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靈仙楓藤湯中包含威靈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濕止痛: 威靈仙性溫,味辛、苦,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痛、通絡的作用。靈仙楓藤湯主要針對風濕痹痛、筋骨疼痛等症,威靈仙可有效緩解疼痛,改善關節活動障礙。
- 活血化瘀: 威靈仙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供應,有利於緩解風溼痹痛所致的肢體腫脹、麻木等症狀。
綜上,威靈仙在靈仙楓藤湯中發揮祛風濕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爲治療風溼痹痛、筋骨疼痛等症提供有效的藥效。
靈仙楓藤湯中包含桂枝,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溫經散寒,通絡止痛:桂枝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靈仙楓藤湯多用於治療寒凝經脈、氣血阻滯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狀,而桂枝能溫通經絡,驅散寒邪,有助於改善疼痛和麻木感。
- 配合其他藥物,協調藥性:靈仙楓藤湯中常包含其他寒涼性質的藥物,例如靈仙、楓藤等,桂枝的溫性可以中和寒涼之性,使藥性協調,避免寒涼藥物過於傷陽。
靈仙楓藤湯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散風熱,解表透疹: 升麻性微寒,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解表透疹的功效。靈仙楓藤湯主治風熱邪毒鬱於肌膚,導致的麻疹、風疹等症,升麻可以幫助散發體內熱邪,使疹子順利透發,達到解表透疹的目的。
- 升舉陽氣,扶正祛邪: 升麻還能升舉陽氣,扶助正氣抗邪。麻疹、風疹等疾病常伴有正氣不足、氣血虛弱等情況,升麻能提升機體的抗病能力,使患者更易於恢復健康。
靈仙楓藤湯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散寒止痛: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散寒止痛、溫肺化痰之效。此方針對風寒濕邪阻絡引起的疼痛,細辛可溫散寒邪,舒筋活絡,緩解疼痛。
- 通鼻竅: 細辛能通鼻竅,改善鼻塞,有助於患者呼吸通暢。方中加入細辛,有助於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
因此,靈仙楓藤湯中加入細辛,不僅能有效止痛,還能通鼻竅,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使其更快恢復健康。
靈仙楓藤湯中包含羌活,主要基於其祛風濕和止痛的功效。
羌活性溫,味辛,入膀胱、肝經,具有散寒除濕、祛風止痛的功效。靈仙楓藤湯主治風寒濕痹,症見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羌活能散寒除濕,祛除導致疼痛的風寒濕邪,同時也能止痛,緩解患者的疼痛症狀。此外,羌活與其他藥物配合,可增強整體療效,使患者更快地恢復健康。
靈仙楓藤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散寒,止痛止癢: 防風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本方主要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瘙癢等症狀,防風可有效驅散風寒,緩解疼痛瘙癢,起到協同其他藥物治療的作用。
- 調和藥性: 方中其他藥物如靈仙、楓藤等偏寒涼,容易寒涼傷胃,而防風性溫,可以調和藥性,避免過寒傷胃,使藥性更加平和,更利於患者的康復。
靈仙楓藤湯中加入檳榔,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驅蟲止痛: 檳榔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驅蟲、消積、止痛的功效。靈仙楓藤湯用於治療風寒濕邪阻絡,筋骨疼痛,痺痛麻木等症,檳榔能驅除腸道寄生蟲,減輕其對腸道的刺激,同時也能緩解疼痛。
- 行氣活血: 檳榔能行氣消積,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痺痛麻木。靈仙楓藤湯中加入檳榔,可以促進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和利用,加強整體的治療效果。
靈仙楓藤湯中加入赤芍,主要是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赤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痛的功效。靈仙楓藤湯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筋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而赤芍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減輕疼痛。
- 清熱解毒:赤芍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輔助其他藥物消除炎症,減輕傷口感染。在跌打損傷過程中,局部組織容易受到損傷,容易引起炎症反應,赤芍可以幫助清熱解毒,加速傷口癒合。
靈仙楓藤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生地黃味甘性寒,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方中靈仙、楓藤皆屬辛溫之品,易於耗傷陰血,生地黃可緩解其燥熱之性,避免傷陰,並能滋養陰液,平衡藥性。
2. 滋陰潤燥:生地黃入心、肝、腎經,能滋陰潤燥,緩解因熱邪傷陰導致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靈仙楓藤湯主治風濕痹痛,常伴有局部紅腫熱痛,生地黃的滋陰潤燥之效,可減輕病情的發展,促進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靈仙楓藤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肩、臂、肘痛腫」及「跌打損傷」,屬中醫「痺證」與「傷科」範疇。其痛腫多因風寒濕邪侵襲經絡,或跌打後氣滯血瘀所致。方中藥物組合針對「祛風濕、通經絡、活血止痛」三大方向,尤擅治療上肢關節腫痛及軟組織損傷,並依病情加減,如老損加甲珠破瘀,骨損添海馬、自然銅接骨續筋,體現中醫「辨證論治」原則。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祛風濕、通經絡
- 君藥:靈仙(威靈仙)5錢,辛溫走竄,善祛風濕、通十二經,《本草綱目》稱其「通經絡,逐痰飲」;楓藤(路路通或青風藤)3錢,祛風活絡、利水消腫,二藥合用,主攻風濕阻絡之痛。
- 臣藥:羌活、防風、桂枝協同祛風散寒,桂枝兼溫通血脈;細辛散寒止痛,升麻升陽透邪,助藥力達表。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 佐使藥:乳香、沒藥(乳沒)活血定痛;赤芍、生地涼血散瘀,防溫燥傷陰;檳榔行氣破滯,氣行則血行;吉根(疑似為茜草或紅藤,具活血功效)、全皮(五加皮或地骨皮,利濕消腫)輔助化瘀通絡;草節(甘草)調和諸藥。
隨證加減原理
- 老損瘀重:加甲珠(穿山甲)穿透瘀滯,破血消癥。
- 骨傷修復:海馬壯陽續骨,自然銅散瘀接骨,骨碎補補腎強骨,符合「腎主骨」理論。
- 局部引經:肘痛加酒芩清熱,白芷、歸尖(當歸梢)引藥上行,兼活血消腫。
全方特點
此方以「祛邪通絡」為主,佐以「活血養血」,攻中寓補。風寒濕得散,則經絡暢通;瘀血得化,則腫痛自消。針對上肢筋骨損傷,結合引經藥與分部位加減,體現中醫「整體調節」與「局部靶向」結合的治療思維。
傳統服藥法
靈仙5錢,楓藤3錢,桂枝1錢5分,石菖7分,升麻8分,細辛2分,吉根1錢5分,羌活1錢5分,防風1錢5分,檳榔1錢,全皮1錢,草節8分,乳沒2錢,赤芍1錢5分,生地2錢。
老損,加甲珠1錢5分;肘加酒芩1錢、北召白芷、歸尖內消紅;骨損,加海馬1條,(炙,研),自然銅1錢(醋炙,火煅),骨碎補3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靈仙楓藤湯, 出處:《青囊全集》卷上。 組成:靈仙5錢,楓藤3錢,桂枝1錢5分,石菖7分,升麻8分,細辛2分,吉根1錢5分,羌活1錢5分,防風1錢5分,檳榔1錢,全皮1錢,草節8分,乳沒2錢,赤芍1錢5分,生地2錢。 主治:肩、臂、肘痛腫,跌打損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