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硫黃塗方中包含硫磺,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殺菌止癢:硫磺具有殺菌、抗真菌作用,能有效抑制皮膚表面的細菌和真菌感染,緩解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
- 消炎止痛:硫磺還具有消炎止痛作用,能減輕皮膚炎症,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此外,硫磺在中醫藥典中被視為一種重要的藥材,能治療多種皮膚病,如濕疹、癬症、疥瘡等,因此在硫黃塗方中被廣泛使用。
硫黃塗方中包含雄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驅蟲殺菌: 雄黃性溫,具有較強的殺蟲、殺菌功效,可有效抑制皮膚表面寄生蟲及細菌的滋生,與硫黃共同作用,更能發揮抗菌、止癢、消腫的功效,適用於治療疥瘡、濕疹等皮膚病。
2. 解毒止痛: 雄黃具有一定的解毒功效,可與硫黃共同作用,減輕毒素對人體的傷害,並能起到止痛的效果,有助於減輕皮膚病引起的疼痛和瘙癢。
總之,雄黃在硫黃塗方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與硫黃相輔相成,能有效治療皮膚病,取得良好的療效。
硫黃塗方是一種中藥外用方劑,其中的重要成分之一是硇砂(即硫砷礦)。硇砂的主要成分是砷和硫,這兩者在中醫理論中,具有很獨特的藥理作用。
首先,硇砂具備抗菌和消炎的特性,能有效對抗皮膚病及不同類型的皮膚感染,對於諸如癬、濕疹等外科病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其次,硇砂在中醫中常用來驅邪、解毒,通過局部應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肌膚的健康狀態。此外,其含砷成分在適量情況下,也可以促進細胞的生長和再生,有助於傷口癒合。
總的來說,硇砂的組成在硫黃塗方中不僅能增強方劑的功效,還幫助達到清熱解毒、止癢消腫的治療目的。這使得硫黃塗方在中醫外治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潛力。
硫黃塗方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寒熱互濟,溫陽散寒: 硫黃性寒,擅長清熱解毒,但易傷陽氣。附子性熱,溫陽散寒,可補益心陽,平衡硫黃的寒性,防止其過度耗傷正氣。
2. 溫通經絡,助藥力達病所: 附子能溫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使硫黃的藥力更容易到達病所,提高藥效。
因此,附子在硫黃塗方中起著溫陽散寒、助藥力達病所的作用,與硫黃相輔相成,共奏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硫黃塗方」是一種外用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硫磺、雄黃、硇砂和附子,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補陽散寒、溫肺化痰、平喘止咳、通絡散結之功。
硫磺為傳統中藥,性溫、味辛,歸肝、腎、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補陽散寒、溫肺化痰、平喘止咳、通絡散結之功。中醫常用硫磺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如癰疽、疔瘡、瘡瘍、痢疾等,以及某些皮膚病,如濕疹、疥瘡等。此外,硫磺還能治療蟯蟲病,並有補陽散寒之效,可治療陰毒面色青、四肢逆冷、心躁腹痛、脾虛下白、脾胃虛冷等症。
雄黃具有止癢、清熱解毒、驅蟲殺蟲、解毒等功效。其辛、溫有毒,歸心、肝經。可治療皮膚瘙癢、蟲疥蟲癬、癰疽壞爛、諸瘡發毒、楊梅瘡等症狀。雄黃還可殺滅各種寄生蟲及蟲卵,古人常以其治療疥蟲、匿瘡、目痛、鼻中息肉等疾病。另外,雄黃外用有消腫解毒、殺菌止癢之效,常治皮膚瘙癢、蚊蟲叮咬、痔瘡出血、口腔潰瘍等症。但須注意用量,過量或長期使用可能導致中毒。
硇砂為一種天然礦物,性微寒、味辛,歸腎、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之功。中醫常用硇砂治療各種皮膚病,如濕疹、疥瘡、牛皮癬等。此外,硇砂還能治療一些內科疾病,如支氣管炎、肺炎等。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另外,附子還能活絡止痛,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中藥方劑「硫黃塗方」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補陽散寒之功,可治療癧瘍風、疥瘡、皮膚瘙癢等症狀。使用時,應先將患處清洗乾淨,然後將藥膏塗抹於患處,每日1-2次。但需要注意的是,本方藥性較強,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傳統服藥法
硫黃1兩半,雄黃半兩,硇砂(研)1兩,附子(生)1兩。
上為細末。
以苦酒調塗之,乾則易。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硫黃塗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要注意濃度,避免過量使用。
相同名稱方劑
硫黃塗方,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八。 組成:硫黃1兩半,雄黃半兩,硇砂(研)1兩,附子(生)1兩。 主治:癧瘍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