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脂連丸方劑中加入胡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燥濕止癢:胡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可有效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瘙癢、瘡瘍腫毒等病症,與脂連丸中其他清熱解毒藥物配合,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癢的效果。
- 抑制細菌感染:胡黃連具有抑菌抗炎的作用,可以抑制細菌感染,防止瘡瘍感染加重,進一步促進創口癒合。與脂連丸中其他具有抗炎作用的藥物協同作用,共同達到抗炎消腫、促進組織修復的效果。
脂連丸中加入五靈脂,主要考量其活血化瘀、止痛止血的功效。五靈脂為血竭的加工製品,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止血的功效,並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骨折疼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脂連丸作為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常用方劑,加入五靈脂能夠增強其活血化瘀的功效,提高藥效,更好地治療相關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脂連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脂連丸主治「小兒五疳潮熱,肚脹發焦」,此症狀屬中醫「疳證」範疇,常見於脾胃虛弱、飲食不節或蟲積所致的小兒慢性營養不良症。具體表現如下:
- 五疳潮熱:指因五臟(心、肝、脾、肺、腎)虛損引起的疳證,伴隨午後或夜間發熱(潮熱),多因陰虛內熱或食積鬱熱。
- 肚脹發焦:脾胃運化失常,氣滯食積導致腹部脹滿;「發焦」則可能指形體消瘦、毛髮枯槁,為津液精血虧耗之象。
此方針對疳熱夾雜虛實互見之證,側重於清熱消疳、化瘀導滯。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方劑組成
- 胡黃連(半兩):
- 性味苦寒,歸心、肝、胃、大腸經,功擅清虛熱、除疳熱,尤宜於小兒疳積發熱。
- 《開寶本草》載其「主久痢成疳,驚癇寒熱」,能瀉火解毒,兼退骨蒸潮熱。
- 五靈脂(一兩):
- 為鼯鼠糞便,味甘溫,入肝經,善活血化瘀、消積止痛。
- 《本草綱目》指出其「止小兒疳痢」,既能化瘀通滯,又能緩解腹脹腹痛。
- 豶豬膽汁:
- 味苦寒,具清熱潤燥、解毒之效,以其為丸,增強全方清瀉疳熱之力,且能潤導腸腑。
2. 配伍邏輯
- 清熱與化瘀並行:
胡黃連清瀉疳積鬱熱,五靈脂化瘀消積,二者一寒一溫,既無過寒傷脾之弊,又能疏通滯氣,契合小兒「易虛易實」的體質特點。 - 膽汁為丸增效:
豬膽汁苦寒質潤,助胡黃連清熱,兼潤腸通便,使鬱熱從下而解;其黏合作用亦便於製丸服用。
3. 治療原理
此方透過清熱解毒、化瘀消積,針對以下病機:
- 疳積化熱:胡黃連直折熱邪,解除潮熱;
- 氣滯血瘀:五靈脂活血行氣,緩解肚脹;
- 津液耗傷:豬膽汁潤燥,防熱邪進一步傷陰。
全方簡潔,標本兼顧,體現中醫「通因通用」之法(以活血消導治疳積),符合古代疳證治療「疏導勝於補益」的思路。
傳統服藥法
胡黃連半兩,香潤五靈脂1兩。
上為末,豶豬膽汁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15丸,米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身體發低熱
相同名稱方劑
脂連丸, 出處:《直指小兒》卷三。 組成:胡黃連半兩,香潤五靈脂1兩。 主治:小兒五疳潮熱,肚脹發焦。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