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礬散

二礬散

ER FA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8

熱/寒比例

(0.3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8%
心經 16%
肺經 14%
膽經 13%
胃經 8%
脾經 6%
膀胱經 6%
大腸經 6%
肝經
心經
肺經
膽經
胃經
脾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二礬散中含有雄黃,主要原因如下:

  1. 解毒消腫: 雄黃性味辛溫,具有解毒殺蟲、消腫止痛之功效。古人認為,二礬散主要用於治療外傷感染、皮膚潰瘍等病症,雄黃的加入有助於消解毒素,促進傷口癒合。
  2. 引藥入藥: 雄黃氣味強烈,能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病竈,增強藥效。二礬散中其他藥物如礬石、明礬等,具有收斂止血、燥濕止癢的作用,雄黃的加入可以幫助這些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二礬散中包含鬱金,主要原因如下:

  1. 行氣止痛:鬱金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活血止痛之功。二礬散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等,鬱金的加入可以促進氣血運行,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2. 消腫散瘀:鬱金除了行氣止痛之外,還具有一定的消腫散瘀作用。二礬散中含有其他活血化瘀的藥物,鬱金的加入可以加強其消腫散瘀的效果,加速傷口癒合。

二礬散中含有白礬,主要原因如下:

  1. 燥濕止癢: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之效,可有效治療濕疹、皮膚瘙癢等症。二礬散中常與其他清熱解毒藥材配合,加強止癢效果,改善皮膚炎症。
  2. 收斂生肌: 白礬亦具有收斂生肌之功,能促進傷口癒合,減少分泌物,預防感染。二礬散常用於治療濕疹、瘡瘍等皮膚病,白礬的收斂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加速病程恢復。

二礬散中包含膽礬,主要原因有二:

  1. 燥濕止癢: 膽礬性寒,味苦澀,具有燥濕止癢之效。對於濕疹、癬症等皮膚病引起的瘙癢,能有效抑制炎症,止癢止痛。
  2. 收斂生肌: 膽礬具有收斂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生肌止血。對於皮膚破損、潰瘍等,能加速傷口癒合,減少感染。

因此,二礬散中加入膽礬,能夠有效地治療濕疹、癬症等皮膚病,並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止癢止痛、生肌止血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二礬散》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咽喉乳蛾」。乳蛾即現代所稱之扁桃體腫大或化膿,屬中醫「喉痺」「喉風」範疇,多因風熱邪毒上攻,或肺胃火熾,痰熱壅滯咽喉所致。臨床表現為咽喉腫痛、吞嚥困難,甚則潰爛化膿。古代以吹喉法使藥末直達病所,具清熱解毒、消腫祛腐之效。

二、組成藥物與配伍邏輯

  1. 雄黃(5錢)

    • 性味辛溫,有毒,歸肝、大腸經。
    • 傳統功用:解毒殺蟲,燥濕祛痰。
    • 在咽喉病中:取其「解毒消腫」之力,尤善治癰腫疔毒,《本草綱目》載其能「化腹中瘀血,殺百毒」。
  2. 鬱金(5錢)

    • 性味辛苦寒,歸心、肝、膽經。
    • 傳統功用:活血止痛,行氣解鬱,清心涼血。
    • 在咽喉病中:能散瘀熱、利氣機,助緩解咽喉氣滯血瘀之腫痛,兼輔佐雄黃解毒。
  3. 白礬(生用)(2錢半)

    • 性味酸寒,歸肺、脾、肝經。
    • 傳統功用:清熱消痰、止血燥濕,生用偏重解毒祛腐。
    • 在咽喉病中:直接作用於黏膜,可收斂消腫,化解痰涎壅塞,《神農本草經》言其「主寒熱泄痢,惡瘡,目痛,堅骨齒」。
  4. 膽礬(5分)

    • 性味酸澀辛寒,有毒,歸肝、膽經。
    • 傳統功用:湧吐痰涎、解毒收濕。
    • 在咽喉病中:少量用之,能「腐蝕惡肉」而祛腐生新,治喉瘡潰爛,與白礬協同增強局部收斂效果。

三、組方原理與治療機制

此方以「解毒消腫、祛腐斂瘡」為核心:

  • 雄黃為君:直解熱毒,攻散咽喉腫毒。
  • 白礬、膽礬為臣:生用取其酸寒收澀之性,燥濕祛痰,並腐蝕壅塞之腐肉。
  • 鬱金為佐:活血行氣,防瘀熱膠結,兼助藥性上行。

全方側重「局部外治」,透過吹喉法使藥力迅速滲透,針對熱毒壅盛、痰瘀交阻的實證乳蛾,尤其適合咽喉腫痛伴隨化膿傾向者。其配伍體現「以毒攻毒」與「祛腐生新」的古代外科思路,寒溫並用,共奏清熱痰、消腫痛之效。

四、方劑特色

  1. 峻藥輕投:膽礬用量極輕(5分),取其藥性而非猛力,避免過度刺激黏膜。
  2. 標本兼顧:雄黃、鬱金解熱毒、調氣血以治本;二礬祛腐斂瘡以治標。
  3. 吹喉給藥:順應「上病下取」原則,直達病所,適合古代急症處理。

傳統服藥法


雄黃5錢,鬱金5錢,白礬(生用)2錢半,膽礬5分。
上為細末。
以竹管吹入喉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二礬散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乳腺炎乳房腺體瘤

相同名稱方劑


二礬散, 出處:《濟陽綱目》卷一○六。 組成:雄黃5錢,鬱金5錢,白礬(生用)2錢半,膽礬5分。 主治:咽喉乳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