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還睛丹中加入磁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平肝熄風,鎮靜安神:磁石性寒,味甘鹹,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鎮靜安神的作用。對於因肝火上炎、肝風內動導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眼瞼痙攣等症狀,磁石可以起到平息肝火、鎮定肝風的作用,改善視力。
2. 潛陽收斂,固澀止淚:磁石還有潛陽收斂、固澀止淚的功效。對於因腎氣不足、精血虧虛導致的眼淚汪汪、視物不清等症狀,磁石可以起到固澀止淚、收斂精氣的作用,改善視力。
因此,還睛丹中加入磁石,可以起到平肝熄風、鎮靜安神、潛陽收斂、固澀止淚的綜合作用,對於治療眼疾具有良好的效果。
還睛丹方中含有硫磺,其作用主要有二:
一、 殺菌消炎:硫磺具有殺菌、抗炎作用,能抑制細菌、真菌等病原體的生長繁殖,有助於治療眼部感染,如瞼緣炎、麥粒腫等。
二、 通經活絡:硫磺性溫,具有通經活絡、散瘀消腫之效,可改善眼部血液循環,緩解眼部炎症,對於因血瘀、經絡阻滯導致的眼疾,如青光眼、白內障等有一定的療效。
但硫磺性溫燥,用藥需謹慎,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
還睛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眼部疾病,尤其是視力模糊、白內障等問題。其組成中包含雄黃,這是因為雄黃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在中醫理論中,雄黃性溫、味辛、苦,具有解毒、消腫和散結的功效。
雄黃中的主要成分砷化物能夠抑制病原微生物的增殖,因此在清熱解毒的治療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此外,雄黃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眼部的微循環,增強視網膜的功能。這對於許多眼疾的恢復具有積極的影響。
雖然雄黃具備良好的療效,但其使用必須謹慎,因為過量可能造成毒性反應。因此,在還睛丹的配伍中,通常會考慮相應的劑量及與其他藥材的協同作用,以達到安全有效的治療目的。透過這種精心設計的方劑,還睛丹能夠協助患者改善眼部癥狀,恢復明亮視力。
還睛丹是一種古老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眼部疾患,如白內障和視力模糊等。其組成中的雌黃,即亞砷酸鉀,雖然在現代醫學中被認為具有毒性,但在中醫理論中,它被視為一種具備特定療效的藥材。雌黃在還睛丹中的作用主要在於其能夠清熱解毒、化瘀散結,進而促進眼部血液循環及代謝,對於緩解眼部症狀有積極效果。
此外,雌黃的獨特成分能夠抑制病變細胞的增生,有助於改善視網膜的健康。而在傳統中醫中,眼睛被認為是肝臟的外在表現,因此,通過調理肝腎,疏通經絡,還睛丹能夠達到強化眼部功能的效果。然而,雖然雌黃的使用在歷史上有其根據,現代用藥時仍需謹慎,確保用量得當,以防其潛在的毒性影響。
還睛丹方劑中含有鐘乳石,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 清熱解毒:鐘乳石性寒,味甘,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針對因熱毒上攻導致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 化瘀止血:鐘乳石亦具有活血化瘀、止血生肌之效。可針對因外傷或其他因素導致的目內瘀血、出血等症狀,起到活血化瘀、止血生肌的作用。
因此,還睛丹中加入鐘乳石,可以起到清熱解毒、化瘀止血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眼部炎症、出血等症狀,達到明目益睛的效果。
還睛丹中加入附子,是基於其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藥性,用以治療因寒邪侵襲所致的眼疾。附子性熱,入心、腎經,能溫煦陽氣,振奮心陽,驅散寒邪,並回補腎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眼部血液循環,達到治療眼疾之效。
具體而言,附子可治療因腎陽虛、寒邪侵襲所致的視力模糊、眼痛、畏寒等症狀。同時,附子還能提高眼部組織的抵抗力,預防眼疾復發。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還睛丹」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脾腎虛衰,精血不生,致雙目成內障」,即因脾腎兩虛,精血虧損,無法上充於目,導致眼睛晶體混濁、視物昏矇的內障病症。古代醫家認為,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穀精微;腎為先天之本,藏精主髓。脾腎虛衰則精血化生不足,目失濡養,久而形成內障。
二、組成邏輯與功效推論
1. 補益肝腎,填精養血
- 主藥:
- 蓯蓉、巴戟天:溫補腎陽,益精填髓,助腎氣化生精血。
- 枸杞子、地骨皮:滋補肝腎之陰,清虛熱,養肝明目。
- 麻子(火麻仁):潤燥養血,輔助精血生成。
2. 祛風退翳,明目通絡
- 輔藥:
- 蟬殼、蛇蛻皮:輕揚上行,散風退翳,擅治目生雲翳。
- 密蒙花、青葙子:清肝明目,專治目赤翳障。
- 防風、白芷:祛風通竅,散頭面風邪,助藥力上行於目。
3. 活血散結,升發清陽
- 佐藥:
- 威靈仙:辛散通絡,化解目絡瘀滯。
- 旋覆花:降氣化痰,防補益藥壅滯。
- 桑花(桑葉)、菊花:輕清疏散肝經風熱,清利頭目。
- 天麻:平肝熄風,防肝陽上擾目竅。
三、治療原理
本方以「補脾腎、填精血」為本,搭配「祛風退翳、活血通絡」為標,體現「標本兼治」思路:
- 補虛固本:通過溫腎陽(蓯蓉、巴戟)、滋肝陰(枸杞、地骨皮),促進精血化生,濡養目珠。
- 祛邪治標:利用風藥(防風、白芷)引藥上行,配合退翳藥(蟬蛻、蛇蛻)清除目翳;威靈仙、旋覆花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使目得血而能視。
- 調和升降:既有菊花、桑花升發清陽,又有旋覆花降氣,維持氣機平衡,助藥力達於目竅。
四、適應症延伸推測
除內障外,此方可能適用於:
- 肝腎不足伴隨風邪的視物模糊、眼乾澀。
- 精血虧虛兼見風濕阻絡的慢性眼疾(如早期白內障、玻璃體混濁)。
- 老年性眼病屬「虛中夾瘀」證型者。
總結:「還睛丹」以補益肝腎為核心,佐以祛風活血,體現中醫「治目先治肝腎,兼調氣血」的理論,適用於因虛致障的慢性眼病。
傳統服藥法
蓯蓉(酒浸一伏時,切,焙乾)2兩,威靈仙(揀去土)2兩,青葙子(揀淨去土)2兩,巴戟(去心)2兩,蟬殼(去土)2兩,甘菊花(揀淨)2兩,密蒙花2兩,旋復花2兩,防風(去蘆頭並叉)2兩,枸杞子2兩,天麻(酒浸一宿,焙乾)2兩,地骨皮2兩,蛇蛻皮1兩半(酒浸一宿,炒黃),香白芷1兩半,桑花1兩,麻子(水淘去浮者,炒香)1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豌豆大。
每服50丸,空心、食前溫酒、白湯、粥飲任下。
《普濟方》引本方有營實一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還睛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還睛丹, 出處:《扁鵲心書·神方》。 組成:磁石(活者,火煅,醋淬7次)2兩,硫黃2兩,雄黃2兩,雌黃2兩(共爲粗末,入罐打3炷香,冷定取出研細,配後藥),鍾乳粉2兩,附子2兩,台椒(炒出汗)2兩。 主治:脾腎虛衰,精血不生,致雙目成內障。
還睛丹, 出處:《普濟方》卷八十五引《經驗良方》。 組成:羌活1兩半,白芷1兩半,乾菜子1兩半,細辛1兩半,蒼朮1兩半,川芎1兩半,火麻子1兩半,防風1兩半,藁本1兩半,當歸1兩半,梔子仁1兩半,黃連1兩半,桔梗1兩半,甘草1兩半,菊花1兩半,薄荷1兩半,連翹1兩半,石膏1兩半,密蒙花1兩半,川椒1兩半,枸杞1兩半,天麻1兩半,荊芥穗1兩半,烏藥1兩半,木賊1兩半,黃芩1兩半。 主治:遠年近日,久患雙目不見光明,內外氣障,拳毛倒睫,一切眼疾。
還睛丹, 出處:《禦藥院方》卷十。 組成: 還睛丹(《禦藥院方》卷十。)出處:《禦藥院方》卷十。組成:蓯蓉(酒浸1伏時,切,焙乾)2兩,威靈仙(揀去土)2兩,青葙子(揀淨去土)2兩,巴戟(去心)2兩,蟬殼(去土)2兩,甘菊花(揀淨)2兩,密蒙花2兩,旋復花2兩,防風(去蘆頭并叉)2兩,枸杞子2兩,天麻(酒浸1宿,焙乾)2兩,地骨皮2兩,蛇蛻皮1兩半(酒浸1宿,炒黃),香白芷1兩半,桑花1兩,麻子(水淘去浮者,炒香)1兩。 。 主治:睛丹(《禦藥院方》卷十。)出處:《禦藥院方》卷十。組成:蓯蓉(酒浸1伏時,切,焙乾)2兩,威靈仙(揀去土)2兩,青葙子(揀淨去土)2兩,巴戟(去心)2兩,蟬殼(去土)2兩,甘菊花(揀淨)2兩,密蒙花2兩,旋復花2兩,防風(去蘆頭并叉)2兩,枸杞子2兩,天麻(酒浸1宿,焙乾)2兩,地骨皮2兩,蛇蛻皮1兩半(酒浸1宿,炒黃),香白芷1兩半,桑花1兩,麻子(水淘去浮者,炒香)1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