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毒化管作膿丸

追毒化管作膿丸

ZHUI DU HUA GUAN ZUO NO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45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大腸經 21%
胃經 21%
心經 12%
脾經 12%
肝經
大腸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名為「追毒化管作膿丸」,主攻「痔漏」。古代醫家認為痔漏多因濕熱下注、氣血瘀滯,或久病成漏,形成瘻管膿瘍。方名中「追毒」指驅除深部邪毒,「化管」意指消散瘻管,「作膿」或為促使膿毒外透,推測其用於痔漏日久、瘻管膿毒難消之證,旨在排膿祛腐、促進瘡口癒合。

組成與邏輯推論:

  1. 胡黃連(薑汁炒)

    • 性味苦寒,歸肝胃大腸經,善清濕熱、解毒消腫。薑汁炒可緩其寒性,兼顧脾胃。
    • 作用於痔漏濕熱蘊結之本,清熱燥濕以除病根。
  2. 刺蝟皮(火炙黃色)

    • 味苦甘平,傳統用於止血、化瘀、解毒。《本草綱目》載其治「腸風瀉血」「五痔陰蝕」。
    • 火炙後增強收澀之性,推測能斂瘡生肌,針對瘻管腐爛組織加以修復。
  3. 麝香(三分)

    • 辛溫香竄,通行十二經,活血散結、消腫止痛,古代多用於頑瘡惡瘍。
    • 少量配伍可開竅透毒,引藥直達病所,助膿毒外透。

治療原理綜論:
全方以胡黃連清熱解毒為君,刺蝟皮收斂化管為臣,麝香辛散追毒為佐。胡黃連與刺蝟皮一清一斂,標本兼顧;麝香辛散走竄,助藥力深入瘻管。米飯為丸緩和藥性,空腹服之使藥力專注下焦。三藥協作,共奏清熱解毒、化瘀消管、透膿生肌之效,適用於痔漏膿毒未盡、瘡口難斂之證。

現代推衍思考:
從組成推測,此方可能針對慢性肛周膿瘍或瘻管,現代機理或與抗炎、促進組織修復相關。麝香擴張血管、刺蝟皮收斂作用與胡黃連抗菌效應,或有協同效果,然需進一步驗證。

傳統服藥法


胡黃連1兩(薑汁炒),刺蝟皮1兩(火炙黃色),麝香3分。
上為細末,煮白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空心白滾水送下。服過20日後再服後方。
追毒丸(《瘍醫大全》卷二十三)、追管丸(《醫方易簡》卷九)。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追毒化管作膿丸, 出處:《良朋匯集》卷五。 組成:胡黃連1兩(薑汁炒),刺猬皮1兩(火炙黃色),麝香3分。 主治:痔漏。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