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二連四物湯中加入胡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胡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二連四物湯以四物湯為基礎,加入生地黃、丹皮等涼血藥,用於治療血熱妄行、瘀血阻滯所致的各種病症。胡黃連的加入,可增強清熱解毒之力,更有效地清除血熱,促進瘀血消散。
- 抑制藥性:二連四物湯中含有川芎、白芍等溫性藥材,胡黃連的加入,可以抑制這些藥材的燥熱之性,使藥性更平和,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大的刺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二連四物湯(四物二連湯)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血虛發熱」及相關變證,核心病機為陰血虧損、虛熱內生,或兼濕熱蘊結。具體表現如下:
- 血虛發熱:產後或亡血傷津,陰不制陽,致五心煩熱、夜間寒熱往來,屬虛火浮越。
- 口舌生瘡:陰虛火炎上灼口腔,或血虛濕熱熏蒸,非實火所致之瘡癢。
- 經閉不行:因傷酒濕熱蘊結胞宮,或失血後衝任空虛,血海不盈而經閉。
- 兼證調整:生地黃替換四物湯中原熟地,加強涼血養陰;黃連、胡黃連清熱燥濕,針對酒毒或虛熱夾濕。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四物湯(生地版)為君:養血為本,兼清血熱
- 當歸、白芍:補血和營,調肝藏血。
- 生地黃:涼血滋陰,解血分伏熱,較熟地更宜虛熱證。
- 川芎:活血行氣,防血藥滋膩滯瘀,助經閉通調。
2. 二連(黃連、胡黃連)為佐使:清熱為標,標本兼顧
- 黃連:苦寒清心胃實火,瀉濕熱(如傷酒積熱),治口瘡、除煩。
- 胡黃連:退虛熱、除骨蒸(五心煩熱),兼清下焦濕熱(如產後瘀熱未淨)。
- 二者相配,黃連偏瀉實火,胡黃連偏清虛熱,共解「血虛夾熱」之複雜病機。
3. 配伍精義
- 養血不助熱:以生地易熟地,避其溫性,契合血虛發熱之需。
- 清熱不傷正:二連雖苦寒,但與四物湯相伍,清熱同時護陰血,瀉中寓補。
- 動靜結合:川芎之辛散活絡,助二連解濕熱鬱結,防血虛兼瘀之弊。
三、推論延伸功效
此方潛在適應證可延伸至:
- 婦人更年期陰虛火旺之潮熱盜汗。
- 慢性虛勞發熱伴黏膜潰瘍(如口腔、陰部)。
- 濕熱瘀阻之月經不調(量少色黯、質黏稠)。
總結:二連四物湯以「養血為體、清熱為用」,透過調補肝血以充衝任,清瀉虛實之火以安臟腑,體現中醫「滋陰降火」與「血虛宜清」的治療智慧。
傳統服藥法
四物湯(內用生地黃)加黃連、胡黃連(真者)。
溫飲清汁。
本方方名,東垣十書本作「四物二連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二連四物湯, 出處:《元戎》(拔萃本)。 組成:四物湯(內用生地黃)加黃連、胡黃連(真者)。 主治:婦人血虛發熱,口舌生瘡,經閉,婦人或因傷酒,或因産亡血,或虛勞五心煩熱,或夜發寒熱,或傷於衝任而經閉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