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部根飲

百部根飲

BAI BU GEN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中性 (1.0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43%
胃經 15%
脾經 13%
膀胱經 7%
心經 7%
腎經 4%
小腸經 3%
三焦經 3%
肺經
胃經
脾經
膀胱經
心經
腎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百部根飲中包含百部,是因其藥性與功效能有效對應方劑的治療目標。百部味甘、性微溫,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殺蟲止癢之效。

其潤肺止咳作用,可針對咳嗽、氣喘等呼吸道疾病,而其殺蟲止癢功效,則能有效治療皮膚病,如濕疹、疥瘡等。因此,百部作為方劑中的重要成分,可發揮其獨特的藥效,達到治療目的。

百部根飲中加入天門冬,主要考量以下兩個原因:

  1. 潤肺止咳,相輔相成: 百部根性寒,善於止咳化痰,但其潤肺之力不及天門冬。天門冬味甘性寒,同樣具有潤肺止咳之效,且能滋陰生津,與百部根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潤肺止咳、化痰止喘的功效。
  2. 緩解藥性,防止燥性: 百部根性寒,單獨使用可能過於寒涼,容易損傷脾胃。天門冬性寒但偏涼,能起到緩解百部根寒性,防止過於燥烈的作用,使其更容易被機體接受,降低副作用風險。

「百部根飲」方劑中加入紫菀,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肺化痰,止咳平喘:紫菀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潤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與百部根同用,可加強化痰止咳的效果,尤其對於寒痰咳嗽、肺虛喘咳等症狀,能起到協同作用。
  2. 清熱解毒,散瘀消腫:紫菀還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消腫的功效。百部根雖以潤肺止咳見長,但對於肺熱咳嗽、痰黃黏稠等症狀,紫菀的加入有助於清熱解毒,緩解肺熱,使治療更全面有效。

「百部根飲」方劑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潤肺止咳:百部根具有潤肺止咳的功效,而川貝母則能清熱化痰,二者合用,可加強潤肺止咳的效果,特別適用於燥熱傷肺、咳嗽痰多等症狀。
  2. 清熱解毒:川貝母性寒,能清熱解毒,可緩解百部根的溫燥之性,避免燥熱傷肺,更能有效地改善因熱毒所致的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

「百部根飲」方劑中加入葛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表清熱,生津止渴:葛根性涼,味甘,具有解表清熱、生津止渴的功效。百部根性溫,味甘辛,善於止咳化痰。兩者配伍,可使藥性相輔相成,既能清熱解表,又能止咳化痰,適用於外感風熱、咳嗽痰多、口乾舌燥等症狀。
  2. 緩解藥性:百部根性溫燥,長期服用容易引起燥熱。葛根性涼,可緩解百部根的燥熱之性,使藥性更為平和,避免對身體造成負擔。

百部根飲中加入白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相輔相成,增強止咳化痰之效:百部根性溫,善於止咳化痰,但其止咳作用偏於燥性。而白前性微寒,善於清肺化痰,且其化痰作用偏於濕性。兩者配伍,一溫一寒,一燥一濕,相輔相成,既能增強止咳化痰之效,又能避免單味藥物偏性過大,導致藥性不協調。
  2. 針對病因,協同治病:百部根飲多用於治療咳嗽痰多、肺燥咳嗽等症。白前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之效,能清肺熱,化痰濕,配合百部根,可更有效地針對病因,治療咳嗽痰多的病症。

百部根飲中加入橘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燥濕:百部根性寒,擅長止咳化痰,但容易傷脾胃。橘皮味辛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理氣燥濕、化痰止咳的功效,能協同百部根,加強化痰止咳的效果,同時又能溫脾胃,避免寒涼傷脾。
  2. 調和藥性:百部根性寒,橘皮性溫,兩者搭配可以相互調和,使藥性更平和,減少藥物副作用,提升療效。

百部根飲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和胃止嘔: 百部根性寒,容易引起胃寒不適,甚至嘔吐。生薑性溫,可溫中和胃,緩解百部根的寒性,減少其對胃部的刺激,防止嘔吐的發生。
  2. 增強藥效: 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肺化痰的作用。與百部根配伍,可增強百部根止咳化痰的作用,使藥效更顯著。

生薑的加入,不僅能調節百部根的寒性,更能增強其治療效果,使方劑整體療效更佳。

百部根飲中加入蔥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止咳: 蔥白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的功效。百部根味甘、苦,性微寒,善於止咳化痰,與蔥白相配,一溫一寒,寒熱相濟,可增強止咳化痰之效。

2. 溫散寒邪: 蔥白氣味辛香,能溫散寒邪,對於風寒咳嗽,或寒邪阻肺所致的咳嗽,可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百部根亦有溫肺止咳的功效,與蔥白同用,可加強溫散寒邪的效果,促進肺氣宣降。

百部根飲中加入淡豆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毒消腫:百部根性寒,善於止咳化痰,但容易傷胃。淡豆豉性微寒,具有解毒消腫、利濕止痛之效,可緩解百部根的寒性,保護脾胃,避免藥物過寒傷胃。
  2. 增強療效:淡豆豉能促進氣血運行,疏通經絡,配合百部根清熱解毒、止咳化痰,共同達到治療咳嗽痰多、喉嚨腫痛等症狀的效果,增強整體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百部根飲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肺氣客熱,暴傷風寒,因嗽不安」,即因外感風寒或肺中蘊熱所致的咳嗽喘逆,屬外寒內熱或肺氣失宣之證。

  1. 肺氣客熱:指外邪(如風寒)侵襲肺系,鬱而化熱,導致肺氣上逆,咳嗽、痰黏或黃。
  2. 暴傷風寒:突發感冒,寒邪束表,可能有惡寒、鼻塞、頭痛等表證。
  3. 因嗽不安:因咳嗽劇烈影響睡眠或日常生活,顯示肺氣不降,痰熱壅滯。

此方針對風寒外束、痰熱內鬱的咳嗽,具有疏風散寒、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之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 藥物分類與功效
  1. 宣肺止咳

    • 百部根:潤肺止咳,殺蟲(傳統用於久咳、新咳)。
    • 紫菀白前:化痰止咳,專治肺氣壅遏之咳喘。
    • 貝母(推測為浙貝母):清熱化痰,開鬱散結,適用於痰熱咳嗽。
  2. 清熱滋陰

    • 天門冬:養陰潤肺,清肺降火,緩解肺燥陰傷。
    • 乾葛(葛根):解表退熱,生津舒筋,輔助散外邪。
  3. 理氣化痰

    • 橘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調和中焦氣機。
    • 生薑:溫肺散寒,和中止嘔,助解表化飲。
  4. 解表通陽

    • 蔥白(淡豆豉):辛溫解表,宣通肺衛,散風寒邪氣。
(二) 配伍邏輯
  • 外散風寒:蔥白、生薑、淡豆豉辛溫解表,葛根升散透邪,合解表寒。
  • 內清痰熱:貝母、紫菀、白前化痰止咳,天門冬潤肺,防止辛燥傷陰。
  • 調和氣機:橘皮理氣化痰,百部根降逆止咳,協調肺氣宣降。
  • 兼顧標本:既散外寒,又清內熱,同時滋潤肺陰,防邪熱傷津。
(三) 治療原理

此方結合「解表寒、清裡熱、化痰止咳」三法,適用於:

  1. 風寒初襲,鬱而化熱,表證未解而咳嗽加重者。
  2. 痰熱內壅,肺失宣降,咳痰黏稠難出者。
  3. 肺陰稍傷,需潤燥而不礙散邪者(如天門冬配辛溫藥)。

三、總結

百部根飲以解表散寒為基礎,兼顧清肺化痰、潤燥止咳,體現「表裡同治」思路。其組方嚴謹,針對「風寒外束、痰熱內鬱」的咳嗽病機,通過藥物協同作用恢復肺氣宣降功能,緩解咳嗽不安之症。

傳統服藥法


百部根1兩半,天門冬2兩(去心),紫菀1兩半,貝母1兩,乾葛1兩,白前1兩,橘皮1兩,生薑2兩,蔥白(切)3合,鼓3合。
上切。以水6升,煮取1升7合,去滓,分溫3服;疏數任情,亦可分為4服,欲間食亦得。
禁生冷、鯉魚、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百部根飲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但是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服用百部根飲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同名稱方劑


百部根飲, 出處:《外台》卷十引《延年秘錄》。 組成:百部根1兩半,天門冬2兩(去心),紫菀1兩半,貝母1兩,乾葛1兩,白前1兩,橘皮1兩,生薑2兩,蔥白(切)3合,豉3合。 主治:肺氣客熱,暴傷風寒,因嗽不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