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當膏
BAI DANG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七十一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熱 (1.14)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百當膏中加入硃砂,主要考量其鎮痛止癢和殺蟲止血之效。硃砂性寒,具有涼血解毒、清心定神之功,可治療瘡瘍腫毒、濕疹瘙癢等症狀。其毒性較低,外用可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同時也能抑制細菌生長,防止感染。然而,硃砂不宜長期使用,且需謹慎操作,避免內服,以免造成不良反應。
百當膏中加入輕粉,乃因其具備以下兩項特性:
1. 解毒消腫:輕粉性寒,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對於瘡瘍腫毒、濕疹等外用藥物效果顯著。百當膏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輕粉的解毒消腫作用可有效緩解炎症反應。
2. 殺蟲止癢:輕粉亦有殺蟲止癢之效,可抑制病菌滋生,防止感染。百當膏中加入輕粉,除了消腫止痛外,還能預防傷口感染,加速癒合。
百當膏是一種傳統中藥外用膏劑,其組成中通常含有水銀,這主要是因為水銀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特殊的藥用特性。水銀被古代中醫認為有解毒、散瘀和消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一些由於血瘀或風寒引起的症狀。此外,水銀在某些方劑中被用作催化劑,能夠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
然而,隨著對水銀毒性認識的提高,其在現代醫學中已不再被推廣使用。水銀的毒性可能會對健康產生嚴重影響,包括神經系統損害和其他內臟損傷,因此在現代中醫中對於包含水銀的方劑應謹慎使用,並逐步尋找更安全有效的替代成分。近年來,許多傳統方劑的調整亦開始考慮到這些毒性問題,努力減少或取代水銀的使用。
百當膏是一種傳統中藥外治方劑,其主要成分之一是鉛,通常以鉛丹的形式存在。鉛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抗炎、止痛和療傷的特性,能夠促進創傷的癒合。其作用機理可能與鉛對於組織再生和血液循環的影響有關。
然而,鉛的使用也引發了健康風險的擔憂。鉛的毒性和長期積累可能對神經系統、腎臟及其他器官造成損害。因此,現代醫學普遍提倡避免使用含鉛的產品。雖然中醫在歷史上有其療效的記載,但隨著醫學科學的進步,對於中藥方劑的組成成分應該更加謹慎地進行評估和調整。
總結來說,雖然鉛在百當膏中的使用源於其傳統療效,但當前健康風險的考量,使得這一成分的使用需謹慎對待。
百當膏中加入牛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毒: 牛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的功效,可有效抑制炎症反應,消腫止痛,並可改善因熱毒引起的發熱、神志不清等症狀。
2. 疏通經絡: 牛黃能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因此,百當膏中加入牛黃,可有效地發揮其清熱解毒、疏通經絡的功效,從而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效果。
百當膏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其清熱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
冰片性寒,能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疼痛、腫脹有顯著效果。同時,冰片具有通竅的作用,能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此外,冰片還能止痛止癢,對於因外傷、蟲咬引起的疼痛、瘙癢有緩解作用。因此,在百當膏中加入冰片,可以增強其清熱解毒、消腫生肌、止痛止癢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外傷、皮膚病等疾病。
百當膏是一種傳統中藥外用膏劑,主要用於治療疼痛、瘡傷等。其組成中包含鉛丹,這是一種由硫化鉛製成的藥材,具有消腫、解毒的特性。鉛丹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瘀血所致的疼痛,因此在某些方劑中被應用。
然而,鉛丹的使用有其爭議性。鉛本身是重金屬,過量或長期接觸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如鉛中毒等。因此,其在百當膏中的使用需謹慎,應遵循適當的劑量和用法,並且最好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此外,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許多中藥製劑開始探索更安全的替代成分,以避免鉛等重金屬的潛在風險。總體來看,百當膏中鉛丹的使用反映了傳統中醫的某些藥理觀念,但也顯示了更新和改進的必要性。
百當膏中加入粉霜,主要原因如下:
- 增強藥效:粉霜多由澱粉、滑石粉等組成,具有吸濕、收斂、保護作用。與藥物混合後,可增強藥效的吸收,並減輕藥物對皮膚的刺激。
- 改善劑型:粉霜能使藥物更容易塗抹、敷貼於患處,並保持藥效的穩定性。同時,粉霜也能增加藥物的附着力,延長藥效的發揮時間。
百當膏中加入陽起石,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功效:
- 清熱解毒: 陽起石性寒,能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瘡瘍腫痛、皮膚紅腫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 生肌止痛: 陽起石具有收斂生肌、止痛消腫的功效,能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百當膏中加入陽起石,可以有效地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提高治療效果。然而,陽起石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需遵醫囑,嚴格控制用量,避免過量使用造成不良反應。
百當膏中加入蜂蠟,主要有兩大原因:
- 增稠劑和黏合劑: 蜂蠟具有良好的黏性,能將藥材的有效成分牢固地黏合在一起,形成膏狀,方便塗抹和敷貼於患處,也使其不易流動,延長藥效發揮時間。
- 保護和滋潤作用: 蜂蠟形成的薄膜能隔絕空氣,避免藥物揮發,同時也有保護傷口、防止感染的作用。蜂蠟也具有一定的潤滑性,能滋潤皮膚,緩解乾燥和疼痛。
百當膏是一種常見的中藥外用膏劑,主要用於消炎、通經和止痛。其組成中包含巴豆,這是因為巴豆具有強效的外用功效,尤其是在治療風濕痛及肌肉痠痛方面。巴豆中含有活性成分,如巴豆甙,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代謝,對於減輕疼痛和消腫都有良好效果。此外,巴豆的性質為辛熱,能夠暖通經絡,改善寒冷引起的痛症。
然而,巴豆在使用上需謹慎,因其毒性較強,過量使用可能會對人體造成損害。因此,在百當膏的配方中,巴豆的用量通常會控制在安全範圍內。綜合來說,巴豆的加入不僅增強了百當膏的療效,也突顯了中藥在治療過程中對於藥材性味的精確運用,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這樣的結合在中醫理論中體現了整體觀和辨證施治的原則。
百當膏中加入全蠍,主要基於其藥性與方劑功效的搭配:
- 祛風止痛: 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痛、解毒消腫的功效。百當膏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等症,全蠍的祛風止痛之效能可配合其他藥物,減輕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 活血化瘀: 全蠍還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流通,有利於傷口消腫和癒合,配合其他活血化瘀藥物,提升藥效。
全蠍的加入,在百當膏中起到關鍵作用,提升了其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等症的療效。
百當膏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其 燥濕化痰 和 止癢消腫 的功效。
半夏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皮膚濕疹、瘡瘍腫毒等病症,半夏能燥濕止癢,消腫止痛,配合其他藥材,可有效改善皮膚病症,達到治療目的。
此外,半夏還能化解藥物毒性,使藥效更加安全有效,對於百當膏中其他藥材的毒性有一定緩解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百當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一切積聚,心腹疼痛,年月深久者」,意指用於各類氣、血、痰、食、寒熱等久積內停所致的腹中結塊、疼痛纏綿不癒者。具攻積瀉下、化痰逐瘀、開竅通絡之效,適用於實證頑積,其作用範疇涵蓋:
- 積聚:包括氣滯血瘀(如癥瘕)、痰食互結(如痞塊)、寒凝積滯等。
- 心腹疼痛:因積滯阻滯氣機,不通則痛,尤適合病程日久、常規治法難效者。
- 兼治症:方後列舉不同引經藥搭配,可針對吐逆、熱積、冷積、風涎、便痢等變證調整,顯示其靈活性。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攻逐積滯
- 巴豆霜:大辛大熱,峻下冷積,破癥瘕痰癖,為攻積主藥。
- 膩粉(輕粉)、粉霜:辛寒有毒,通利二便,助巴豆瀉下積滯,兼殺蟲消痰。
- 水銀、鉛砂:重鎮沉降,與硫黃等煉製後可攻毒逐瘀,針對頑固積聚。
(2)化痰通絡
-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化解痰濕膠結。
- 蠍梢:搜風通絡,攻毒散結,治痰瘀阻絡之痛。
(3)開�醒神
- 牛黃、龍腦:清熱開竅,防積久化熱內擾神明。
- 丹砂(硃砂)、鉛霜:鎮心安神,兼解毒防腐。
(4)調和緩峻
- 黃蠟、蜂蜜:潤滑緩衝,制約峻藥毒性,延長藥效釋放。
- 陽起石:溫腎助陽,佐制寒積,防瀉下傷正。
(5)引經藥設計
- 藿香湯:化濕和胃,治吐逆。
- 生薑蜜水:溫中潤腸,導熱積下行。
- 乳香湯:活血行氣,散冷積凝滯。
- 薄荷湯:宣散風痰,消風涎上擾。
- 米飲:護胃氣,助止瀉痢。
三、方劑核心思維
此方以「毒藥攻邪」為核心,結合 瀉下、化痰、通絡、開竅 四法,針對積聚日久、邪深病頑者。其特色在於:
- 峻藥緩投:熔蠟為膏,丸劑緩釋,控制藥力烈性。
- 標本兼顧:巴豆、水銀等攻積治標,牛黃、龍腦防熱擾神,陽起石溫腎固本。
- 引藥定向:依病機差異選擇藥引,增強針對性。
此類方劑反映了古代對頑疾「以毒攻毒」的治療思路,現代應用需嚴格考證其安全範圍與適應證。
傳統服藥法
丹砂(研)半兩,膩粉(研)半兩,水銀1分,鉛1分(2味結成砂子),牛黃2錢,龍腦(研)2錢,鉛霜(研)2錢,粉霜(研)1分,陽起石(研)1分,黃蠟半兩,巴豆(肥者,去皮心膜,研出油,取霜用)120粒,蠍梢(炒)1分,半夏1錢(湯洗7遍,杵羅為末)。
上為細末,熔蠟並熟蜜少許,同和成膏,旋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5丸,吐逆,藿香湯送下;取熱積,生薑、蜜水送下;取冷積,乳香湯送下;風涎,薄荷湯送下;便痢,米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含有硃砂、輕粉、水銀、鉛等重金屬成分,使用時需謹慎。
- 本方有毒,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禁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百當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一。 組成:丹砂(研)半兩,膩粉(研)半兩,水銀1分,鉛1分(2味結成砂子),牛黃2錢,龍腦(研)2錢,鉛霜(研)2錢,粉霜(研)1分,陽起石(研)1分,黃蠟半兩,巴豆(肥者,去皮心膜,研出油,取霜用)120粒,蠍梢(炒)1分,半夏1錢(湯洗7遍,杵羅爲末)。 主治:一切積聚,心腹疼痛,年月深久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