰腳痿弱。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功效

  • 當歸:養血活血,通絡止痛。為「血中氣藥」,能調和氣血,促進經絡通暢,改善閃挫後的血瘀氣滯。
  • 補骨脂(故紙):溫腎助陽,強筋骨。補腎氣以固本,兼散寒濕,針對腰腳痿弱因腎陽不足者。
  • 杜仲:補肝腎,強筋骨。善治腰膝酸軟,肝腎不足者,能引藥下行至腰腳。
  • 牛膝:活血通經,補肝腎,引血下行。既可化瘀療傷,又能強健筋骨,為腰膝下肢引經要藥。
  • 小茴香:溫腎散寒,理氣止痛。助陽氣運行,化解寒凝氣滯,緩解筋膜拘急。

2. 配伍邏輯

  • 活血與補腎並行:當歸、牛膝活血化瘀,疏通經絡;補骨脂、杜仲補益肝腎,固本培元。適合「虛實夾雜」之證,既治標(瘀滯疼痛),又治本(肝腎虧虛)。
  • 溫通與下行並重:小茴香溫散寒氣,助氣血運行;牛膝引藥下行,直達病所(腰腳)。全方以酒送服,更增溫通活血之效。

3. 治療原理

此方針對「氣滯血瘀+肝腎不足」的核心病機,透過:

  1. 行氣活血:當歸、牛膝化解瘀血,恢復經絡流通。
  2. 溫補肝腎:補骨脂、杜仲填補下元,強健筋骨結構。
  3. 引經定向:牛膝引藥下行,小茴香散寒理氣,集中藥力於腰腳。

綜論:壯骨散是「標本兼治」之方,既可處理急性閃挫的氣血瘀阻(治標),又能調理肝腎虧虛的筋骨痿弱(治本),體現中醫「攻補兼施」的治療思維。

傳統服藥法


當歸、故紙、杜仲、牛膝、小茴。
上為末。
每服3錢,以酒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前列腺炎慢性腎衰竭腎絲球腎炎

相同名稱方劑


壯骨散, 出處:《嵩屋尊生》卷十三。 組成:當歸、故紙、杜仲、牛膝、小茴。 主治:五種腰痛。

壯骨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一。 組成:杜仲2兩(去粗皮,銼碎,生薑自然汁浸1宿,慢火炒),莳蘿1兩(微妙)。 主治:一切諸氣閃肭,腰腳不能轉側。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